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25—30日,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在江西大学举行了古代西亚北非史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江西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社科院历史所联合举办的。来自京津沪和内蒙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32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2篇。日知先生因故请假,委托专人给大会送来了贺信、论文,并向江西大学赠送了图书。 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1.古代西亚城市问题;2.古代北非史问题;3.古代文化交流问题。大会主题发言有9位学者。 王敦书教授首先谈了国外城市国家研究的现状。他介绍了R·格里菲斯和C. G.托马斯合编的《5种文化中的城市国家》。该书共有6章;1.苏美尔城市国家;2.希腊城邦;3.意大利城市国家;4.瑞士和德意志城市国家;5.1450—1804年的豪萨城市国家;6.五种城市国家文化的比较。前5章由5位学者分别挑选自己所熟悉的专题进行分析。然后由2位学者对5种城市国家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该书作者认为,城市国家在世界各地不同时间都存在过。他们的任务则在于讲清:1.为什么城市国家是一个普遍现象?2.城市国家的起源如何?3.城市国家出现、存在和衰落的经济、政治前提是什么?4.法律制度的发展如何?5.在不同的城市国家中,法律制度所反映的社会分化情况如何?6.这种政治组织形式为什么会衰落和消失? 王敦书先生着重介绍了国外学者对苏美尔城市国家形成问题的看法。他们认为,苏美尔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它是早期农村公社的产物。苏美尔文明是由两个革命引起的。第一个革命是农业革命、即食物生产的革命,包括作物和牲畜的驯化、固定农业居民点的形成和劳动分工的出现;第二个革命是紧随农业革命之后的城市革命,这是人类社会带根本性的变革。它在公元前4 千纪形成了古代近东最早的城市国家。 关于苏美尔城市国家形成的原因,他们认为是由于领土有限而人口极度膨胀,社会需要加强控制,有效使用社会的劳动,组织灌溉工作和控制商业贸易等原因。 苏美尔城市国家在政治经济上是独立的。一般认为城市国家都是寡头政体,只有富裕公民才享有权力,但苏美尔城市国家是君主制,并有复杂的官僚制度。王(恩西)是神在城市的代理人,处于权力的顶点。在国王之下是具有平等地位的公社成员,可以担任高级官吏。中等阶级人数很多,包括商人、专家和富裕公民。农民阶级人数最多,他们是具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可以自由迁徙。奴隶制度在苏美尔城市国家普遍存在。由于苏美尔城市国家是一种小国寡民的政治组织,相互间不断进行战争和竞争。当周围兴起更强大的国家时,城市国家就为其所并,成为地域性王国的一部分,退出了历史舞台。 刘文鹏教授的报告是《底比斯的神庙与王陵》。这是他参加第五届国际埃及学大会之后,在埃及参观考察的部分情况。作者介绍了千年古都底比斯(今卢克索)的兴衰和现状,宏伟壮观的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遗址,歌颂了古代埃及神庙高超绝顶的建筑艺术和庄严雄伟的艺术风格。 王兴运教授的报告是《关于米底王国建立的年代问题》。他介绍了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各种不同看法和自己的意见。 朱承思副教授的报告是《关于第21王朝的几个问题》。他认为费克思《埃及古代史》在叙述第21王朝两个对立政权走向统一时,把过程讲得简单化了,与历史事实不符,不仅混淆了比努哲姆一世和二世,而且把比努哲姆二世和普苏塞提涅斯二世混为一谈,同时把第21王朝的世系也搞错了。 詹义康副教授的报告是《上古西亚民族迁徙与文明的交汇融合》。他认为当地民族迁徙有3个特点:1.周边游牧半游牧部落向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农业地区迁徙;2.民族分批交错进行迁徙;3.迁徙过程相对比较和平,没有发生毁灭性征服事件。西亚文明交往具有延续发展的特点,由此而形成3个区域文明的基本定势, 对维护民族尊严与独立,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 宫秀华讲师宣读了日知先生的论文《共伯考析》。该文谈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和国人革命问题。认为顾炎武和颜师古否定“共和”是错误的。文章列举《吕氏春秋·慎人篇》、《庄子·让王篇》、《汉书·地理志》等史书,证明两汉只有“共伯”而无“共伯(和)”。他又引司马贞《史记索隐·周本纪》有关注释,指出“共伯干王位”是《纪年》原文,而“共伯和干王位的“和”字,则是后人妄加。 王敦书教授宣读了苗爱德(E. S. Meltzer)教授的论文《有关埃及“统一”问题的最新观点》。该文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上下埃及统一问题的新观点。他们认为统一是自愿的、和平的。红冠最早并不是出现在下埃及而是上埃及,只是后来才传入下埃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