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虐婢故事的宗教观念发展与女性声音发露
一、引言 妇女史是新史学洪流中的一个支流。①哥特布鲁(Gertude Himmelfarb)认为,新史学的关注点在于社会史、心态史,与传统史学对政治制度史和思想史的关注大相径庭。新史学对历史中的寻常人寻常事更为感兴趣,排斥宏大叙事,以事件为单元细微关注历史的“深层结构”。[1]在新史学思潮下展开的中国妇女史研究多集中于明清、民初等近古、近代时段[2],盖因为这些时段资料较为丰富,亦处于社会转折期,西方思潮逐渐渗入,女性境况亦较前有所不同,故而最能吸引学者的注意。上古妇女研究虽然也面临着传世文献不足的局面,但出土文献的增多,也为上古妇女史研究带来新气象。中古妇女研究似乎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唐代是中古时期的重要朝代,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鼎盛使得这个时期的女性面临的环境较为宽松。对唐代妇女之研究也多从法律、家庭等角度切入;②对唐代妇女社会生活也有学者进行研究,③大多认为唐代妇女之社会地位相比前朝有所提升,社会活动之参与度也较高,所使用的文献数据主要为《唐律》、《唐律疏议》等。 学术界关于唐代婢女的研究源于对中国古代社会奴婢阶层的关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奴婢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学界对奴婢问题亦有着浓厚的兴趣,多从政治制度、社会矛盾、政治斗争的角度对奴婢进行研究。如褚生《奴婢史》[3],李季平《唐代奴婢制度》[4],刘伟民《中国古代奴婢制度史》[5]、《两晋南北朝的奴婢制度》[6],韩大成《明代的奴婢》[7],韦庆远等编著《清代奴婢制度》[8],戴玄之《清代的奴婢》等[9]。这些著述的最大特点是将古代社会中的奴婢视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从类别、名色、来源、役使、地位、待遇、反抗等多个方面探讨奴婢的生存境况。总体而言,奴婢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处于被支配被玩弄的地位,同时具有受压迫与反抗的属性。李季平《唐代奴婢制度》为唐代奴婢研究的领纲之作,以阶级观点探讨奴婢的来源、功能和社会地位。这部著述虽然认为女性奴婢因为其性别特征使然往往比男性奴婢承受更多苦难(如男主人的玩弄凌辱等),但是浅尝辄止,并未从性别差异角度对唐代奴婢这一群体做更多的关注。因婢女的历史文献不多,专门探讨唐代女婢的专著并不多见,只有部分论文成果。隋唐以前奴婢多来源于战俘,素质较差,身份也较低,多从事粗重的体力劳动;隋唐以后奴婢多来源于破产农民之典卖和商人贩卖,素质较高,身份也较高,主要在官府机构和私人府邸中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10] 高世瑜《唐代的妇女》[11]一书把婢女作为唐代女性的组成部分,分官奴婢和私奴婢两类略述唐婢女的情况。她同时提出的一个观点是:妇女史应当以女性的立场去书写,在女性研究中应当听到女性自己的声音。这个观点诚然对中国妇女史研究方向极具指导意义,然而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中国古代社会男权语境下,女性发声之机会甚少。相比前朝而言,唐代奴婢研究非常幸运,唐传奇大量存在,并多以婢女入书,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婢女的鲜活形象。 然而唐传奇中“有意为之”的问题需要在研究中谨慎对待。唐代传奇文的整理发端于鲁迅与陈寅恪。鲁迅《唐宋传奇集》从《文苑英华》、《太平广记》、《青锁高议》等著作选出单篇唐宋传奇45篇,包括《离魂记》、《李娃传》等[12],后人对唐传奇之研究多以鲁迅的45篇书目为基础开展。对唐奴婢的研究所选篇目多为《莺莺传》、《飞烟传》等,在《太平广记》中被收入传奇一类,当中婢女形象大多聪明美丽、言语得体、才思敏捷、精通乐器,活色生香并不逊色于大家闺秀。如鲁迅所云:“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趁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则始有意为小说。”[13]69在鲁迅看来,“有意为之”乃是中国小说具有文体自觉性、走向成熟的标志。 既然是“有意为之”,则其意何在呢?《云麓漫钞》卷八论道:“唐之举人先籍当世现人,以姓名达于主司,然后以所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因为行卷是赴考举人自荐之重要途径,这些传奇作者需故意“显示着这事迹的虚构,以见他想象之才能”[14]335。因此,以文学虚构为特征的唐传奇能在多大程度上流露出女性自己的声音,值得商榷。 如此一来,对唐代奴婢之妇女史研究似乎已经无从下手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唐代婢女研究仍有部分材料未受到足够重视,其中大多是《太平广记》中所搜集的虐婢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是婢女,其主人皆有明确的姓名与官职,多为朝廷命官或者皇室贵族,其出处多为《朝野佥载》等社会札记,朝野轶闻,属于时人记时事之列。其所述指涉官员家庭琐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15]358,卷12。同时,这类故事大多情节单薄,人物简略,语言平实,崇尚简古,带有六朝志怪“实录”风格。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虐婢故事基本涉及了婢女被虐杀致死后以亡灵索报的故事情节,其宗教内涵仍然有待发掘。从妇女史史料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女性发声的场合并不多,这为妇女史研究发展带来了瓶颈。然而在宗教领域,妇女的声音所占比例并不低于男性。④若我们将视野从社会经济制度史转向宗教史,从现实世界转向他界描述,我们或许可以听到更多女性的声音。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