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罗拉德派运动的历史地位
中世纪英国罗拉德派运动是14世纪威克利夫宗教改革运动的继续[1]。罗拉德派以其“威克利夫的追随者”、“威克利夫学说的传播者”、“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推动者”、“清教主义的远祖”等载入史册。不仅在英国史上,甚至在欧洲史上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透过英国罗拉德派运动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世纪后期英国史上从威克利夫宗教改革、罗拉德派运动到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发展的主线。目前,关于罗拉德派运动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拟就罗拉德派运动及其历史地位作一初步探讨,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 罗拉德派运动的发展 《大英百科全书》对“罗拉德派”的释文是“给予那些坚持源出于约翰·威克利夫理论之宗教信条的人的称呼”[2]。 随着13、14世纪英国工商业的长足发展,市民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已是民心所向。但是,由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这一要求却受到严重阻碍。14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神学家、哲学家、教会改革家约翰·威克利夫率先擎起了宗教改革的大旗,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接着,罗拉德派推波助澜,使这一运动延续达一个多世纪。 这场运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罗拉德派运动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时期(14世纪80年代至15世纪初)。大约公元1380年左右,在牛津,支持威克利夫的学者尼古拉·赫里福德组织小组,是为最早的有组织的罗拉德派[3]。在牛津大学,以这些人为首组成“世俗党”,坚决支持威克利夫,宣传威克利夫学说。由于教俗统治者的共同镇压,1382年,许多威克利夫信徒被驱逐出牛津。但是,牛津运动失败后,罗拉德派运动并未停止,它在牛津以外的各地城乡继续发展,力量不断壮大,“贵族公开领导了他们的运动,把自己的城堡作为罗拉德派教士的避难所”[4]。在这一时期,罗拉德派的活动形成三个中心,其中以伦敦的罗拉德派运动影响最大。1395年,国会下议院中的罗拉德派分子向议会提出了反罗马教会的《十二条款》[5],条款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罗拉德派教义及其主张。1414年,约翰·奥尔德卡斯尔爵士领导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在罗拉德派运动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后,贵族撤销了对罗拉德派的保护,运动失去了有身份的党徒,“日益成为穷苦和没有文化的人们的运动”[6]。1431年,威廉·培克斯起义就主要是城乡纺织业发展地区的工匠运动。 (二)罗拉德派转入地下活动时期(15世纪中叶至15世纪末)。1431年起义的失败,标志着罗拉德派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的时代的结束。罗拉德派在完全失去骑士和下院的支持后,在反动的僧俗封建主的严厉镇压下被迫转入地下活动[7]。1457年,林肯主教管区的罗拉德派信徒结成秘密会社,发誓推翻“敌基督徒”[8]。此外,这一时期的罗拉德派信徒也常常秘密聚集在一起阅读《圣经》,从中感受他们是上帝的选民[9]。 (三)罗拉德派运动的复兴时期(16世纪初)。16世纪初的英国已处于宗教改革的前夜,反天主教情绪不断高涨。大约在1500年左右,罗拉德派运动开始复兴。特别是路德新教传入英国后,罗拉德派的活动更加活跃,罗拉德派逐渐与新教合流,“一部分罗拉德派转变为新教徒”[10],中世纪英国罗拉德派和罗拉德派运动的历史宣告终结。但是,这种终结“不是因为它被消灭,而是因为它溶合到另一教派中去了”[11]。这种溶合促进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经过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英国最终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实现了教会独立和民族独立。 二 罗拉德派运动在英国史上的作用 (一)极大地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为英国民族教会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罗拉德派在威克利夫之后继续倡导教会改革,不论是罗拉德派的教义、主张,还是对《圣经》的翻译和研读以及罗拉德派运动,都极大地震撼了天主教会对基督教义的曲解和天主教会的独尊地位。它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类得救权的垄断,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不复存在。罗拉德派对秘密忏悔、偶像崇拜、朝圣、耳语式告解、为死者祈祷等所谓圣礼制度的猛烈攻击,对化体说的公开否定,以《圣经》权威取代教皇权威,对《圣经》的英文翻译,都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不能容许的。然而,威克利夫学说、罗拉德派教义主张以及他们的活动却日益深入人心。从威克利夫时代到到16世纪,“这一漫长的时期,许多人虽没有改变信仰,但却受到了反罗马教会思想的影响,或者虽然没有行动,但已改变了信仰”[12]。到16世纪,昔日罗拉德学校的后继者们积极改宗新教[13],一部分罗拉德派信徒变成了新教徒。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宗教改革运动,“当亨利八世使英国脱离罗马时,全国未经革命就接受了改变,威克利夫信徒或许会说,他们已多多少少为这件事铺好了道路”[14]。因此,不能仅仅强调威克利夫和威克利夫学说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联系,而忽视罗拉德派教义主张和罗拉德派运动的“桥梁”作用。历史证明,威克利夫宗教改革和罗拉德派运动共同为英国民族教会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二)沉重地打击了英国封建王朝的统治。 从14世纪后期到16世纪初,罗拉德派的活动与起义,不论是公开的或是隐藏的,始终是这一时期英国政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1381年起义后,罗拉德派的力量迅速壮大,牛津运动、伦敦运动、1414年起义、1431年起义相继发生,又先后遭到镇压。其间,国王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规,特别是1401年的“焚烧异端分子法案”,开始以火刑处罚异端分子。一些人被处以火刑,一些人被迫放弃了信仰。不过,据估计,从1380年至1520年间,宣布放弃罗拉德派主张的人数在千人以下[15],更多的人很快避居各地,继续传道。1414年的奥尔德卡斯尔起义虽然很快被无情地镇压下去,但对亨利五世的统治却是一个沉重打击。奥尔德卡斯尔起义的爆发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次反罗马天主教会进而反封建的规模较大的起义。据记载,除了奥尔德卡斯尔爵士和诺格·艾克顿爵士率领的队伍外,还有波克、兰开斯特、沃卫克和迪比诸郡派出的分遣队[16]。1431年起义失败后,罗拉德派转入地下,但依然存在到16世纪初,绵延了至少150年。席卷了从亨伯河以南至索默塞特几乎大半个英格兰的罗拉德派运动,从思想上说是神学的、宗教的,但在行动上却是反罗马教会的、世俗的。 (三)直接推动了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罗拉德派的教义及其主张直接影响了16世纪初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成为了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者和推动者。1529年至1540年,亨利八世及其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与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英国教会向教廷缴纳岁贡,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没收罗马教会在英国的大量地产,确立新教的一套神学教条,自上而下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英国的宗教改革。这次改革之所以发生并获得成功,教皇迟迟不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问题仅是次要原因,它的深刻的根源在于从威克利夫以来至少150年间那正在形成的英吉利民族国家对罗马教皇的经济、政治与司法控制的不满情绪。因此,除了英国王权不能容忍教廷继续干涉英国内政,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教会财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英国人的民族意识日益增长等原因外,长期的反罗马教会的理论和实践已或多或少为亨利八世的改革铺好了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