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起步较晚。新中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法西斯主义”只是作为批判而不是研究的对象。所有关于法西斯主义的著述,其重点都在揭露法西斯的罪行,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一直未能真正展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新时期的开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全面的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首先成为世界史研究中的热门课题。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学者敏锐地意识到,要深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必须对法西斯主义进行全面考察,否则无法深刻地揭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此外,研究法西斯主义对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状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1985年,社科院世界历史所成立“法西斯课题组”,由朱庭光、陈祥超主持,组织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开始对法西斯主义进行系统的研究。1988年,出版《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论文集(华夏出版社)。1991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法西斯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法西斯主义问题的学术专著。 众所周知,传统历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只着眼于以大国战争、纷争等重大事件为主题的“国家史”和“事件史”,而很少顾及历史事件的宽广、深邃的社会背景。二次世界大战史和国际关系史在世界历史研究领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地位,不能说不是传统历史学观念的表现,而法西斯问题课题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研究视角的转变和扩大,孕育着新结论的诞生。过去,史学界只把法西斯主义看作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没有考察法西斯主义在各国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但是,《新论》作者却另辟蹊径,对法西斯主义作了全方位的考察:(一)《新论》较为深入地论述了法西斯主义思潮、法西斯主义运动和法西斯主义政权产生的渊源,剖析了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政治纲领和组织体系;(二)《新论》具体分析了法西斯主义发展和阶级性质演变的历史进程,划分出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发展的几个阶段,探讨了三国法西斯的内部斗争及其与各社会阶层的关系;(三)《新论》论述了德、意、日法西斯主义从夺取政权到确立极权体制的过程、运行机制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四)《新论》揭示了执政的法西斯的共性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新论》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量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以上四点都体现出我国学者对法西斯问题的研究比以前大大深入了一步。 研究法西斯主义首先要回答“什么是法西斯主义”这一重要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在本世纪20年代初,随着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就开始了。德国历史学家恩斯特·诺尔特曾指出:关于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同法西斯主义本身具有同样长的历史”。1935年8月,著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曾指出:“执政的法西斯主义是金融资本的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分子的公开恐怖独裁。”这段话概括了整个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抓住了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本质,指明了世界人民所面临的主要威胁。这对推动当时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季米特洛夫提出的那个法西斯定义的最大功绩在于正确地揭示了法西斯统治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它否定了那种认为法西斯统治是小资产阶级极端分子的政权的错误认识,指出法西斯主义统治的实质是垄断资本的专政,是垄断资本用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政治工具。另一方面,它描述了那些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垄断资产阶级的特征,指出它们是金融资本中“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分子……”。但是,季米特洛夫没有对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壮大进行历史的因果解释,没有回答下面的一些问题:①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金融资本中的一部分人更容易选择法西斯主义的统治形式;②金融资本中的这部分人的政治倾向和特征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③除去金融资本的主观选择外,还有哪些因素决定着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壮大。 《新论》作者在充分肯定季米特洛夫关于法西斯主义论断的正确性和历史作用的前提下,以更为丰富的史料,从新的角度深入地考察了法西斯主义这种历史现象,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在帝国主义陷入全面危机期间,主要在一些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浓厚的帝国主义国家出现的,以克服危机、对抗革命、实行扩张为目标的反动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和政权形式”(《新论》序论第10页)。这无疑是对前人所做的关于法西斯主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对法西斯主义崛起,《新论》作者所作的因果解释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全面危机的产物;第二,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三国的得势并非偶然,这些国家的封建主义传统和军国主义传统是使法西斯主义得以成长壮大的土壤。 这个结论似曾相识,但包含的内容却更为深刻。制约一个民族整个历史发展的重要社会历史条件不仅影响着某一个社会集团的政治选择,而且通过各个社会集团发生作用。《新论》作者所说的“帝国主义全面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革命运动在使垄断资产阶级产生变换统治形式需要的同时,也塑造出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小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一方面憎恨大资本家的压迫,另一方面更惧怕无产阶级革命的威胁。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资本主义垄断化趋势加强和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严峻形势,小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力图在两大社会势力的夹击下走“第三条道路”,因而形成了以激进主义为特征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垄断资产阶级在原有统治形式发生严重危机的条件下,利用小资产阶级社会运动建立了法西斯统治,这便是法西斯主义起源的本质所在。“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对一个民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本世纪20—30年代,法西斯国家中,崇尚权威的观念以及极端民族主义的狂热统治着社会各个阶层,甚至本该具有革命倾向的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也不例外。据统计,工人在德国纳粹党中所占的比例为28.1%(1930年),在意大利法西斯党中所占比例为15.4%(1920年)。①在当时的各个政党中,法西斯主义政党是唯一的其党员成份涉及几乎所有主要社会阶层的政党。有些学者就是根据法西斯主义政党党员成份的广泛性,把它称为“人民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