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在英国伦敦伯蒙德西格兰奇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发现了一枚尚未爆炸的二战遗留炸弹,警方随即疏散了附近的数百民众,伦敦塔桥双向关闭,导致泰晤士河两岸交通严重堵塞。5月,在德国科隆,工人准备挖掘一条管线时,发现一枚200公斤的二战遗留炸弹,2万多名民众受到波及,被紧急撤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70年,但是战争留下的阴霾仍然笼罩着欧洲大陆。据统计,纳粹德国在空袭中投下的炸弹,以及盟军反击时在德国投下的炸弹,均有相当数量并未爆炸,而清理这些遗留炸弹则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2012年,伦敦推出城市炸弹互动地图,帮助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伦敦城内二战遗留炸弹的位置,甚至可以了解每一枚炸弹的历史故事。然而,炸弹毕竟是埋在地下,这给人们的生活构成了威胁,彻底清理遗弹并非易事。 清理工作风险极高 二战中,德国率先对华沙和伦敦平民发动空袭,自1940年9月到1941年5月,德国先后向英国16个主要城市发起猛烈轰炸。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德军投放炸弹约有75000吨,其中10%左右未爆炸,成为二战遗弹。遭受空袭最严重的城市是伦敦,连续遭到57天空袭,而布里斯托尔、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城市也因其工业地位受灾较重。 从1942年2月至战争结束,盟军对德国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空中轰炸。据德国镜报在线(Spiegel Online)报道,盟军共计投放炸弹190万吨来摧毁德国工业和军队士气,其中有5%—15%未爆炸。目前,德国平均每年发现2000吨二战时英美俄空袭遗留的炸弹,可以说“几乎每周都会有因未爆炸弹导致的街道封锁或者紧急撤离”。同时,有专家认为,拆弹工作越来越困难,因为炸弹常年受到腐蚀,引信越来越敏感,移动风险越来越高。 英国一家拆弹机构负责人达米恩·沃克(Damian Walk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现在仍有21000个地点疑有二战遗弹,但是政府并没有展开大规模清理,一般做法是建筑开发商在建设之前请专业人员首先做排查,如有发现可疑物体,就在专业设备、技术协助下进行拆弹。沃克说,“据我所知,除了联合国支持的一些清弹行动外,主要是资金问题,目前很少有国家主动清理遗弹。” 新技术实现遗弹位置可视化 英国在二战遗弹相关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止。2008年,英国一家调查机构根据英国皇家空军拍摄的照片制作出了全国二战遗弹地图,普通市民均可上网查看。由于伦敦大轰炸的严重程度及首都的重要地位,2012年,英国国家档案馆和朴茨茅斯大学联合制作了伦敦炸弹投放地点互动地图及应用程序(APP),人们不仅可以查看炸弹位置,还可以了解具体型号和现场图片信息。 该项目负责人凯特·琼斯(Kate Jones)表示,互动地图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国家档案馆保存的原始炸弹分布地图,英国广播公司(BBC)收集的幸存者口述记录,以及帝国战争博物馆提供的资料图片。虽然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准确性,但是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伦敦大轰炸的惨状,并对遗弹位置给出一些提醒。 沃克说,在实际操作中,英国的拆弹公司并未得到德国的帮助,主要是依据英国皇家空军拍摄的照片进行现场比对,再加上仪器探测,明确炸弹位置,从而进行清除工作。 国际法空白增加清理难度 那么,英德之间没有任何关于清理二战遗弹的合作吗?事实并非如此。据《每日邮报》报道,位于爱丁堡的国家航空摄影珍藏馆(National Collection of Aerial Photography)因为没有政府资助,为了维持正常运营,主要靠向德国政府和企业出售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拍摄的珍贵空袭现场照片及分析报告,这些资料对于德国定位和清理二战遗弹作用不容小觑。 关于投弹国有无义务提供资料帮助被袭击国清理遗弹,国际法中是否有具体说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法教授克里斯托弗·库茨(Christopher Kutz)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际法尚无相关规定,被袭击国一般只能自行处理,很少有投弹国负责清理的情况出现。 谈到投弹国是否应当负起清理遗弹的责任问题时,库茨认为,这应该与战争的性质有关,如果投弹国有正当理由加入战争,例如,出于自卫或者行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规定,那么投弹国将无义务参与对被袭击国重建工作,这里的被袭击国可能被认定为侵略者。 (责任编辑:高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