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伴随着社会革命的宗教变迁(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 叶洵灶 参加讨论

基督教从产生时起就承认犹太教圣经《旧约全书》为基督教圣经,并经过长期争论后,确定把《新约全书》也奉为基督教经典。《新约全书》包括①《福音全书》,实是耶稣传记;②《使徒行传》,它既是初期教会史,也是使徒事迹记录史;③《使徒书信》,主要阐明福音之道,是信徒信仰的依据;④《启示录》。
    基督教早在伊期兰教兴起前就从南北两条路线传入阿拉伯半岛。基督教派别很多,传入阿拉伯半岛的是聂斯脱利派(景教)和雅各派(一性派)。最早接受基督教的是加萨尼加阿拉伯人。六世纪初,加萨尼加王朝第一个国王哈里斯·查白拉于公元529年被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任命为叙利亚的阿拉伯各部落首领,在哈里斯要求下,查士丁尼任命雅各派主教埃德萨人雅各,伯拉德伊斯为叙利亚阿拉伯人主教。直到穆斯林征服叙利亚后,加萨尼加最后一个国王查白拉,艾伊罕才改信伊斯兰教,哈里发欧默尔把他当作迁士中地位最高的人看待。靠近波斯的希拉的莱赫米王朝,盛行聂斯脱利派,它的国王努尔曼三世(约580—620)就生长在基督教家庭,本人也是基督徒。努尔曼五世之妻杏德,曾建立过一所修道院,名“杏德修道院”,它一直保存到十世纪。公元500年前后,纳季兰的居民开始接受雅各派基督教,相传是一个名叫菲米雍的圣徒从叙利亚传入该地。以后,纳季兰成为基督教在阿拉伯的最重要地区,并有一所被称为“克而伯”的基督教堂。纳季兰的基督教徒直到欧默尔哈里发时,才被逐出该地区而大部分流落到伊拉克。六世纪初,阿比西尼亚人以援助基督徒为名出兵占领也门后,在原希木叶尔王朝首都萨那建筑了一座当时最壮丽的主教大礼拜堂。阿拉伯作家称它为“盖里斯”。在希贾兹地区,关于基督教的教义也有所流传,修道士们隐居的洞室曾散布沙漠各地,在麦加城内,有一个信仰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侨民团。穆罕默德的妻子赫底彻的堂兄、麦加的瓦拉格·本·努法勒在伊斯兰教产生前就抛弃了本部落的偶像崇拜加入了基督教,他“精通希伯来文,并用希伯来文写过许多研究《新约》的著作”。(18)并对穆罕默德提倡新教表示支持,他曾对赫底彻说:“可勉其速兴教化”(19)。“即思为其辅。”(20)
    随着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基督教的教义也就传播到阿拉伯人中,传教士“传布福音、讲死后复活、讲赏善惩恶、讲天堂地狱”(21)。对于饱经战乱,倍受苦难的阿拉伯人来说,渴望上帝能拯救他们;面对着贫富的分化、阶级的产生,“上帝对人不分种族和社会地位,一视同仁,耶稣教导人们说:凡遵行上帝意志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22)这种在上帝面前虚幻的人人平等的“世界主义”倾向的宣传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对下层人民故作姿态地表示仁爱的这种“民主性”并不威协有钱有势的社会上层人物,因为基督教还宣传不要抵抗和绝对服从;和犹太教相比,“基督教简化宗教仪式,摆脱繁琐的饮食和洁净的清规戒律”(23)。这些都为基督教在半岛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以后的伊斯兰教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信仰基督教的阿比西亚人侵略并长期占领也门,并在穆罕默德诞生的那一年进兵麦加,这使处于觉醒中的阿拉伯人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易接受基督教信仰;基督教存在的头几个世纪,异端共有156个,其中不少是在二世纪出现的, 其中最大的有犹太基督教异端派、孟塔努派和诺斯替教派,各教派之间斗争激烈,这无疑有碍于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的深奥神秘教义,等级森严的教阶以及繁复的仪式,也是一个长期信仰自然崇拜的游牧部落难于理解和接受的。
    由于犹太教和基督教没有使自己的宗教观念紧紧抓住阿拉伯人的心灵,更无法解决阿拉伯的社会现实,因此,在阿拉伯半岛,特别是在希贾兹地区缺乏充足的活力,阿拉伯人过惯了游牧生活,喜欢无限制的自由,但不是社会性的自由,完全是个人的自由;同样,阿拉伯人也爱好平等,但不是社会性的平等,而是部落和种族范围内的平等,这些思想不利于外来宗教在半岛的传播;还应指出,由于统一的阿拉伯语言只是在伊斯兰教兴起前不久才开始发生糅合,在此之前,阿拉伯人各部落所使用的方言各不相同,这也妨碍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播。总之,由于外来宗教没有和阿拉伯现实结合,没有阿拉伯化,故也难以成为半岛革命的有力武器。
