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历程(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阿拉伯世界》 杜红 参加讨论

二、现代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为掠夺新的原料、市场,输出资本,开始瓜分世界,东方各国成了它们掠夺和争夺的对象。20世纪初,由于西方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后起强国掀起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狂潮,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此期间,阿拉伯国家除局部地区外,普遍受到殖民主义列强的欺压与控制。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使阿拉伯国家人民迅速觉醒,并奋起反抗。因此抵御外敌入侵,加强民族团结,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很快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这一时期,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迅速发展普及并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运动。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认为: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组成部分--阿拉伯民族应该享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权利,在政治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成立了各种组织和机构,向土耳其政府正式提出派代表参加奥斯曼中央政府、阿拉伯地区实行分权自治等要求,遭到拒绝后,民族主义运动被迫转入地下。由此引出的结果是,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斗争目标从要求民族平等、自治和分权转为要求完全脱离奥斯曼帝国,建立独立的阿拉伯民族国家。
    继阿里之后,埃及的统治者继续进行改革,但其力度与速度较为逊色。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埃及的国际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英、法等列强全球殖民争夺的重点。这时,埃及实行自由经济和门户开放政策,但是,这不但不能达到使国家富强的目的,反而为西方列强的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使埃及沦为半殖民地,其现代化进程因外来势力的阻挠而扭曲。为此,埃及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殖反封建斗争。军人、知识分子、商人、中小地主、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组团结一致,形成斗争的主力,他们组织了埃及第一个政党--祖国党,主张建立欧洲式议会制度。
    与上一阶段相比,阿拉伯国家由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转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也由军事领域转到政治领域,“军事至上”变成“宪政至上”。阿拉伯各国均把颁布一部欧洲式的民主宪法,设立一个欧洲式的议会看作是拯救国家衰败,抵御外国侵略,富国强民的灵丹妙药。改革方式由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整个社会经济基础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这时候,阿拉伯民族资本主义在许多地区得到了发展,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仍不足以抗衡封建的、宗教的传统保守力量,这就使改革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宗教性。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横加干涉,改革处于被压制状态。尽管如此,这一时期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改革依然取得了重要进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和取代君主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得以实现,使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应该指出,这一时期阿拉伯国家对现代化更为深沉而持久的执着精神表现在伊斯兰教的思想变革上。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兴起,表明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运动已触及思想意识形态。以阿富汗尼、阿布杜、赛义德等为代表的伊斯兰现代主义者认为:拘泥于经典,盲从权威,不发展科学,不注重理性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而现代科学、哲学以及理性、正义、平等原则乃至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与伊斯兰教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用来服务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国家的进步。他们的努力集中体现在4个方面:(1)消除陈规陋习的影响,纯洁伊斯兰教精神;(2)重新开启“伊智提哈德”(独立判断)的大门, 改革伊斯兰高等教育;(3)引进科学和理性,吸收现代思想, 改造伊斯兰教义和学说;(4 )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对伊斯兰教的诋毁面前为伊斯兰教辩护。这些都给危机中的伊斯兰教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指南。
    进入20世纪,现代主义阵营发生分化。以埃及的阿里·拉兹克为代表的世俗主义主张改革宗教传统,同时又希望避免盲目西化,力图在伊斯兰文明中发现新的价值,以摆脱伊斯兰社会在精神和思想上的危机。这一主张为伊斯兰教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为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现代主义阵营的另一部分是抵制世俗化运动,为伊斯兰教传统辨护的新传统主义者,他们认为,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自近代以来的衰落,并不是伊斯兰教本身造成的,其原因主要在于违背和扭曲了伊斯兰教的真正精神。因此,要使阿拉伯国家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得到复兴,恢复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使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更快更稳,不仅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伊斯兰教的地位。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在以后的岁月中,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阿拉伯国家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三、现代化的飞跃
    二战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削弱了英国、法国,动摇了他们在阿拉伯国家的殖民统治基础。阿拉伯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浪潮冲垮了殖民主义势力,逐步形成了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主权独立为阿拉伯国家各国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二战后,现代化理论主要包含两方面,即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这时候,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虽然仍是主要模式,但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也被一些国家有选择地采纳。阿拉伯各国普遍都改变了以往那种单纯引进、照搬照抄西方文明的做法,而是竭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与宗教文化传统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充分说明阿拉伯国家现代化思路已趋于成熟,现代化历程已有了质的飞跃。
    政治方面:二战结束时,阿拉伯国家除黎巴嫩外都是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50年代,阿拉伯社会主义风行一时,埃及、伊拉克、阿拉伯也门和民主也门分别推翻了本国的君主制度,建立起共和制国家,沙特、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的君主政体则一直保持不变,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参政方法。
    总的说来,至70年代初期,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体制还都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无论是共和制的总统还是君主(立宪)制的国王都拥有超常的权力。由于政治上的传统制约和当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阿拉伯国家都没有像土耳其那样实现政教分离,只是在民主化、现代化的道路上缓步前行。
    自70年代中后期开始,阿拉伯国家纷纷制定经济开放政策,努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民主自觉意识和政治参与观念也得到增强,加之国际环境的日趋缓和,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政治民主化的高潮。其形式是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和自上而下的官方行动相结合,主要内容是开放党禁,建立多党制、宪政选举制、议会制度和咨议性的协商会议制度。例如,埃及总统萨达特极力改变纳赛尔生前推行的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个人集权色彩浓厚的政治道路,转而致力于埃及的民主,他开放一党制结构,建立“自由、民主体制”,对宗教势力也采取了忍让和放任的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