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综述(2)
四、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 1794年发生的热月政变在我国史学界历来被认为是“反革命政变”。其主要理由是雅各宾专政是作为彻底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专政而载入史册的,热月政变颠覆了这一政权,政变后的热月党人,废弃了雅各宾派的一系列曾经起过显著作用的政策,搞了许多倒退措施,于是被视为“热月党的反动”。近几年在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中,余小慎进一步说明以上观点。余小慎认为,雅各宾政权不是单纯地表现为抵御外敌的“临时政府”,它是革命成熟的表现。一场革命在客观上超出成熟的基点,再倒退到成熟的基点是合理的,但热月党的倒退已不属于这种倒退。后来波旁王朝的复辟使共和国的再造推迟很长时间,是和热月党推翻雅各宾政权分不开的(14)。 刘宗绪则认为,热月政变不是反革命政变,它是结束雅各宾专政的非常措施,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一个转折点。热月党人仍然属于资产阶级,虽然推翻了雅各宾政权,但并没有改变政权的资产阶级属性。政变后,热月党所推行的政策完全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就在根本问题上同反革命划清了界限。衡量18世纪的法国革命与反革命只能以是否反对封建制度和是否拥护资本主义制度为标准。因此,热月政变只是使政权从一个派别转移到另一个派别的手中。刘祚昌也基本同意此观点。冀思、豫索还论述了热月党的所谓“秋千”政策,认为其基本出发点仍是维护共和制、巩固和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成果(15)。 五、关于丹东的评价 史学界对丹东的评价历来观点对立。有人认为,丹东是真正的英雄,是唯一的革命巨人和爱国主义的化身。另一些史学家则一味贬斥丹东,说他是一个阴谋家和投机分子。我国史学界一直认为,丹东在前期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后期主张实行宽容政策,妥协投降,逐渐变成颠覆共和国的敌人。楼均信、刘宗绪、张芝联等认为,丹东政治生涯中的主流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确实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应该肯定的。丹东历来反对封建君主制,决不与封建势力妥协,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热爱祖国、保卫祖国,能根据形势需要,制定不同的政策和策略,是推动大革命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18)。两种观点尖锐对立,究其根本出发点,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丹东在后期提倡的宽容政策。 传统观点历来认为,丹东的宽容政策是“右倾行径”,是妥协投降、卖国通敌的表现。楼均信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丹东的宽容政策是在外患不重、内忧已除,雅各宾政权巩固的情况下,为拯救共和制度而实行的。它包括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不管哪个方面,都代表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也迎合了广大群众寻求社会安定的心理。宽容政策与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的妥协投降有着根本不同。楼均信、郭剑林还详细论述了丹东对外政策的正确性、合理性。他们认为,丹东对外政策从内容上可以概括为:以战抗敌,以和御敌,争取和平、巩固共和。这种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多变性、灵活性和不可否认的原则性。高毅在同意上述观点的同时,还着重分析了丹东政治倾向的矛盾性。他认为,丹东的政治生涯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激进”和“温和”两种倾向,前期的丹东,激进中有温和,后期的丹东,温和中寓激进,资产阶级的保守性在丹东的政治生涯中时有表现,但革命性始终高于妥协性,这一特点也正是法国资产阶级两面性特点的典型体现(17)。 六、关于拿破仑的评价 我国史学界对拿破仑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其分歧主要集中在对雾月政变性质和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这两个问题上。 (一)关于雾月十八日政变性质。周一良、吴于廑、张泽认为,雾月十八日政变是反革命政变。这次政变是1794年热月开始的资产阶级反革命统治的继续和发展,拿破仑政权是资产阶级政权,它扑灭了法国革命,只保存了那些有利于大资产阶级的东西(18)。罗荣渠、张芝联、麻炳光等认为,雾月政变是来自资产阶级右翼的政变,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是资产阶级为了保障业已取得的政权、社会地位和新的社会财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所要求的。拿破仑上台后,并没有改变督政府执行的政策,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符合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虽然他采取了反资产阶级的民主方式来完成资产阶级任务,但革命的阶级基础和目标没有变,拿破仑执政时期所确立的政治体制、各种法典及其社会经济政策为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奠定了基础(19)。陈崇武、黄鸿钊、张秀兰等则认为,雾月十八日政变不是资产阶级反革命的新阶段,而是革命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雾月十八日政变是人民大众对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满引起的,是革命发展的必然。拿破仑执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满足了要求安定的群众的愿望。他对革命的敌人从不手软,坚决予以镇压,并使王党的复辟阴谋化为泡影,这足以说明拿破仑政权具有革命性。同时也不否认这一政权在后期有很大的保守性,在对外战争中具有明显的侵略性(20)。 (二)关于拿破仑战争的性质问题 建平、王觉非、张泽认为,拿破仑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因为这些战争的目的在于侵略和奴役欧洲国家、争夺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奴役别国人民。在一些地区,拿破仑还竭力维护当地的封建秩序,帮助封建贵族镇压当地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拿破仑战争也动摇了某些国家的封建势力,在客观上有某些进步作用,但掠夺、奴役是战争的主流。尤其是1796年法国远征意大利后,侵略战争的性质日渐明显(21)。黄鸿钊、过素琴、刘书林等则认为,拿破仑战争具有两重性,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侵略扩张的一面。因为拿破仑为首的法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欧洲大陆君主是代表封建阶级利益的。这是一场为捍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果实与封建君主制国家的战争,战争还把法国革命的原则推广到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瓦解了封建制度,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拿破仑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以及谋求海外霸权的野心,决定了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和扩张的一面。陈崇武则把拿破仑战争分为三种类型,与“反法同盟”国家之间的战争主要目的是保卫革命,反对外国干涉;与英国的战争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保卫革命成果的性质,更多的是为了争夺资本、领土、殖民地和海外霸权;对叙利亚、海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战争纯属侵略战争(22)。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