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妇女(2)
第二,男女共同属于劳动力市场一员,男子丧失就业的绝对优势。同时,工业化、城市化导致人口大迁移,行会制度崩溃以及血亲大家庭驾驭能力的削弱、女孩子较早离家谋生等等诸多因,客观上导致她们不能在母亲跟前接受严格的家政训练与伦理道德教育。一方面,许多女孩子不懂得家庭经济的特性和家庭管理方式,曼彻斯特工人证词中讲到:在工厂中长大的妇女“从家务劳动来说,有用的妻子不多,她们普遍婚后出去干活,洗 衣服、做衣服自己出钱(她们大多数自己干不了)”。她们普遍不懂得为家庭准备既经济又好吃的食物,“通常在星期天花许多钱吃一顿正列,而其他的理家能手用同样的钱却能两三天吃一顿正列。”⑥另一方面,人们心目中的父权、夫权权威性有所降低,父母不能干涉子女的婚姻,工人一般在25、26岁左右,由自己选择对象结婚,女孩子可以拒绝父母为之择定的对象,妇女拥有较大的自决权。鲁尔证明:“卖妻是农业地区的现象,同居是社团,尤其是城镇的现象”⑦。农业社会中专门用于束缚妇女行为的贞操观念淡化,妇女一定程度上赢得人身自由,为争取两性间的真正平等迈出了第一步。肖特断言:18世纪中期开始的两性革命是由于妇女被劳动力市场所吸收,户外工作的新机会,妇女地位自身革命的所致⑧。 第三,雇佣劳动使妇女与家庭相分离,客观上为她们争脱家务奴隶的枷锁创造了条件。 在工业革命前,生产和生活高度统一,男子双拥有绝对就业优势的前提下,家务劳动有可能专门化,除了孩子做汪量的助工作外,妇女几乎承担全部家务劳动。工业革命时期,妇女家外就业,意味着她们每天至少与家庭分离11-13小时吵能进行家务劳动,客观上要求增加男子和社会替代部分的劳动量。这时,劳动力市场受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支配,男子没有绝对就业优势,许多男子在 业期间,承担部分家务工作。 妇女就业的新机制反馈回到社会,社会替代劳动开始运转,并逐步扩大其规模、范围,一定程度上减少妇女劳动的份额。如饮食方面出现了大量的熟食店。烤面包、酿酒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主妇必备的基本工。然而,19世纪上半期,逐渐为公共面包店所取代。19世纪中期,曼彻期特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肯特、苏里、米德塞克斯、苏塞克斯郡已经遗忘这项技术。家内酿酒业从1815年以后走向衰落,1800年,几乎一半的啤酒产自家庭,1850年,家内酿酒产量只占总产量七分这一⑨。一些托儿所也应运而生。许多工人家庭,每星期化一先令或一点五先令把孩子托给旁人照管。虽然这些社会替代劳动的设施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取代家务劳动,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的开端,是现代化服务行业的起点。 当然,上述种种并不能说明妇女已经挣脱了家务劳动的束缚,但工厂、雇主、同事、社会已构成了她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就在这新生活的大舞台上,她们开阔了视野,认识到自身利益与阶级利益,为自身的彻底的解放创造条件。珀金曾这样评价道:“妇女走出家庭,也就是把她从空气、阳光、空间、思想感情受拘束、受限制中解放中来,并形成了守时、服从、机繁、巧妙、能干、集中精力的习惯,刺激她们好好工作,锻炼她们与人共事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训练她们自尊自强的勇气。”⑩同时代中上层妇女还只是丈夫的驯服工具,而城市工人妇女却能够到酒店等公共场所参加娱乐、商讨工人权利等活动。纺织业妇女最早拥有经济收入,人数最多,她们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投身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争取工人政治、经济权利的生力军。1815-1835年期间,出现了独立的妇女运动;1835年,1500名梳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这些妇女正是通过自己的组织,第一次为自己,为整个阶级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声。 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家内个仆役人数不断增加,她们的生活没有显著变化。 资产阶级在竞争的海洋中搏击而来,成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中坚之后,在他们观念中,工作是社会上的竞争与拼搏,而家庭是稳定、纯洁的避难所,也是温馨的休息、娱乐场所。中上层阶级妇女,只有中产阶级下层妇女还与丈夫共同工作,如:帮助工厂算帐、销售等,其余都从事养儿育女、监督管理家内仆役等家内一切事务。越是富有的家庭,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与经济秩序,需要更大、更复杂的管理工作,妇女为此投入了毕生的精力。富裕阶级的手册中讲述到这一情况,妇女作为丈夫的陪衬,出入于本阶层的音乐会、假面舞会、聚列等娱乐、社交活动,如果她们有什么社会工作的话,也只限于教会中的慈善事业。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深入发展,功利主义、自由放任;思想也随之发展,两者所强调的社会有效性及个性自由的理论反馈到社会生活领域,使人的生活观念开始转变,即:人们进一步追求独立自主地生活,加上血亲大家庭势力日菁西山,家庭逐渐成为夫妇共同拥有的小天地,人们开始讲究生活的质量,部分年轻人已开始注重夫妇间的感情融洽。因此,以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为基础的包办婚姻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简爱所追求的个性独立、自尊、纯洁的爱情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妇女的愿望。肖特认为:这时的家庭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生产和生育单位,感情更加密切了夫妻关系,它们开始取代门第、财产经济条件,成为婚姻的基础。 同时,工业化以科学为先导。科学、文化荡涤着中世纪的愚昧,文化知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它或许一夜之间改变人们的经济状况,把人们从社会底层送上社会较高等早期企业家阿克莱特就是因为发明水力织布机,从理发匠跨入工业资产阶级的行。对于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上层阶级而言,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地位,如:社 交场上的风雅、得体的谈吐,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等将会影响他们社交场上的成败,有用的知识直接影响到事业的荣衰。因此,文化科学知识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力,整个社会开始崇尚知识,就连那些只够糊口的工人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据北部博物;馆自然社会史记载:织工生活在孤立的村庄中,自己教授几何学、热衷于不同的计算方法,甚至每一个织工区都有自己的织工诗人、生物学家、数学家、音乐家、地理学家、植物学家等。(11)。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