阿布·伯克尔时代的“里达”战争(2)
上述内容表明,穆罕默德晚年麦地那国家对于阿拉伯半岛各地的控制,大体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宗教的皈依;在希贾兹以及南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相当数量的人口接受伊斯兰教的信仰,承认穆罕默德作为安拉的使者所具有的权威,他们构成了麦地那国家的主要社会基础。第二种形式是人丁税的征收;众多的犹太人和基督徒等依旧保持着原有的信仰,在缴纳人丁税的条件下接受麦地那国家的保护。第三种形式是政治联盟的缔结;一些实力较强或者距离麦地那较远的游牧部落并没有皈依伊斯兰教,亦未承担缴纳贡税的义务,只是与穆罕默德缔约结盟,间接地依附于麦地那国家。可以说,在穆罕默德晚年,麦地那国家分别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控制了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只有哈尼法部落生活的叶麻麦等少数地区尚未被纳入麦地那国家的版图范围。 诚然,在所谓的“代表团之年”(即630年4月到631年4月),阿拉伯半岛几乎所有部落都曾向麦地那派出使者。但并不能证明整个阿拉伯半岛此时已经完全纳入麦地那国家的版图范围。“代表团来自某个部落,并不意味着整个部落皈依伊斯兰教;代表团的成员往往只是代表他们本人。”(13)一些代表团不仅无意皈依伊斯兰教,甚至拒绝承认麦地那国家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穆罕默德生前并没有在阿拉伯半岛实行强制皈依的宗教政策,相当数量的阿拉伯人在保留原有信仰的条件下缴纳贡税并且接受麦地那国家的保护。将伊斯兰教的皈依作为唯一的标准来确定穆罕默德晚年麦地那国家的版图范围,也是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 二 穆罕默德晚年麦地那政权与阿拉伯半岛各地区之间宗教联系和政治联系的明显差异,决定了阿布·伯克尔时代“里达”的不同类型。根据文献资料记载,穆罕默德去世后,在麦地那、麦加、塔伊夫的定居人口和邻近的游牧部落中,未曾发生过“里达”;他们构成了阿布·伯克尔的主要支持者和麦地那国家反对“里达”的基本力量。阿布·伯克尔时代的“里达”主要发生在希贾兹的边缘地带、纳季德高原和南部及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大体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在穆罕默晚年皈依伊斯兰教的部落中发生的“里达”。盖特方部落的分支阿布斯族和祖比安族以及苏莱姆部落在穆罕默德去世后继续履行伊斯兰教规定的诸多义务,但是要求麦地那国家停止征收天课。(14)第二种类型的“里达”表现为一些部落力图中止与麦地那国家之间的联盟关系,摆脱麦地那国家的控制,恢复蒙昧时代的独立地位。阿萨德部落首领泰勒哈否认阿布·伯克尔作为哈里发的权力,自称先知,在阿萨德部落和法扎拉部落中影响较大;基督徒赛查哈亦称先知,拒绝承认麦地那国家的统治权力,在塔格里布部落和台米姆部落中拥有较多的支持者。(15)哈尼法部落与麦地那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里达”的第三种类型。穆罕默德晚年,哈尼法部落的绝大多数人口并没有被纳入麦地那国家的版图范围;他们与麦地那国家之间既没有缔约结盟,也不存在贡税关系,更无宗教皈依可言。