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尚书·顾命》记载康王举行即位大典:“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书序称:“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传二公为二伯,中分天下而治之,率诸侯相康王。”《左传》哀公十三年子服景伯称:“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以见于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以见于伯。”杜预注:“伯,王官伯;侯牧,方伯。”孔颖达疏:“《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也,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于外曰侯。职方者,二伯各主一方,州长者,州牧各主一州。《周礼》所谓八命作牧,九命作伯是也。‘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当如《康王之诰》太保帅西方诸侯,毕公帅东方诸侯以见于王也……‘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侯谓牧也,牧帅诸国之君见于伯也。”(11) 这里伯侯子男的顺序,不同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称的顺序,子服景伯所说的伯,是总管诸侯的王官伯,侯牧则是管理一方诸侯的方伯。又《诗·江汉》云:“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烝民》:“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以上可见西周确实有王之重臣管理诸侯的事实,而《尚书·顾命》的记载揭示西周初确有可能存在两位王官伯分管东西诸侯之政。 《尚书·康诰》曰: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孔传:孟,长也。五侯之长,谓方伯,使康叔为之。) 是卫康叔被任命为侯伯。 《诗·崧高》: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往近王舅,南土是保……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郑玄笺:亹亹然勉于德,不倦之臣有申伯,以贤入为周之卿士,佐王有功,王又欲使继其故诸侯之事,往作邑于谢,南方之国皆统理,施其制度。时改大其邑,使为侯伯。) 此诗所记是周宣王迁封其王舅申伯于谢,掌管南方诸侯之事,申伯即为南方诸侯之伯长。 《诗·大雅·韩奕》: 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辟……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籍,献其貔皮,赤豹黄羆。(郑玄笺:韩侯先祖有功德者,受先王之命封为韩侯,居韩城为侯伯,其州界外接蛮服,因见使时节百蛮贡献之往来,后君微弱,用失其业。今王以韩侯先祖之事如是,而韩侯贤,故于入觐,使复其先祖之旧职,赐之蛮服追貊之戎狄,令抚柔其所受王畿北面之国,因以其先祖侯伯之事尽予之。) 此诗记载了周宣王册命韩侯为侯伯,管理北方诸侯之事。 《逸周书·世俘》载:“王秉黄钺正国伯。”陈逢禄云:“国伯谓九州之牧。”朱右曾云:“国伯,八州之伯。”(12) 《尝麦》:“九州□伯咸进,在中,西向。”于鬯案阙字据丁本作“牧”,潘振云“九州伯,牧也”(13);“用我九宗正州伯教告于我。”唐大沛云:“州伯,诸侯之长也。”(14) 《左传》僖公四年管仲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是齐太公在周初被封为方伯。这些文献记载表明西周确实存在方伯之制。这其中,卫、韩都是姬姓王亲(15),齐、申也是周的重要姻亲之国,而他们的任命针对的是殷商旧族和蛮夷异族这些主要的潜在敌对势力,藩屏周邦的意图非常明显。值得注意的还有,《逸周书》中比较可靠的西周文献《尝麦》中出现了“九州□伯”的字眼。 据礼书记载,方伯又可称为侯牧,王官伯则由位为三公的王官之长、王朝重臣出任。我们以此揆诸西周金文的记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