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的历史功过(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 曹让庭 参加讨论

拉辛的《安德洛玛刻》是严格实践古典主义艺术规范,特别是“三一律”的名篇之一。戏剧的动作,从头到尾在同一地点进行;时间是希腊使者奥赖斯特来到爱比尔王国的一天之内,事件是奥赖斯特爱上了公主爱妙娜,公主则狂恋未婚夫爱比尔国王卑吕斯,卑吕斯却钟情于女俘安德洛玛刻,而她则挚爱丈夫、儿子和祖国。连续、紧迫、短暂的时间,多次重复的同一空间背景,将多起爱情纠葛锁链式地连接在一起,使悲剧成为一个砸不开、拆不散的整体,从而使人物个性得到突出表现,主题也得到充分张扬。莫里哀的《伪君子》、《悭吝人》、《贵人迷》等名剧,也都在“三一律”上下了一番过硬的功夫,特别在情节的一致这点上,它们都各具特色:《伪君子》是围绕达尔丢夫的伪善、《悭吝人》围绕阿巴公的吝啬、《贵人迷》围绕汝尔丹的浅薄和虚荣组织情节、展开矛盾冲突的。总之,在实现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和集中的要求过程中,古典主义作家们在题材的剪接,情节的组合,人物的配置,矛盾的建构,冲突的开展等一切方面,都处理得极为精细妥当,从而凝聚成古典主义戏剧结构上严密紧凑的特点。这种结构上的严谨不仅和中世纪文学中那种表面的缺乏内在联系的机械事件编排相对立,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当时市民文学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松散性与随意性。
    此外,古典主义在语言方面,也进行了两条阵线的斗争:既反对贵族沙龙文学矫揉造作、雕饰夸张的“典雅”之风,也拒绝市民写实文学语言中和芜杂不纯的成分。因此,古典主义对于推动形成统一的民族语言和进一步促使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纯洁,也是有历史功绩的。
    根据上述诸多方面的论述,似乎可作如下结论:古典主义成为17世纪欧洲文学艺术的主潮,决非突然从天而降的偶发事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古典主义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传统,不是单纯的背反,而是既有背离与否定,又有继承和发展的扬弃;古典主义不曾脱离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轨迹,而是这一历程中的一个段站。虽然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这一段站的路面似乎变得狭窄了些,但却没有游离开去,并在某些方面还有开拓和贡献。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53页。
    ②马克思《西班牙的革命》全集,第10卷第462页。
    ③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全集,第21卷第45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