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这种国际形势相对稳定的局面对两霸最为有利。在这种局面下,整个地球无处没有两霸的影子。纵观人类历史,以前还没有哪一个时期,仅有两个大国对全世界的事务有如此巨大的有形和无形的发言权。但是,历史的辩证法又是最无情的。两霸的核竞赛早在60年代初就已经使双方都具备确保摧毁对方的能力;特别是在双方都研制成功洲际弹道导弹以后,由于其目标小,又可以在陆上和海上机动,难以被敌人一举全部摧毁,也就是说美苏都取得了在受到对方第一次核打击之后,向对方实施第二次核打击的能力,谁也不可能一下子置对方于死地。如果在这种形势下,两霸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它们不遗余力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也许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30年间,世界的历史就不是我们所见到的那个样子了。然而两霸的决策人物却摆脱不了惯性的支配,仍然你追我赶,继续进行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军备竞赛。从陆地到海洋,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到处笼罩着两家军备竞赛的阴影。结果却哪一方也没有获得梦寐以求的军事优势,倒是双方的经济却都受到这几十年军备竞赛的拖累,特别是苏联更已经达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 总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它们奉行的军备竞赛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为了争夺“优势”,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将最好的原料、设备和熟练劳动力用于发展军工生产,将最优秀的科技人员投入军事科研。从1961年到1980年的20年中苏联的军事开支增长了8倍多。在整个80年代,军费占国民收入的13-15%,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军费的年递增速度长期保持在3-5%的水平上。苏联的经济不堪高额军费的重负,出现了停滞和衰退,其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70年的16.5%降至1986年的12.3%。③戈尔巴乔夫在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的讲话中承认:苏联在“发展经济方面明显地落后了”,这“既包括速度,也包括劳动生产率,效率指标,和掌握科技成果缓慢。”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1966年曾达到7%,其后不断下降,1980年为3.9%,1982年仅为2%④。接连3个五年计划的指标均未完成。根据苏联学者估计,自1985年以来,苏联经济实际上是负增长,1985-1989年国民收入下降20%,工业产值下降了25%。⑤ 美国在冷战期间,依仗其经济实力,全力进行军备竞赛,以夺取对苏优势,为此也付出了极高的代价。现在它的情况也并不美妙,尽管就绝对国力而论,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当今的美国犹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曾经在金融、工业、科技和军事上全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现在除了在军事和一部分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方面以外,在其它领域已经丧失了绝对领先的地位。庞大的预算赤字和外贸逆差大大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实力。里根在80年代初当选总统后,大规模增加军费,致使美国的预算赤字飞速上升,1982年国家的财政赤字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80亿美元,此后又连年增长,986年财政年度高达2210亿美元。布什上台后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继续居高不下,在1990财政年度竟超过了2500亿美元。据美国政府预测,1991财政年度的赤字高达3181亿美元。美国不但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而且国内公债总额已达3万亿美元,仅债务利息一项每年就需支付2000亿美元之巨。⑥ 在美苏两家实行高军费、高军备,大搞军备竞赛的同时,有些“聪明”的国家,例如一些西欧国家和日本,却躲在美国核保护伞后面,实行低军费、低军备的政策,把大量资源投入经济建设和发展科技之中。在美苏经济逐步走下坡路的同时,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却稳步上升。战后经济完全瘫痪,一度仰仗美国施舍度日的日本和德国,在40年后的今天,竟然成为美国的债主。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反倒不能不向它们乞讨。这真是历史的莫大讽刺。 英国的一家权威性杂志《国际事务》最近刊载约翰·齐斯曼的文章,深入分析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经济实力消长的情况。文章举出如下数字,把1970年与1937年的美国相对经济实力作了鲜明对比:1970年,美国在经济上最大的两个竞争国是英国和法国。当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英法两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3.7倍。1987年,日本和西德成为美国在经济上最大的两个竞争国,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却只相当于日德两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1.3倍。从1987年以来,日本和西德继续保持高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再加上两德统一的新因素,使美国的相对经济地位变得更加不利。1907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其经济上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欧共体和日本的产出之和的67%,到今年这个比率恐怕已经进一步下降到50%左右。因此,齐斯曼在文章中指出,“人们不应当让东欧的政治变革和波斯湾的军事冲突挡住了自己的视线,看不到全球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⑦ 同时人们还看到,在冷战期间有些既非北约又非华约的国家,起先也依附于一个集团,或者听命于一个霸主,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做虽然可以得到一些经援或军援作为奖赏,却无形中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在许多问题上必须唯霸主之命是从,否则它就要给你颜色看。于是它们也学得聪明起来,刻意同两个超级大国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会儿打苏联牌,一会儿打美国牌,乐得左右逢源,从中取利。 战后美苏两霸奉行扩军备战的政策,应该说两国的领导人犯了很大错误:在60年代双方同时达到“相互确保摧毁”的军备水平之后,再继续下大力量去提高各自核武库的规模和质量,争取获得核优势,对于加强各自的安全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其道理很简单: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寓于确保能使对方遭受不堪承受的毁灭之中,毁灭一次足矣,再多便是荒谬。正如周恩来总理在1972年同尼克松总统会谈时所言,“你们两家(指美国和苏联--作者)搞军备竞赛,水涨船高。 你们的军费是公布的,苏联的不公布,但它占的比例不会少。农业生产上不去,不能仅仅说是气候原因。苏联同加拿大的气候差不多,加拿大的农业并不坏嘛,就是因为军费太多。这样太浪费,搞核武器花那么多钱,不能吃,不能穿,又不能用,到一定的时候还要报废,下个世纪(人民)会批评为什么用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搞核武器。我们希望你们达成协议,减少核军备。”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