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还充分表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格局和内容的变化中。恩格斯在谈到19世纪中期以前世界市场的不发达情况时曾指出:“这个世界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①c]这种局面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改变。从19世纪70年代起,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英国的技术成就和经验,加快了本国工业化的步伐。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1900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又超过英国,居世界工业生产第二位,美、德在世界市场上成为英国的竞争对手。在欧洲市场上,德国的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等方面的产品,处于压倒优势的地位,迫使英国步步退却。美国市场,过去一向为英国机器和纺织品的重要市场,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实现,90年代以后,美国成为机器输出国。英国不仅失去了美国这个广大的市场,而且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等市场上还遇到了美国这个日益强劲的竞争。从1870-1913年,美国对外贸易增加了1.6倍,德国和日本分别增加了1.8倍,而英国只增加了89%。这一方面反映了英国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弱,另方面又说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一个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变化了,代之而起的是欧美一系列工业化国家。此外,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内容出现了更新,以工业产品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形成。例如20世纪初德国输出的商品就以制成品为主。1912年,德国的机器输出量已和老牌机器出口国英国不相上下。到一次大战前夕,德国全部工业产品的1/5到1/4都是在国外市场销售的。美国也是一样。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原料奇缺。1870年,美国的铜、铅、锌分别缺少1.4万吨、1.7吨和1万吨左右。到1890年则分别上升为12.9万吨、15.7万吨和6.3万吨,到1910年更增为54万吨、39.3万吨和26.9万吨。[②c]工业原料在国际贸易、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 从上述各国经济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大工业已经奠定了自己在各国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结构中的坚实基础,确立了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至此,各国经济结构、世界经济结构从农业到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重大转变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世界大工业文明建立了。 三、世界大工业文明的建立奠定了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形态过渡的物质基础 ⒈大工业文明的建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大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以后,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才得以建立的。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新型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形式。在这种文明形式中,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活动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以代替体力,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迅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跃发展。从1870--1990年,世界工业产量成倍地增长,农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世界铁路网的长度从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多万公里。在此基础上,商业和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1850年欧洲的商船净吨位只有186,000吨,1910年增加到了19,045,000吨。世界贸易--欧洲在其中占有主要数量--的价值从1840年的28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200亿美元,到1910年,这个数字已倍增为400亿美元。[①d]在世界财富增加的同时,世界人口也增多了,各国的城市急剧膨胀,人民的收入不断的提高。 城市的大发展:1850年,欧洲有10万多人口的大城市仅45个,1900年发展为143个。其中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伦敦450万、巴黎270万、柏林189万、维也纳167.5万、莫斯科98.9万。[①e]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很快,从1850-1900年,工人的实际工资将近增长了一倍。[②e] 以上情况表明,以科学技术作为其发展根本动因的大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财富,它使世界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每一项发现都成了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的基础,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③e]当然,大工业文明的建立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负作用,限于篇幅,本文暂且不论。 ⒉大工业文明的建立消灭了民族闭关自守的状态,使科学技术和人类活动都突破了狭隘的地域范围而成为世界性的,这就为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 在工业文明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全面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并且使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从而把各国的社会生产吸引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使得各国的生产部门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此外,大工业文明又有不断向外扩张的特性,“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④e]于是,以农本经济为主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资本主义商品的大炮摧毁了,它们被卷入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行列,并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英国的殖民地埃及,1904年230万公顷耕地中,就有60万公顷用来种植棉花。棉花成为埃及补偿进口价值和偿还国家债务的主要手段。在印度,印度农产品的输出始终占其总输出的绝大部分。1913--1914年,印度粮食出口竟占其全部出口总值的20%以上。在法国的殖民地突尼斯,橄榄油和葡萄酒(特别是前者)是其出口的大宗。在刚果,1900年,天然橡胶和象牙竟占了刚果出口总值的95%。除此外,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还成为宗主国最好的投资场所。在英国大量的资本输出中,占第一位的是英国的殖民地领土。美国国外的投资除在欧洲的6.92亿美元和在远东的2.46亿美元以外,大部分都在拉丁美洲。如在加拿大投资8.672亿美元,在墨西哥投资8.54亿美元,在古巴投资2亿美元,在加勒比其它各岛投资1.36亿美元,在中美洲投资9300亿美元,在较为稳定的南美诸国投资3.6亿美元。[⑤e]即金融资本的密网布满了世界各国,资本主义已发展成为一个囊括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在内的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了。在这个体系中,英、法、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是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国,是世界的城市。亚、非、拉丁美洲广大落后的地区和国家则是农业和原料的生产和出口国,是世界的农村,它们遭受着资本主义列强的盘剥和奴役。不容置疑,这种以金融资本为网络的世界体系是与大工业文明的建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尽管它们的结合充满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对弱小民族的侵略和奴役,但在客观上,它消灭了民族闭关自守的状态,使整个世界联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无疑为生产力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传播弘扬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场所。 ⒊大工业文明的建立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的过渡 大工业文明的建立不仅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变革,而且还意味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①f]大工业文明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集中巨额资金,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在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垄断产生了。垄断作为由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资本主义范围内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社会化。列宁指出:“拥有亿万巨资的大银行企业,也能用从前远不能相比的方法,来推动技术的进步”,“竞争变为垄断,结果,生产的社会化有了巨大的进行,特别是技术发明和改良的过程,也社会化了。”[②f]在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同时,占有也愈来愈成为极少数人的垄断私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了,国际上帝国主义列强对立,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对立日益尖锐化。对此,列宁曾这样说过:“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制度的过渡。”[③f]这种过渡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④f]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