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都是围绕三八线展开的:沿三八线开始的军事冲突引发了朝鲜内战;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迫使中国出兵朝鲜;中国军队援助朝鲜人民军打过三八线而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所罢免;停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战争的最后结局仍然是大体以三八线做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周而复始,终点即是起点,这是围绕三八线而进行的朝鲜战争的始末。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军队在联合国军的名义下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的决策及实施过程,从而说明美国军队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策,是美国政府精心策划的关于朝鲜战争战略意图重大改变的标志,是美国政府在朝鲜冲突中所犯下的最严重的战略错误,也是导致战争升级和美国军队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 越过三八线问题的提出和争论 关于美国的战争行为是否限制在三八线以南的问题,最早在1950年6月28日,即战争爆发的第四天就已经提出来了,显然这与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整个战略意图有关。当时,陆军部长佩斯的意见是,目前美国的军事行动应限于三八线以南,“对于授权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问题上,应当特别慎重,而且我们应当对这种行动明确地加以限制”。但是艾奇逊认为,空军在执行任务时不应受到这种限制,不应把三八线做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来严格遵守。参谋长联席会议战略计划处副处长委员会秘书詹姆斯·莱则认为,如果中共正规军进攻朝鲜,美军就可以在三八线以北行动。凯南同意这一看法,并在他起草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号文件中提出,如果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就意味着战争扩大,“应视情况发展考虑行动”。杜鲁门从战略意图的角度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所希望的是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迫使北朝鲜人退回三八线以北去。但是我希望我们能保证不致于过深地陷在朝鲜,以至我们照顾不了其他地方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杜鲁门同意佩斯的意见,并指出,“凡是三八线以北所进行的军事行动,应当仅限于破坏军需上的供应,因为我希望大家都明确地了解,我们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是为了恢复那里的和平,恢复原来的疆界。”[1]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6月29日美国决定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时的考虑是:(1)可以使用空军轰炸三八线以北的运输线,破坏军需供应。但这不是我们所说的越过三八线的概念。(2)如果中国出兵朝鲜,美国部队便可越过三八线与之作战。这里,是以中国首先出兵参战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后来这种因果关系正好颠倒。(3)最重要的是,美国这时明确的战略目标是把北朝鲜的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北,原来的分界线。 然而,随着军事态势的变化,美国完全改变了最初的战略意图。 越过三八线的问题在朝鲜战局大体稳定下来的时候再次提出。7月中旬,杜鲁门派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和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去东京会见麦克阿瑟,以便直接对战局形势做出判断。柯林斯说,他必须把麦克阿瑟的要求同政府的总的军事计划结合起来,因此需要了解麦克阿瑟什么时候能够发动大规模反攻。麦克阿瑟回答说,反攻日期目前还无法确定,但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北朝鲜人赶回三八线以北,而且是要消灭他们,并进而统一朝鲜。[2]这次谈话的时间是7月12日上午9时,也是军方第一次明确表示要主动越过三八线的战略意图。第二天李承晚就公开宣称,南韩军队将不停止在三八线上。[3] 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有人提出越过三八线问题。7月14日杜勒斯交给国务院政策设计司一份备忘录,声称三八线决非政治分界线,美国的目标是统一朝鲜,“如果有机会去掉分界线,我们应当这样干”,而且,让北朝鲜部队从容退回三八线,也是件“蠢事”。备忘录还写道:“如果我们有力量加以摧毁的话,必须摧毁北朝鲜部队,即使这样做需要越过三八线也在所不顾。这是消除威胁的唯一途径。”[4] 杜鲁门这时的意见是,在战争局势比7月中旬大为明朗以前,应对这一问题保持沉默。因此针对李承晚的公开宣言,美国军方发言人在电台广播中说,美军的任务只是把北朝鲜部队赶回三八线。美军将停在那里,并将强制南韩军队也这样做。艾奇逊也急忙打电报告诉穆乔大使,尽最大努力制止公开讨论这个问题。[5] 然而,美国政府内部,特别是国务院内部却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和查尔斯·波伦以及受到他们观点影响的政策设计司司长保罗·尼采极力主张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克制,他们认为应该命令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倘使北朝鲜军队撤到三八线以北,他的军队将不跨过三八线追击。[6]尼采还在接到杜勒斯的备忘录后,召集政策设计司进行紧张讨论,并于7月22日草拟了一份“关于美军越过三八线的美国政策问题”报告。报告首先提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联合国部队把北朝鲜部队赶回三八线附近时,美国和支持安理会决议的其他联合国成员国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以及克里姆林宫的决定和行动,将决定这场冲突是限于朝鲜境内,还是冲突扩大,导致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报告分析了与此有关的几种情况;如果中苏不介入,北朝鲜可能自动撤回,可能被迫然而有秩序地撤回,也可能溃不成军地逃回,也很可能在三八线顽抗。但是报告倾向于认为,“美国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即在美军尚未到达三八线时,中苏部队已进入三八线以北,进而支持在三八线以南作战的北朝鲜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共和苏联军队冲突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因为“克里姆林宫决不会接受在北朝鲜建立一个它无法统治和控制的政权”。报告认为,发生这类冲突所冒的风险“似乎远远大于政治上可能得到的好处”,因而强调在军事上取得一定进展后应该立即转入政治解决,即“尽快在可以接受的条件基础上,停止冲突”,在美军占领朝鲜南部的条件下,施加政治压力,提出朝鲜统一问题。报告还提醒必须考虑盟国的态度,当北朝鲜被迫撤回三八线后,大多数盟国,尤其是亚洲和中东国家恐怕不会支持联合国军用武力统一朝鲜的做法。报告同时又警告说,南韩当然要求美军一鼓作气拿下北方,美国舆论也希望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但这样一种情绪倘若蔓延开来,美国政策的执行也许将面临严重问题。[7] 政策设计司的报告在政府内部遭到猛烈的攻击。首先是主管朝鲜事务的东北亚处处长艾利森表示强烈反对,7月23日艾利森即给尼采写了备忘录,表示对尼采的报告“从观点到结论”都不同意。艾利森说,南韩不承认三八线,并且认为现在是统一的绝好机会,“对此,美国在朝鲜的外交官都表示赞同,如不这样做,朝鲜人民将对美国的勇敢、明智和富有正义的传统失去信心”。谈到与中苏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时,艾利森认为确实存在,但不应像报告那样企图通过绥靖政策来避免“刺激苏联”。因为不管美国怎么小心谨慎,与中苏冲突的危险性并不因此而不存在。艾利森坚决主张越过三八线,“也许这意味着一次全球战争”,但“应该让美国人民知道这一点,应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既然一切法律上和道义上的正当性都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