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石桥湛山与当代中日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现代日本经济》 安成日 参加讨论

二从日本战败投降到1973年病逝,石桥从事中日友好事业前后近三十年,他的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到1951年6月复归政治舞台。这时期石桥主要是从重建日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设想。但由于其很快即被占领军“整肃”,剥夺了公职,所以在中日友好事业上很难有大的作为。
    第二个时期是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这时期是石桥为中日友好事业奔走呐喊的顶峰时期。1951年被“整肃”四年之久的石桥复归政治舞台后,就积极主张改善中日关系,促进中日贸易,并为改善中日关系作积极努力。1951年12月14日,中国政府向日本财界和政界知名人士发出邀请,吁请他们参加拟于1952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对此,村田省藏、石桥湛山等人认为是改善中日关系的绝好机会,因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1952年1 月他们成立了“国际经济恳谈会”决定派团参加,但此行由于日本政府的阻挠,未能获得成功。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石桥、村田等人于1954年9月在“恳谈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立了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此后,该会在促进中日经济贸易,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改善中日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54年底,一贯坚持敌视中国,执行向美“一边倒”政策的吉田内阁下台。随后主张改善日苏、中日关系的鸠山一郎上台组阁。作为鸠山首相的有力支持者,石桥入阁担任了通产大臣。这时正值中日谈判签订第三次贸易协定。作为政府通产大臣,石桥对此非常关心,谈判期间还会见了雷任民等中国贸易代表团干部。这是战后日本阁僚同中国要人进行的第一次接触。在鸠山、石桥等的关心、支持下,1955年5月4日,中日两国顺利签订了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
    鸠山辞职后,石桥继任日本内阁首相。然而十分可惜的是,石桥就任首相后不久,却突然病倒,其改善中日关系的愿望未能得到实现。
    石桥辞去了首相职务后,岸信介接替了石桥的位置。岸信介上台后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散布大量反华言论,百般阻挠中日第四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1958年5月,在其纵容下发生了“长崎国旗事件”。致使中日交往几乎完全中断, 中日关系恶化到极点。事态的发展使长期从事中日友好事业的石桥等人感到震惊和焦虑。1959年夏天,石桥主动写信给周总理,要求访问中国。在信中他希望中日两国象一个国家一样团结一致,以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并希望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尽可能清除障碍,自由地相互进行交流。(14)同年9月,石桥应邀访华, 这是战后日本第一位前首相访问中国。石桥在危难之际访问中国,想通过双方的交流为改善中日关系谋求出路。出发前他说:“打开中日关系是我组织内阁时期就认为必须做而倾注了心血的问题。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已处于与政府无关的轻松立场。因此,如果这次中国之行未能获得成功,我也甘愿以落个一身不是的……心情;以不被任何人拘束的无忧无虑的心情,愿意为将来之大目标同中国领导人交换意见。”(15)石桥的言论和访华行动,在当时日本各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中日关系极度恶化的危难时期,作为前首相和自民党元老,石桥不惜甘冒风险,毅然访华,充分表现出他的勇气和远见,石桥来到中国后,和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相互交换了意见。最后于9月20日,同周总理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赞扬了争取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方针和所做的努力,特别肯定了“中日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必须结合起来,不能加以分割”(16)的原则。石桥的上述活动,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友好事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60年7月岸信介内阁下台,随即组成了池田勇人内阁。 池田上台后表示:“希望基于尊重相互的立场、不干涉内政的原则,逐渐改善中日关系。”(17)石桥抓住这时机,发表了《对池田外交的希望》一文,敦促池田内阁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有所作为。之后,他又身体力行,于1963年9月,不辞年老体迈和身体不适,再次访华。同中国领导人协商改善中日关系的事宜。访问期间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当时毛主席高度赞扬了石桥为改善中日关系所做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当即挥毫题赠曹操诗《步出夏门行》。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8)这恐怕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对石桥为中日友好事业所做贡献的评价吧。
    从60年代中期到1973年逝世,是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石桥年事已高,加之又患有中风后遗症,不便更多地参与政治活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中止他长期从事的中日友好事业。他尽其所能继续努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仍然能够挺身而出。捍卫已经取得了成果。他对佐藤内阁推行反华政策极为不满。1966年他愤然在《东洋经济周刊》上发表《向佐藤内阁进言》的文章,尖锐地指出:“目前有人指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危险的国家,并向我国国民发出警告。我认为这将再次把日本引向军国主义的道路,重操战前旧业。因此,我认为,那种把共产主义当作危险物,并强调必须对此做好防卫准备的喧嚣,可以说正是今天我国最危险的思想。”(19)与此同时,石桥还积极支持宇都宫德马等他的事业的继承者为中日友好事业所做的工作。并利用他的“国际贸易促进会”总裁的身份,为中日友好事业竭尽全力。
    三1972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国与美国之间建立了外交关系。顺应国内外新形势,田中角荣首相上台伊始,就表示要把恢复中日邦交作为首要大事。并于1972年9月25日访问了中国,29日,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从而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石桥在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了长期以求的这一天的到来。他对此感到十分欣慰。可惜这时他已重病缠身。1973年4月25日,石桥在东京私邸故去,享年89岁。在从日本战败投降到逝世的近30年的政治活动中,石桥始终不渝地为中日友好事业奔走操劳,忠实地履行了“要为实现自己的信念和夙愿不断作出努力”(20)的诺言。石桥逝世后,周总理曾发来唁电,对他为中日友好事业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唁电指出:“石桥先生是日本有远见的政治家,多年来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石桥先生为之奋斗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已实现,中日两国人民将永远纪念石桥先生。”(2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