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36-1939年间的德波关系
1939年9月1日,上台仅6年的德国第三帝国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从而重新拉开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序幕。在德国匆匆走上战争之路的过程中,它与那个进攻它就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波兰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他上台后所推行的对外夺取所谓“生存空间”的政策,正是他早在1925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中清清楚楚地交待过了的。在这本书中,他野心勃勃地指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者必须毫不犹豫地坚持我们的对外政策的目标,那就是要保证德国民族在这个地球上获得它应得的土地。”“我们要从六百年前祖先停止的地方下手,我们要停止日耳曼人老是在欧洲南进和西进的脚步,而把目光转向东方国家……但是如果我们今天要谈在欧洲取得新领土,那么首先就只能想到俄国及其边缘的附属国。”①这显然是将东欧作为他夺取“生存空间”的主攻方向。 德国若要实施这一计划,就必须与波兰发生冲突。这是由当时波兰所处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所决定的。波兰自古就是欧洲的战略要地,对于纳粹德国来说,波兰是它企图夺取的东方广阔“生存空间”的门户,同时,波兰这个曾被四次瓜分而在一战后又复国的东欧国家,正是西方国家用以抑制德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旦占领了波兰,东方广阔“生存空间”便立刻展现在希特勒轰轰作响的坦克车面前了,同时也就解除了西方国家对德国可能造成的来自东方的最后威胁。更何况波兰还拥有煤、硫磺、铅、锌、石油、铜等物质资源,德国如能据为己有,还可以进一步以战养战,扩大侵略。 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由于处在凡尔赛体系的框架内,当时是相对软弱的。而波兰又是在过去的俄帝国和德帝国所瓜分的古老波兰的土地上由西方国家重新扶植起来的,因此,德波关系一直是比较紧张的。当时德国的陆军总司令冯·西克特将军采取的是与俄国联合的政策,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要“抹掉波兰”,恢复旧的德俄边界。 然而,刚刚上台的希特勒要的是辽阔的“生存空间”,而不是仅仅恢复过去的德俄边界。在他看来,是波兰而不是苏联位于德国的东部边界,波苏之间又在1932年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从而使波兰解除了来自东方的威胁。当时,波兰拥有一支虽然过时但仍然庞大的军队,而德国的军队人数很少,既无飞机,又无坦克。希特勒“特别害怕波兰人可能--或许在法国的唆使下--利用某种借口来入侵西里西亚或东普鲁士,从而发生德国完全没有为之作好准备的战争。②在德国不够强大,西部边界莱茵兰地区又因《凡尔赛和约》而不设防的情况下,德国不可能用武力解除可能来自波兰的威胁。而只能对波兰采取外交上的拥抱姿态。同时,由于德国在1933年10月14日退出了国际联盟和日内瓦裁军会议,而法俄之间正在接近,德国在国际上明显地陷于孤立,因此希特勒认为寻求与他的东方邻国的一次协议是非常必要的权宜之计,从而使他摆脱国际上完全孤立的境地来实现他的战略目标。因此,他不顾下级的反对,一反魏玛政治家的风格,甚至不惜中断同苏联的联盟,着手改善了同波兰的外交关系。1934年1月,希特勒与毕苏茨基元帅签订《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在德国退出国联后的第四天,希特勒曾就签订这一条约的意图对纳粹党领导人作过直言不讳的说明:“我想与华沙订立一个条约。这是一个以后能够撕毁的条约。只要当终止它的时刻来到的时候,我们与波兰签定的所有条约都完全只具有暂时的意义。我们并不打算维持与波兰真正的友好关系。”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夹在苏联与德国之间的波兰,其外交政策的标准是维持两大邻国之间的“平衡”,但在事实上,波兰更倾向于德国。在波兰倾向德国方面,心理因素起了很大作用。“独裁的、反犹的波兰政府发现独裁的和反犹的第三帝国并没有什么令人讨厌之处,两国的政治家们和报界都力图在强烈谴责共产主义方面超过对方。”④希特勒、戈林等纳粹首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也都竭力讨好波兰领导人,并一再保证“波兰无需害怕德国”。较之苏联的冷淡来说,德国的态度的确是热情的。另外,波兰领导人对于德国怀有更多的恐惧,也更希望通过改善同德国的关系来加强自身的安全。因此对于德国张开的双臂,波兰带着几分欣喜,毫不犹豫地投进了德国的怀抱。1934年1月26日,当德波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发表联合宣言的时候,贝克外长为此大吹大擂,把它称为波兰对外政策的突出成就。在波兰统治者看来,“第三帝国是一个比共和制德国更好的盟友,因为共和制德国会回到拉波洛政策上去,或一种会不断试图向波兰施加压力使波兰放弃1919年所获得的土地的民族主义政策的。”贝克外长并非没有想到希特勒的扩张愿望,他也并不想让波兰成为德国的卫星国,但是他认为,希特勒的扩张矛头是会“首先直接针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而波兰就会明显地从这种改画地图中获利”。贝克之流认为一个领土得到进一步扩展的波兰,能够更好地维护在苏德两大邻国之间的平衡关系。 但是对希特勒来说,这个条约除了解除他与东部邻邦的紧张关系之外,还给他带来了其他的利益,它结束了波捷之间和解的可能性。由于波捷都是由西方国家在一战以后建立的,它们两国都在抑制德国的战略中扮演着西方国家的东方战线角色。一旦波捷之间发生摩擦,便能为希特勒各个击破创造条件。因此,当波捷之间和解的可能性由于德波条约的签订最后破灭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帮助了希特勒避开西方国家采用集体安全体系对德国的抑制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