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容上,该书虽写到了方方面面,但并不足以因此而证明真正有“突破”。因为面面俱到,主要是意味着篇幅的膨胀,而“突破”则主要是指其质量或创新。特别是,该书有大量的材料、论断或分析,正如我们已经发现并郑重指出的,纯粹是抄袭他人成果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再自诩什么“突破”,已毫无基础可言了。在全书16章中,至少有10章(第1-9章、13-16章)存在大规模的抄袭行为。第10章是讲福特、梅隆和卡内基的,主要根据《企业家手册》等整理而成,对我国已经翻译,出版的这方面的许多专著,(27)似乎未能查阅、参考。第11章谈移民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主要是根据《国际共运名人传》等改写的,连我国学者几年前即已出版的专著,(28)亦不参考。堂堂一部自称为关于移民问题的专著,仅仅是或主要是依靠这些读物,恐未必能尽如人意罢?(29) 最后谈其理论“突破”已有学者论及美利坚民族及其“熔炉”理论的具体情况,(30)兹不赘述。至于美利坚民族性质即美利坚民族是否为一个民族的问题,学术界也有激烈争论。(31)有兴趣者,尚可进一步查阅有关论著。《移民与近代美国》所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作者虽号称“突破”了“熔炉”理论,但并没有作出具体论证,难以以理服人。这本34万余言之作涉及于此的,只有如下文字:“美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是民族熔炉。美国对境内各民族及其文化采取兼容并蓄、吸收涵蕴的方针,发挥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精神,使其‘和谐并进,共同发展’”(《前言》)。这段文字如果用以反映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民族政策的概况,尚大致吻合;但如果笼统地以此形容这以前特别是美国近代历史时期的情况,恐怕就适得其反了。因为恰恰是在近代美国,绝大多数黑人之沦为奴隶、印第安人之不被承认为公民、华人等有色人种之惨遭种族歧视,等等,无不史实昭昭,人所共知。何以谈起“和谐并进、共同发展”之类?第二、该书一方面否认美国是民族熔炉,另一方面又专门叙述(抄袭)美利坚民族心理,是否有自我矛盾之嫌? 似乎可以说,作者自谓的三大“突破”,基本上都与他本人无缘。可以认为,该书既谈不上“是一部严肃的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著作”或“很有价值的专著”,也谈不上“是一项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或“令人瞩目的成果”。在科学的道路上并无捷径可走,只有持老老实实的态度,作踏实认真的研究才可能有所进步。我们指出以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全盘否定或一棍子打死,而是衷心希望该书作者能正视在学风上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认真吸取教训,以便今后对该书作全面的修订,这样,相信一定能得到学术界的欢迎。 注释: ①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8月第1版。 ②本文所谓“抄袭”,是指该书作者在整段甚至整篇援引他人学术成果时,既未事先征得他人同意,亦未在书中作任何必要的说明或注释。该书在抄录原文时偶而亦有极个别的变动。本文指出的问题不包括作者从我国翻译出版的学术著作中的引文。 ③参见《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第152、153、153、152、159-160、154-156页。 ④黄绍湘:《美国史纲》,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5、16-17、56、62、53-54、265-266页。 ⑤参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编:《美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66页。 ⑥张纯元主编:《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25-326页。 ⑦参见《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第173、174-175页。 ⑧参见《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6年第1期,第9-10页。 ⑨《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6年第6期,第28-2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