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英国中世教化体制的结构与实践(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 徐浩 参加讨论

在14世纪末的英国乡村,农夫约翰·包尔率先对正统教义发难。他的足迹遍布伦敦及其附近各郡,他的信徒包括小乡绅、自由农民和织工。包尔用大众化的语言宣讲具有基督教色彩的原始共产主义的教义。他从人类都是出自亚当的说法而推出人人平等的理论:上帝创造了人,彼此都是平等的,“在亚当耕耘和夏娃纺织的时候,谁是贵族?”包尔的教义在农民中产生深远影响,他们痛恨非人道的现有秩序,意识到他们为人的尊严。“我们是按基督的形象造成的,可是我们被当作畜生养活着!”而造成这一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农奴制!无怪乎1381年那些渴望有作人尊严的农民起义者的目标是:废除农奴制、把所有劳役地租一概按每英亩4 便士折算为货币地租并取消新颁布的劳工法规。与此同时,曾作过主教、教区长的牛津大学教授威克里夫则更倾向于对基督教的信仰方式进行改革。他摒弃“神惠”,否认赦罪、秘密忏悔、崇拜偶像,宣称圣书是教义的唯一来源。为此,他把圣经从拉丁文译成英文。他主张,个人在宗教上有判断权,俗人与教士一样接近上帝,个人通过与上帝直接对话而得救。一个人在世界上良好而积极的生活,优于把自己关闭在修道院里。应该说,威克里夫的这些思想几乎包含了新教全部思想的萌芽!由于他的学说所具有的反教会、反封建的性质,表达了农民群众从教会精神束缚中,进而从整个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农民最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据说,当时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他的学说的拥护者。(15)
    约翰·伽尔文是16世纪法国的新教徒,他的学说传遍了法国、尼德兰、英格兰、苏格兰和北欧地区,其影响远远超过保守的路德教。伽尔文的信徒在法国被称之为胡格诺教徒,而在英国则称为清教徒(即叛国教者)。伽尔文的思想完全符合资产阶级关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观念,其基石可以概括为“选民说”和“尘世职业说”。伽尔文认为,大多数人将受到惩罚,只有少数人将获得拯救,这些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为了拯救他们而在其出生以前就将他们“选定”了。虽然一个人是“选民”还是“弃民”是天意,个人无从知道,但每个人在尘世间的职业上的成功,即使不能为其在天国赢得一席之地,也能够被视为得救的一种标志,相反失败却是软弱和罪恶的象征;前者有可能成为上帝的选民,而等待后者的只有弃民的命运。伽尔文的选民说和尘世职业说无疑会引导人们献身于事业,他们要以自己在尘世间事业上的成功与否验证自己是否是上帝的选民,并进而判明是否能在天堂赢得一席之位。伽尔文教义成为清教徒的人生信条。
    新教在农村也得到广泛传播。约曼是农民中的上层,他们不但是农民中最富裕的阶层,而且是农民的政治领袖,他们甚至参与郡和国家的政治活动。由于物质力量的增长,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展,他们的精神力量也获得相应的发展。与往日那些“愚昧、迷信、粗暴、残忍、鄙野和暴烈”的维兰不同,他们与乡绅和绅士交往,没有丝毫的胆怯和猥琐。他们虽然身在中世纪,眼光已望见近代。他们将子弟送入牛津、剑桥等高等学府深造,从而彻底改变了中世纪农民的形象和素质。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以崭新的面貌跃然于历史舞台:在经济上,他们积累起足够的物质力量,挣脱了封建农奴制的枷锁而成为殷实富裕的小土地所有者;在政治上,他们不仅成为乡村中的头面人物,而且入选议会进入政界;在思想观念上,他们成为当时思想最激进的清教徒的主力军。总之,到中世纪结束之前,他们已经积累起彻底消灭和埋葬封建制度所需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待到下个世纪内战打响时,在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构成克伦威尔新模范军主力的英国自耕农,担负起埋葬英国封建制度的历史使命!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1页。
    ②③⑨⑩T·R·兰德:《1450-1509年的英格兰的政府和共同体》(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England1450-1590),伦敦1980年版,第120、129、128-129、130、128页。
    ④S·雷诺兹:《900-1300年西欧的王国和共同体》(Kingdom and Comnunities in West Europe),牛津1984年版,第81-84页。
    ⑤在中世纪英国的农村中,教区长有权从村镇每个人全年的总收入中索要1/10作为教会什一税。大什一税的征收范围主要包括谷物和牲畜;小什一税是指除去上述两项外,教会还要对每个农户的其它各项收入什一而税。
    ⑥⑦⑧G·C·霍曼斯:《十三世纪的英国村民》(English Uillagers of thireenth Century),哈佛1942年版,第385-386、383、385-286、392、394-395页。
    (11)西欧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用语。他们把古希腊人的四主德(节制、勇敢、智慧、正义)看作“自然的美德”,外加对上帝的“信仰”,对来世的“希望”和对人类的“博爱”这三个“神学的美德”,而名之七德。
    (12)(法)P·布瓦松纳著:《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5至15世纪),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5页。
    (13)杨真:《基督教史纲》,上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13页。
    (14)M·坎贝尔:《伊丽莎白和早期斯图亚特时代的英国约曼》(The Enghsh Yeoman: Under Elizabeth and Early Stnarts),纽约1968年版,第171页。
    (15)W·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第53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