    5“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24)既然拜物教、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无法适应阿拉伯变化着的社会经济状况的需要,都不能承担起作为阿拉伯半岛社会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固有的传统观念和宗教影响,这样,随着人们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虚幻反映的宗教信仰也必然发生变化,它促成了阿拉伯人由多神信仰向一神教信仰的过渡。六世纪末,在希贾兹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先知”,产生了哈尼夫教派。该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赫底彻的堂兄瓦拉格以及栽德、汝哈伊等。哈尼夫教的产生对伊斯兰教的产生具有决定性意义。“麦加的哈尼夫教已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被看成是获得‘伊斯兰教’名称的新宗教产生的阶段。”(25)
    哈尼夫教派反对多神崇拜,唾弃拜物教,把古莱西部落的主神“安拉”尊奉为独一无二的神,从而确立了一神教。该教派也相信“天命”、“复活”、“惩罚”和“报应”等。但哈尼夫教派不拘泥于教条和仪式,不从事布道和说教,不关心世俗事务,只提倡脱离社会现实的隐世冥想的个人修炼和过禁欲主义的生活。这种致命的弱点不可能成为阿拉伯人理想的新宗教,它无法承担起时代所赋于的历史使命。不过,这种特定环境所造成的肥沃土壤,使更新的宗教借以出现和传播。拜物教的盛行,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哈尼夫教派的产生,为旧的宗教信仰注入新的生命,为伊斯兰教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社会发展几经沧桑变化,面对着社会的尖锐矛盾,群众充满着焦急和不安情绪,方兴未艾的宗教给他们昭示出一条摆脱绝境的出路。整个阿拉伯正经历着逐渐走向一种需要更多智慧的宗教。客观的现实、社会的变迁、宗教的演变,都为一位伟大的宗教领袖兼民族领袖的产生铺平了历史道路。“没有这种趋势,他们(系指历史伟人一笔者)永远也跨不过由可能进入到现实的门槛”(26)。穆罕默德正好诞生在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大变迁的年代;同时,又是一个阿拉伯半岛的多神信仰趋向削弱、一神教广泛流行的年代;加上穆罕默德在青少年时代曾两次到过叙利亚的布拉斯、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等地,他在商路上经常与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接触,对他们的宗教信仰表现出浓厚的宗教兴趣。即使在穆罕默德和赫底彻结婚后很长一个时期未出远门,但仍然有传教士光顾,鼓吹教义、面传福音,这一切无疑对穆罕默德有极大影响。“穆罕默德相信自己身兼拉比(先知)和来苏里(使徒)的双重使命”(27)。因此,在这种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作为社会革命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的穆罕默德,为了从各阶层中招募新教徒,就得让他们在新宗教中感到有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环境和一套他们所习惯的仪式,以及能够使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这就必须使半岛上原始宗教现代化,使哈尼夫教现实化,穆罕默德通过半岛上存在的各种宗教经过综合沉淀、取舍融合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新宗教——伊斯兰教。正如恩格斯说:“宗教一旦形成,总包含某些传统的材料,因为在一切意识形态领域内传统都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但是,这些材料所发生的变化是由造成这种变化的人们的阶级关系即经济关系引起的。”(2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