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代价最高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但埋葬了人类所唾弃的德、日、意法西斯,而且使英、法等昔日殖民大国的实力一落千丈。美国和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特等强国。二战的硝烟尚未散尽,美苏矛盾已露端倪,在双方不断的摩擦、斗争中,战后终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为代表的东西方相互对峙的冷战局面。美苏两国冷战的特点之一是核恐怖均势,双方大搞军备竞赛,无论是在常规武器方面还是在核武器方面都力争压倒对方。 虽然二战以来世界上大小局部战争并未间断,但美苏两国却从未直接对阵交战,这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为什么在战后美苏两国全力进行军备竞赛的几十年间,即使在剑拔弩张的危急时刻,也从不直接交火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实力上达到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均势是极为重要的因素。1949年8月,苏联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成功地进行了自己的核试验,不久又紧随美国之后,于1955年进行了热核试验(美国于1952年首次进行热核试验),接着先于美国在1957年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意味着苏联已具有用洲际导弹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原来美国凭借太平洋和大西洋天然屏障的保护,大战的战火从来烧不到它的本土。现在它却再也不复享有这种绝对安全了。于是以基辛格等为代表的美国有识之士不由惊呼,艾森豪威尔政府凭借核优势所制订的对苏联实行“大规模报复”的政策已经失去可信性,因为苏联也掌握了对美国进行“大规模报复”的手段。 核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迄今为止,除了在二战末尾,日本已绝无回手之力时,美国曾对广岛和长崎投过两颗原子弹以外,再也没有任何核国家敢于在战场上实地使用核武器。尽管早在50年代就已经能够制造小当量的核炮弹、核地雷等所谓战术核武器,但是由于担心小规模的核战争可能失控,逐步升级,最终演变为核大战,使双方同归于尽,因此美苏两家的决策人都从未动用核武库。即使在处理危机时,双方也往往都留有余地,以免出现不得不直接交手的局面。 1962年的古巴危机是个非常说明问题的例子。当时两霸对峙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而美国总统肯尼迪最担心的是局势发展失控。尽管他竭力迫使赫鲁晓夫撤除苏联在古巴秘密修建的导弹基地,心里却又十分害怕苏联采取报复行动。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曾经生动地描述了这位总统在1962年10月24日早上如何焦急地注视着苏联会不会派军舰去打破美国的封锁:“我想这几分钟是总统最提心吊胆的时刻。世界是否已经到了毁灭的边缘?是否是由于我们处置不当?是否是我们犯了错误?是否还有什么本来应当做而没有做的事?或者有什么本来不应当做而做了的事?总统抬起手,捂在嘴上。一会儿把手攥成拳头,一会儿又把它张开。他的脸色难看,眼神痛苦,看上去几乎发灰。”① 两天之后肯尼迪总统收到了赫鲁晓夫写来请他亲启的信件,信中说:“如果人们不表现出明智,那么就总归会像瞎眼的鼹鼠一样大打出手,随之开始的便是相互毁灭……你们已经把绳子打上了战争的结扣,此时你我双方都不应当再拉着绳子的两头拽,因为双方越是使劲拽,战争的结子就会越紧。到一定的时候,结子可能会变得如此之紧,甚至连原先打结的人也不会有力气能把它解开,那时就必须用刀子来割了。这究竟会意味着什么就不用我来给你们说了,因为你自己十分明白我们两国拥有何等厉害的武装力量。”②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这种担心无疑对古巴危机的解决有着直接的影响。 两霸不仅小心翼翼地竭力避免发生核冲突,即使在常规战争面前也不能不注意防止局势失控,以免出现超越“核门槛”的危险。在冷战期间,美苏两霸都力求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热点的地区性冲突无不具有两霸相争的背景--有时两霸之一直接派兵卷入,有时双方都不直接卷入,却出钱出枪由各自的代理人相互火拼--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双方从未直接兵戎相见,而且它们的参与实际上也有一定的限度。事实表明,美苏两霸的核均势使双方甚至都不敢任凭常规战争无限升级,以免达到不好收拾的地步,从而出现可能超越核门槛的危险。 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为了避免直接火拼,都在各自的周边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在双方安全利益要害所在的欧洲各自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两者之间有一条互相默契,从不逾越的界线。美苏分别在各自的欧洲盟国派驻大批军队并部署常规武器乃至核武器,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武器密度最高的地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个军事集团都武装到牙齿,都设想对方可能选择德国的平原地带为突破口,发动闪电战,并为此在兵力和武器的部署上作了针锋相对的准备,在战略和战术上反复作了详尽的策划。然而,意味深长的是在这种条件下欧洲反而享到了本世纪最长时期的和平。 当时,在两霸相争的背景下,欧洲以外其它地区的国家也大都不是同美国就是同苏联建立某种程度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同一地区争雄的对头往往分别以美霸或苏霸作为靠山。美苏也往往利用这种关系,以军援或经援为手段,对它们的小伙伴施加影响或压力,迫使这些谋求地区霸权的国家只能在苏美两霸容许的范围之内与对手斗争。因为两霸固然希望通过小霸争雄进一步扩大各自的影响乃至势力范围,但是它们并不愿意看到小霸之间的争斗失控,造成可能迫使美苏两家直接兵戎相见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