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亚格局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景呈现出截然相背的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地区主要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迅速发展为全面战争的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地区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逐渐出现了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格局。如果说前者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的话,那么,后者则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的有益经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亚格局我们已经做过分析(见《上 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这里重点回顾与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以期为维持东亚地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提供某些历史借鉴。 一、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 东亚地区无论是在地缘政治还是在经济资源方面历来都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更是成为大国矛盾和利益的集中区和交汇点,各种经济、军事和政治关系错综复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将近50年的东亚格局及其走向,如果按照并不十分贴切的方式来划分,大致可以分1→2→3→4→多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一方独霸(1945-1949年)。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亚地区除朝鲜半岛分为南北两半分别由美苏进驻外,并不存在欧洲那样东西方两大势力对峙的局面。战败国日本除北方四岛外全部为美国单独占领,美国对日本和太平洋实行完全控制。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也基本上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根据1945年2月雅尔塔密约协定,由美国采取步骤就外蒙独立、大连港旅顺口和中长铁路等问题取得蒋介石政府的认同,把所谓中国问题交由美国处理。苏联表示,不愿中国内部意见分歧激化或发生内战,有关中国重建的工作交由美国作主。 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以镇压在抗日战争中壮大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同美国签订了《中美航空协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通过这些协定和条约,美国在中国取得了领土权、领空权、航海权、内河航运权、铁路管理权、农业投资权、财政和海关管理权等一系列军事、外交和司法方面的特权。 这一时期,苏联仅在东北亚局部地区,即朝鲜北部、外蒙、中国东北、日本北方四岛拥有一定势力。美苏两极格局在东亚并不明显,东亚地区基本上由 美国单独控制。 第二个发展阶段:两方对抗(1949-1970年)。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对美国独霸东亚的沉重打击,它改变了东亚和整个亚洲的面貌,从此,苏联改变对中国怀疑、观望的态度,从道义上支持到实际上援助。1949的10月2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同年12月16日毛泽东应邀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莫斯科访问,并于次年2月1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美国对新中国的成立和苏联的举动极为敌视,遂把满腹仇恨倾注于新中国,对中国展开了所谓“遏制”战略,联合了一些中国邻近国家建立了从北到南的遏制中国的新月形军事包围圈。美国先后同泰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同菲律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订澳新美安全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美国为了拼凑“东北亚防御联盟”,在1953年和1954年,同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缔结所谓“共同防御条约”。 于是,美国对苏冷战和对抗在东亚表现为和中国的激烈矛盾。这在朝鲜战场和台湾问题等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第三个发展阶段:三角关系(1970-1980年)。50年代后半期中苏两党的分歧日益扩大,赫鲁晓夫及其后继人于1960年把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领域,进而导致1969年边境的流血冲突。 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在东亚虽然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但是中国得到朝鲜的理解和同情,中国站在广大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一边,在东亚和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反对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国在东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中美关系缓解后,在东亚出现了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关系。正如罗伯特·斯卡拉曼诺所说:“美苏中三国的三角关系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很少有象在这个地区那样作用重大。”② 当然,所谓三角关系,只是个大体上的说法。其实,这十年间,日本、朝鲜和韩国的影响也明显地增大了,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和组织力量。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国的回旋余地大为增加。日本意识到东亚格局的变化,遂抢先与中国实现邦交关系正常化,力图施展在东亚地区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个发展阶段:四边平衡(1980-1990年)。日本在快速实现经济腾飞之后,逐渐上升为东亚地区一支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东亚地区的中、美、苏三角关系日益失去原来的政治战略意义。出现了四国六方关系(美苏、美日、苏日、中美、中苏、中日)均衡发展,东亚格局开始展露出和平发展的端倪。 1981年日本首相铃木善幸宣称,80年代的日本继明治维新和战后复兴的第一、第二次远航之后开始了“第三次远航”,日本将通过增强其综合国力来寻求发挥并确立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中曾根上台之后推行和 发展了这一战略。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由于日本政治上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力图改善与美国的“主仆”外交关系,从而导致日美矛盾上升。 中国、美国和苏联在80年代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都在较大程度上调整了在东亚的政策。80年代东亚呈现出四边平衡的格局。 第五个发展阶段:多国协调(1990年以来)。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邦等11个共和国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协定书,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