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一部系统研究法西斯的力作(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杨玉生 参加讨论

由此来理解法西斯主义与垄断资产阶级的关系,便可避免那种简单化的认识;即法西斯主义是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而产生的,是垄断资本的主观意志的造物。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唯心主义者时曾指出:“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任何改造世界的运动只存在于某个上帝特造的人的头脑中……”。②虽然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宰者”,但它们的“头脑”也同样无法“制造”出一种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运动。他们至多只能利用既存的社会运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却无法从根本上决定这种社会运动的兴衰存亡。总之,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壮大乃至夺权,是特定时代条件与特殊历史传统综合作用的结果。
    然而,肯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历史传统在法西斯主义成长、壮大过程中的作用,又涉及到法西斯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即法西斯主义与传统统治阶级(王室、封建贵族、旧军人等)的关系问题。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一方面,几乎所有法西斯国家均是这些传统势力较强大的国家,可见传统势力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另一方面,法西斯统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传统主义的倾向,它同传统统治阶级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同一性。因此,有些国外学者认为,法西斯主义是两种反现代化社会势力(封建贵族和中产阶级)的联盟。不论这种观点的用意如何以及是否正确,强大的传统统治集团的存在和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壮大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联系,这是不容否认的。
    过去,法西斯主义研究只注重“执政的法西斯主义”。《新论》的作者拓展了视野,将“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和政治形式”这三个层面均纳入考察范围,从而较正确地揭示出各国法西斯主义性质的演变过程。过去人们往往认为,法西斯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垄断资产阶级镇压革命运动的工具。而《新论》指出,“由帝国主义全面危机而引发的小资产阶级运动是法西斯主义兴起的主要来源,……”。这也就是说,法西斯主义在刚刚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出现时,具有小资产阶级的性质,它被垄断资本所控制和利用,有一个过程。以意大利法西斯为例,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19年3月“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建立到1920年8、9月参与军警镇压工人占领工厂运动之前,意大利法西斯属于城市小资产阶级运动;1920年9月到1921年11月“国际法西斯党”建立为第二阶段,法西斯运动成了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和军政权势集团反对人民革命运动的工具;此后进入第三阶段,法西斯在上述统治集团的支持下,夺取国家政权,成为垄断资本的一种统治形式。《新论》作者上述论述符合历史事实,更具有说服力。这样来认识和阐明法西斯的阶级属性,显然要比过去那种笼统的概括要深入得多。
    上面提到的法西斯主义的三个层面,一般来说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次序,即首先形成了构成后来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主体的社会思潮,继而出现有组织的法西斯运动,最后建立法西斯主义政权。但这也不是绝对,比如,日本就走的是“自上而下”的发展道路,并且自始至终没有形成欧洲那样规模宏大的法西斯群众运动。《新论》的第八章第一节谈到“欧美的研究者对于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大都采取否定态度”。(《新论》第391页)主要理由是, 由法西斯群众运动形成的具有强大社会控制力的独裁政权,是法西斯主义的重要特征,而日本的独裁政权恰恰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因而不能纳入法西斯主义的范畴。这种看法有些绝对化,但不是毫无道理。甚至欧美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也主张,法西斯群众运动和群众基础应成为构成法西斯主义概念的一个要素,并把日本看作是一种“法西斯主义的临界现象”。③也就是说,日本并不是典型的法西斯主义。强调“法西斯群众运动”的意义,是为了突出法西斯主义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典型的法西斯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特有产物,而不是传统独裁制的简单复归;典型的法西斯主义出现在现代化程度较高而不是现代化程度极低的国家中。而“群众运动”恰恰体现了法西斯主义的现代特征,它可以将法西斯主义独裁制和历史上的传统独裁制区分开。与传统独裁制不同,现代社会中的独裁制建立和存在的基础除暴力外,还需要群众运动。很难想象,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有谁能在没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的主动认同、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单靠国家暴力机器来建立和维持统治。
    《新论》一书的作者从我国目前世界史研究的现状出发,进行了一次撰著宏观史著的尝试,用集体合作去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在《新论》的作者中,有的精于某国别史,有的在理论思维方面见长。他们首先把法西斯主义看作是一种与那个时代具有结构性联系的国际现象,并通过对7个国家的法西斯主义现象的具体研究,抽象出对法西斯主义的一般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去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和写作,从而又挖掘出各国法西斯主义的不同特征。全书表现出一种整体感,有史有论,绪论中提出的理论框架在各章的分别叙述中基本上得到了贯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国内的高水平,在国际上也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部书稿取名为《法西斯新论》,旨在说明本书不是讲法西斯的“故事”,而是要提出一种新的认识,即表达一种新的思想。在占有史料方面,我们对各国法西斯主义的研究与该国史学家的研究相比尚有差距。但依据业已掌握的较为新颖、丰富的资料,去阐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毕竟是我们历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是人类所特有的,中国人的思想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这大概就是历史研究,特别是世界史研究的价值所在吧!
    注释:
    ①分别参见赖因哈尔特·屈恩尔编:《德国法西斯主义资料与文件》,科隆1979年版,第98页;沃尔夫冈·席德尔编:《法西斯主义社会运动》,格廷根1976年版,第7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630页。
    ③赖因哈尔特·屈恩尔:《法西斯主义理论》,海尔布隆恩1990年版,第26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