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德国政府与近代德国的崛起(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 杨鹏飞 参加讨论

在实行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德国还迅速发展了中等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而且,其中等教育办的颇具特色。在传统的文科中学,他们增开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常识课程。另外,还发展起一种新型中学--实科学校。此类学校开设的自然科学如自然史、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课程的时数较多,往往两倍于文科中学。
    为了加强对青工和学徒的技术教育,他们还办起许多工艺学校、职工学校、业余技术夜校和星期曰学校等⑤。在厂方和学校订立的合同中,明文规定,学徒必须接受业余教育,而且,订立合同的双方也都必须遵守。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德国的中等教育发展颇快。1910年,仅中等技术学校的学生就达135.6万人,其中属于工业的占39%,商业的占6.4%,农业的占6%。中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德国国民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这不仅为大学奠定了坚实的生源基础,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劳动后备力量,满足了德国近代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文化要求。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和教育发展史的角度看,发展中小学教育,只能提高一般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高等教育才是科技专业教育,才能培养科技专门人才,开发生产力。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中小学教育的同时,德国还发展了高等教育。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颇为迅速。1851--1855年,在后来德意志帝国领域内的在校大学生为12400人,到1913年已增至77484人,平均在每万居民中有在校大学生11.6人。⑥由于政府重视知识和人才,在德国,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普遍得到高度尊重,并享有极高的声望。⑦
    德国的高等教育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很有特色。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其著名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德国各大学,如海德尔堡大学、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莱比锡大学和吉森大学等,为德国培养了十九世纪欧州最优秀的科学家。⑧有些大学,如哥廷根大学,已成为吸引各国学生的圣地。十九世纪末,各国学生常听到这样的建议:“打起你的背包到哥廷根去!”
    十九世纪后半期,德国政府又有组织有计划地建立了11所高等技术院校,如高等农学院、高等工学院等。这类院校的创办,为德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专门人才。据统计,1901-1912年,这11所技术学院平均每年培养出3000名工程师,而当时英国每年能获得科技院校毕业证书的只有530人。到1913年,德国技术学院的学生已达16000名。⑨可见,德国政府对技术大学是何等重视!
    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高等教育,往往在表象上反映为一种消费性的社会事业,它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总是通过潜在的、曲折的方式反映出来,即通过使劳动者掌握科学文化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体现出来。由于它收益周期长,人们往往不易看清其效益。德国某些决策人在这一点上还是明智的,他们较好地协调了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为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以满足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德国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资。1880年,其教育经费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1900年,又提高到1.9%,而同年的法国是1.3%,英国是0.9%。1913年,德国用于教育的支出高达12.09亿帝国马克,仅次于国防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6.8%,占国民总收入的2.4%。⑩
    由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德国在青少年入学率,国民的文化素质,以及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方面都走在欧州他国之前,使其高级科技人才越来越多。据统计,在1900-1913年的14年中,有13名德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其中有医学4人,物理学4人,化学5人。他们的成就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比如,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对医学以及阐明物质的晶体结构作出了重大贡献;埃米尔·封·贝林的血清疗法研究,在医学科学领域开辟了新途径;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最早把谐振原理应用于无线电技术。他所发明的封闭振荡回路,大大提高了无线电发射效率。以他命名的电子射线管,对现代电子技术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教育是间接的生产力。教育事业发展的好坏快慢,直接关系到社会劳动力的素质,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发展教育方面,由于德国先于欧州其他各国,所以,这就使其在教育上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时间,也就赢得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德国各级学校培养了各种经济建设人才,提高了德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壮大了科学技术队伍,推动了经济发展。
    
    注重科学技术研究,充分采用最新技术,加速经济起飞。
    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也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一旦与物质条件相结合,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精神财富就会转化为物质财富。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变革,必然导致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整个经济的迅速增长。
    德国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起步比英法晚。这种情况,一方面看是基础薄弱,但从另一方面看,它不存在需要更新旧设备的包袱,能够直接利用最新科学技术,直接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