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与近代德国的崛起
近代德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后起的工业强国。十九世纪中期,当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它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但是,1871年统一以后,它便以惊人的速度跃进,用30多年的时间就跃居欧州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它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成就之大,令人惊异。有人称其为“英雄式的繁荣”,有人称那个时期是“挤满了实际成就的时代”。德国能在短期内迅速上升为工业强国,因素颇多。其中,政府所起的作用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 统一经济制度,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世纪的德意志,四分五裂。直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它还是一片分疆裂土。在总共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盘踞着近40个封建邦国。由于政治分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境内关卡林立,度量衡五花八门,流通货币行行色色,如塔勒、金塔勒、新三分之二塔勒、银行马克以及流通马克等,而且,这些货币得不到世界市场的承认,对外贸易的计量、论价和付值还必须另搞一套。比如,棉纱要按磅称量,布匹要按米论长,贸易付值要按英磅、法郎或美元来折算。这种度量衡和货币不统一的状况也严重地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使上述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障碍消除了。 统一后,根据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政府集中了原属各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并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了帝国银行,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度量衡和税收制度等,以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式。 为避免外国竞争,保证本民族工业的顺利发展,德国政府还以关税作保护。一个落后国家,其民族工业要想得到独立发展,必须有高额关税作保护,否则,将会遭到外国先进技术力量及商品的冲击,从而搞乱本国的经济秩序。对这个问题,德国政府决策者是清楚的,他们及时地实行了壁垒森严的关税政策,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德国商业政策的根本改变开始于1879年。在此之前,普鲁士、关税同盟和德意志国家的商业政策是自由贸易。在经济学家和国际法学家中,曼彻斯特派①的经济理论占统治地位,而在政府人士中,封建农业界均赞成自由贸易。直到国家统一的70年代,德国谷物的输出仍超过输入。70年代末,德国农业第一次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竞争,其谷物的输入开始超过输出。在此情况下,西部重工业与南部、东部农业的经济要求首次一致起来,要求对钢铁和谷物实行保护贸易制度。1878年12月,政府发布了实行保护贸易制度的第一个声明。次年6月,国会通过关税法②,使德国受到几乎毫无漏洞的关税保护,有效地打击以至排除了外国商品的竞争,维护了本国较年轻的工业。 对于中小工业和手工业,政府采取了合作和保护的态度。从1881年开始,颁布一系列法令,以限制消费合作社和百货商店,巩固熟练技工的地位,承认技工行会和手工业行会,以及保护小商人等。为了免于中小工商业者在自由竞争中受损失,十九世纪末,政府还宣布对“全德手工业协会”、“德国商业手工业中央协会”和“农业主协会”等团体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经济上,政府还对资产阶级采取了比较宽容和优惠的政策。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是伟大的,具有强烈发展经济的意识,但在政治上却是渺小的,他们没有取得实际的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由于他们慑于同容克③相抗衡,于是,就甘愿让容克独揽军政大权。容克政府认为,只要能保证资产阶级的利润不断增加,资产阶级就愿意放弃他们在政权方面的要求。同时,容克在经济上也追求与资产阶级利益的一致,赞成并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对资产阶级所采取的较为宽容和优惠的政策,在客观上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紧抓人才培养,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的自身特点之一是技术生产,它要求数量众多的具有文化科学知识的生产者,而这些生产者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由于教育培养了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人,所以,可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的开发或再创造,它也是间接的生产力,教育,人才,经济发展,这三种要素总是形成社会性的有机的链扣连接。经济的发展必然向社会提出人才要求,人才的培养也必然向教育提出要求,而教育的发展则必然推动经济的发展,要想发展近代工业,必须首先发展教育,这是近代经济发展规律所规定的,而德国政府就是顺应这一规律而办事的。 早在十九世纪初,德国就注意从发展教育入手把经济搞上去。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于1809年批准建立柏林大学,并发誓要以最大的热忱重视国民的公共教育事业。为此,普鲁士实行了强制性的初等义务教育制。规定,凡7-14岁的儿童必须入学。这一规定由学校委员会在警察当局的支持下得到强制执行。到40年代末,普鲁士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即已达到82%,60年代达到97.5%,而英国到1903年才达88%。④在德国的其他许多地方,学龄儿童的入学率甚至超过普鲁士的水平。 7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劳动者显得短缺起来,于是,原先实行的强制性义务教育又得到进一步加强。到1911年,在居民为6356万的德意志帝国中,国民学校即达62037所,在校学生达1034万人,平均约1024人就有一所小学。那一年,仅在小学读书的人就约占全德人口的六分之一。据统计,德国普及教育的程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高。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