豪扎·阿里死后,麦斯莱麦·哈比卜作为哈尼法部落首领于632年初自称先知,模仿《古兰经》的文辞形式伪造启示,宣布叶麻麦为朝觐圣地,企图以叶麻麦为中心控制纳季德高原的贝都因人,进而与麦地那国家分庭抗礼。(16)第四种类型的“里达”发生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和东南部的沿海地带。630年穆斯林征服麦加以后,伊斯兰教逐渐传入南方各地。然而,直到穆罕默德去世前夕,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处于麦地那国家的控制范围以外。在这些地区,皈依伊斯兰教的土着势力依靠麦地那国家的支持发号施令,损害了非穆斯林势力的利益。这些地区发生的“里达”并不是背叛伊斯兰教信仰,亦非直接反对麦地那政权,而表现为土着人口中非穆斯林势力与伊斯兰教皈依者之间的宗教对立和权力争夺。穆罕默德在征服麦加以后,曾经委派贾里尔·阿布达拉前往也门,劝说安斯部落首领艾斯沃德皈依伊斯兰教,遭到艾斯沃德的拒绝。631年巴赞死后,艾斯沃德自称“拉赫曼”,赶走麦地那国家的使者,占据萨那,控制也门的大部地区,是为也门的第一次“里达”。穆罕默德去世前夕,艾斯沃德死于暗杀,波斯血统的土着王公菲罗泽·戴勒米在麦地那国家的支持下控制也门,而阿拉伯人首领凯斯·阿卜杜勒·雅古斯则依靠祖拜德部落的势力赶走菲罗泽·戴勒米,占据萨那,是为也门的第二次“里达”。在阿曼,非穆斯林土着王公拉其特·马立克击败阿兹德部落的穆斯林,迫使贾法尔·朱伦达和阿卜杜勒·朱伦达逃走。在巴林,非穆斯林土着势力巴克尔部落首领侯塔姆聚集队伍,围攻皈依伊斯兰教的阿巴德·凯斯部落。(17)勿庸置疑,麦地那国家在“里达”战争中攻击的目标,不仅有放弃伊斯兰教信仰的反叛者,而且包括诸多根深蒂固的非穆斯林势力;“里达”尽管遍及阿拉伯半岛的广大地区,但是相互之间并无联系或极少联系。 穆罕默德去世后,阿布·伯克尔作为哈里发拒绝放弃征收天课的权力,并且组织麦地那的穆斯林和来自阿斯拉姆部落、阿什加尔部落、吉法尔部落、穆宰纳部落、朱海纳部落的贝都因人,在麦地那以东的祖尔·卡萨和拉巴扎击败首先反叛的阿布斯族和祖比安族,进而迫使分布在希贾兹边缘的诸多游牧部落接受了向麦地那国家缴纳天课的义务。(18) 632年11月,阿布·伯克尔派遣哈立德·瓦里德率领穆斯林队伍4千余人从祖尔·卡萨进入纳季德高原。穆斯林队伍首先在布扎卡与伪先知泰勒哈率领的队伍相遇;法扎拉部落成员7百余人作为泰勒哈的同盟者在交战不久后退走, 阿萨德部落战败投降,泰勒哈逃往叙利亚。接着,穆斯林队伍在布塔向伪先知赛查哈的主要支持者台米姆部落叶尔布氏族的营地发动进攻,叶尔布氏族战败投降,赛查哈率领来自塔格里布部落的支持者被迫退出纳季德高原。(19) 633年春,哈立德·瓦里德率领穆斯林队伍5千余人与哈尼法部落的4 万余众在叶麻麦地区的阿喀拉巴相遇。阿喀拉巴战役空前激烈,穆斯林队伍以极大的伤亡为代价取得胜利,伪先知麦斯莱麦战死,哈尼法部落在缴纳其全部财物二分之一的条件下向穆斯林队伍投降。(20)穆斯林队伍在阿喀拉巴战役中的胜利,不仅确立了麦地那国家对于纳季德高原的统治,而且决定了整个阿拉伯半岛和命运。阿喀拉巴战役以后,阿拉伯半岛北部和纳季德高原的贝都因人大都承认了麦地那国家的权力并缴纳赋税。 633年初夏, 阿布·伯克尔派遣阿拉·哈达拉米率领一支队伍从麦地那前往巴林,在阿巴德·凯斯部落和舍伊班部落的支持下击败侯塔姆;另一支穆斯林队伍在侯宰法·米赫珊的率领下攻入阿曼,平定了以拉其特为首的非穆斯林势力。接着,穆哈吉尔·阿比·倭马亚和伊克里玛·阿比·贾赫勒分别率领穆斯林队伍攻占萨那和亚丁,全面恢复了麦地那国家在也门的统治权力。(21)到633年秋,“里达”战争基本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