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世界历史上的内向发展
目前,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仍处在新旧体系的转换期中。世界史学科新体系的重构,首先有赖于对该学科研究对象的重新确认。为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作过开拓性贡献的吴于廑先生,对此曾有以下一段已广为人知的有名表述:“历史之成为世界历史,其自身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由原始的各族互相闭塞的历史发展为世界成一整体的历史。这个历史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发展两个互为作用的方面:纵向发展指由生产力推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社会形态依次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横向发展指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体世界的形成。”“而阐述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过程,探索这个过程的规律和趋向,也就成了世界史这门学科的任务。”[1] 根据这一构思,我们曾经撰写并由湖南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近代分册)》,希冀在近代世界史学科的主题思想、历史走向、主要内容以至谋章布局上有所刷新。实际上该分册只是世界史学科体系重建过程中的一次粗浅尝试,仍不能避免保留着它所脱胎的传统体系的明显印记及许多未成熟的痕迹。在该分册发行多年之后,笔者作为主编之一,在此愿就近代世界历史运行的方向,再抒一管之见。 近代世界史始自16世纪迄于20世纪初,其纵向发展是指在新的生产力,尤其是在先后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60年代的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扩展直至垄断资本主义的确立;与纵向发展同步的横向发展,则指伴随西方殖民活动和世界市场日趋扩大而发生的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彼此联系的空前增强,直至以近代世界殖民体系和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立为主要标志的近代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近代世界历史的运行方向,除上述两者外,还有一个内向发展的方面也值得提出来探讨。 近代世界历史上的内向发展,简言之,是指在近代整体世界加速形成的大背景下,水平不一的各国、各民族自身经济、政治、文化内在的演变进程。吴于廑先生在大力倡导开展整体世界史研究的同时,一再强调必须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并视之为整体史研究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他生前最后发表的文章便题为“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他在此之前的另一文中认为,这“是近200年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一大主题”[2]。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引进“内向发展”这一概念呢? 其原因有二:一是,近代日趋整体化的世界,实际上仍然是由一系列按照历史形成的一定格局分布在不同层面和居于不同地位的民族、国家有机联结而成的,各国、各民族依然是构成整体化世界的基本单位,故列宁曾把各民族喻之为世界历史整体中的“器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内部及外部原因所激发,近代各国、各民族自身的历史活动,均处于空前活跃的态势,这仅从近代一系列国家重大历史事变层出不穷发生这一事实上,便可得到证实。而各国对外部冲击所作出的不同反应,都以这些国家自身各方面历史活动达到的水平为根据。多年的编撰实践也告诉我们,对各国历史活动的深入研究,是进行世界历史综合与整体性考察的基础。因此,把各国自身内在的历史演变作为整体世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并对之开展专门的考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对于深化世界历史的整体史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当今全球各地无一不面临着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严峻考验,西方一位著名政治家早就并非危言耸听地说过:“当今世界宛如一个战场,各国企业在其间无情地争斗,倒下去的必定死亡,不会收容俘虏”,因而“任何松懈皆不可宽恕”。面对他所说的这一场新的“世界经济大战”,或如国人所谓的“经济战国时代”,各国各界有识之士都在殚精竭力为本国、本地区谋划发展战略并努力付诸实施,以图为本国、本地区在新世纪的世界大舞台上获得最佳的一席之地。中国也正面临着通过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的宏伟历史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考察并总结近代各国为适应世界新潮流而经历的过程,也是时代向世界史学科提出的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当然,近代历史的内向发展与纵、横方向发展之间,并没有一条彼此不能逾越的分界线,三者之间必然会相互联系、渗透,但又都各有其相对独立的运作面和功能。三者的内涵大体可分别作如下界定:纵向、横向着眼于世界范围上的历史大运作,着重反映“人类社会形态”与“整体世界”演变的全球性面貌,它所要回答的问题为人类社会形态在近代是怎样向前发展和整体性世界在近代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内向发展则着眼于解剖世界整体中的各个“器官”,着重反映各国的历史运动及其水平,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各国在近代整体世界形成过程中何以处于这样而非那样的地位和起着这样而非那样的作用。前两者分别决定近代世界整体性发展的方向、性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后者则决定近代世界整体性发展的分层、格局。近代世界历史就是在同时并存且彼此交错的纵向力、横向扩张力及内向力的共同作用之下运行起来的。为了考察近代各国的内向发展,内容上也相应要求有新的框架。下面拟就近代世界历史的主题及研究各国历史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试作些简略说明。 近代各国、各民族的地位、作用及据此而定的世界整体性发展中的分层、格局,取决于它们对世界大潮的反应力和对世界事务的参与力。这种反应力、参与力的强弱或有无,正是各国、各民族内向发展水平的直接表现。按不同的情况,大体上可将各国、各民族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强劲或较强劲的内向力,其范围包括各类先后选择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这类国家由于能够顺应时势,调正发展方向,增强了国力,因而在世界上居于先进或比较先进的位置,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历史的纵向、横向发展,其中有的国家还起过主导性的作用。第二类只有疲软的内向力,其范围包括先后沦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尽管其中一些国家曾作过靠拢历史潮流的尝试,但由于内部阻力尤其是外部压力过大,故成效并不显著,它们的内向力还处于未充分开发的状态,在世界舞台上也就只能屈居次要的、附从的位置。第三类是基本上还没有内向力表现的停滞地区,如18世纪70、80年代前的大洋洲和19世纪70年代前的非洲内陆,由于它们一时还未被卷进世界整体性发展的轨道,依然生存在与世隔绝的闭塞环境中,其内向力还处于潜在状态,因而在世界舞台上不得不暂时居于无所作为的位置。鉴于各国、各地区的内向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如果从动态的观点看,又可再分为两类,即内向发展日益缓慢、原来先进地位逐渐丧失的国家和内向发展呈跳跃态势、迅速由落后转化为先进或比较先进的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