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战争元凶和经济巨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咸宁师专学报》 陈从阳 参加讨论

在德意志民族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对它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然而仅仅过了15年,这个共和国就被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所替代,德国又一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付出了民族分裂的惨重代价之后,作为战后德国主体的联邦德国却在战争的废墟上站了起来,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的经济巨人。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造成如此相异的后果,笔者拟就这个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以求知于同仁。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面临着不同的国际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欧洲力量的对比和国际关系的格局。在欧洲,哈布斯堡、霍亨索伦及罗曼诺夫帝国土崩瓦解;英法虽仍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拥有雄厚的军事、政治力量,但其大国地位已遭到严重削弱;在大西洋彼岸,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很大增长,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新的金融中心;远东的日本也趁欧战之机大大增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一战后在资本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一环俄国,还诞生了苏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经过激烈的斗争和相互妥协,终于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筑了新的和平结构。但这个结构体系却具有致命弱点:1、它是一种强权的和平。它只是战胜国英法等利用自己经过战争而拥有的某种优势地位,而以强力摧毁或削弱对手,建立的一种对自己似乎有利的和平结构。2、这种和平仅仅是一种片面的和平。它不仅把战败国置于被告席上,而且也排斥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中小民族国家也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凡--华体系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恶化了世界已存在的各种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中小民族国家的矛盾、战胜国和苏俄的矛盾。3、这种和平仅仅是一种即时性的和平。随着各国实力地位的变化,以强权为基础维系的和平必然发生动摇,从而孕育新的动乱和战争。①
    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她必定向这个世界格局和和平结构发动新的挑战。
    凡尔赛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②它把全部战争的罪责加在德国头上,根据和约,德国失去了1/8的国土、1/12的人口,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德国军备受到严格限制,还要负担数目庞大的战争赔偿。日耳曼民族一下就从自己发展的高峰打入了灾难的深渊。凡尔赛和约煽起了德国狂热的民族复仇情绪,在德国“没有一个人把凡尔赛条约或德国的新边界当成公正的或不可更改的东西而接受下来”。③
    尽管如此,凡尔赛和约却并未根除产生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深厚土壤。它没有触动德国垄断资本的统治地位和实力,保留了侵略成性的德国反动容克军队的骨干和德国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的各方面联系。德帝国主义掠夺、扩张、重新争霸的野心仍然存在,一俟条件许可,它定会死灰复燃。
    遗憾的是,战后主要战胜国出于各自的私利,对德采取不同政策,使战败的德国有隙可乘。法国:出于复仇和谋求安全的考虑,长期热衷于对德削弱、孤立、包围。而英国从推行欧洲均势、争夺欧洲霸权的目的出发,执行“扶德抑法”政策;美国:当它争霸世界的计划受挫后,对欧洲事务奉行所谓“独立的国际主义”,④醉心于用美元恢复德国,以图捞取经济上的好处。德国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英法美对苏联的恐惧和仇视,施展纵横捭阖的外交伎俩,不仅摆脱了战后初期的孤立地位,而且恢复了与英法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从而动摇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经济上,德国依赖英美垄断资本的输血和扶植,再度复兴,而成为有力的竞争敌手。1928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超过英法,雄居世界第二。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德国迟早会冲破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去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去夺取“生存空间”,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正是重新崛起的德国急不可待地向既定的欧洲秩序和世界秩序发出的严重挑战:法西斯就是战争,法国福熙元帅在凡尔赛和约签订时忧心忡忡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不幸而言中了。⑤
    二战以后,德国的国际境遇大不相同。
    早在战争后期,吸取一战后对德政策的教训,美苏英等盟国就曾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上就德国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决定彻底击败德国、对德实行分区占领、在德国进行民主改革、并进行非工业化,使德国不再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德、意、日法西斯被彻底击败;与此同时,英法也遭到严重削弱,沦为二流国家;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优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大国,昔日的欧洲中心一去不复返,“帝王的权标让给了美利坚合众国”。⑥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苏联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为实现美国争霸全球的野心,杜鲁门政府逐步抛弃了罗斯福大国合作、和平缓进的战略,而代之以以实力为基础、以反苏反共为旗帜的咄咄逼人的全面冷战战略,试图通过其经援和政治军事结盟,全面扶植和控制资本主义国家,向亚非拉中间地带渗透,以实现在全球一举扼杀苏联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最终确保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统治的目的。
    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和美国对苏全球遏制战略中,西部德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地处欧洲中部,是西方世界的心脏地带;德国煤铁资源丰富,号称欧洲的工厂。德国的安排是“欧洲稳定的关键”。⑦为配合美国全球扩张政策,遏制苏联势力向中欧扩张,构筑中欧反共产主义的坚固“防波堤”和向东欧渗透的堡垒,美国逐步改变了对德政策:在西占区积极推行“马歇尔计划”,推动其经济复兴;加紧政治民主改革,以建立巩固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1949年5月在美国占领当局积极推动下,英、法、美占领区合并成立了分裂的联邦德国。美国还极力推动欧洲经济、军事一体化,重新武装西德。美国的对欧政策获得了阿登纳的热烈反映,他认为:在冷战条件下,不能容许在中欧形成一种政治上的真空地带,联邦德国只有“同自由西方结成伙伴,在一体化道路上建立统一的欧洲”。⑧他一再呼吁在法德和解和西欧各国经济密切合作基础上实现西欧联合。在美国强大压力下,法国逐步改变了对德国的强硬态度,法德解决了萨尔问题,实行了民族和解,德国参与了欧洲共同体的创立。1955年巴黎条约生效后,美英法结束了在西德的占领制度,联邦德国恢复了国家主权,并在重新武装的基础上以平等会员国身份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西欧联盟”(前身为布鲁塞尔条约组织)。这样,一个以美国为盟主、以西德为支柱的西方政治、军事集团终于建成。
    在北大西洋政治、军事集团中,西德政治上有美国的撑腰和北约的支持,军事上有美国核保护伞的保护,经济上有欧共体广阔的市场,它为西德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联邦德国史学家卡尔·哈达赫评价“冷战”对他的国家的作用时说:“德国人固然没有被看作是冷战的唯一获利者,但是是主要的获利者……冷战为德国的重新兴起创造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条件”。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