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世界整体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理论月刊》 韩永利 参加讨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开始了实际意义上的世界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强行输出商品、输出资本、抢占殖民地、瓜分世界的结果。但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这又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走向。历史发展的进步性与导引这种发展手段的残酷性与盲目性,共同构筑了整体世界发展初期的矛盾性特征,这种特征使世界形成一个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联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体。同时它又导引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形成世界整体发展初期阶段的帝国主义列强对殖民地瓜分、再瓜分的恶性循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对老牌英法控制的世界殖民体系以武力为手段的首次强行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德意日法西斯的再次冲击。尽管这两次冲击发生的背景和结果有很多不同,特别在结果上甚至有实质性的不同,但是冲击的目的则是一样的,即:在旧体系内实行对人类财富的控制上实行再分配,并非推倒该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以殖民主义为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源于这一根本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开始呈现出老牌殖民帝国控制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工业文明的世界扩展需要在交换方面更为自由的,更为宽松的国际结构,而另一方面,老牌殖民帝国又在各自控制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内划地为牢,将世界分割开来,这种矛盾状况与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不可能长期持续。尽管马克思主义预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光明前景,但“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从世界范围看,真正能形成将资本主义送进坟墓的现实力量远未形成。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改良主张和势力也未出现。就老帝国主义只能在旧结构的混沌中碰撞、徘徊,各自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实力上进行较量。其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而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新老帝国主义内部的一场恶斗,它产生的结果是: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了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以首先在一国内夺取政权,建立实践的坚实基地并为其它国家树立样板。大战成为这种实践的催生婆。二、促使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觉醒,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这个运动,追随十月革命的实践,成为动摇和削弱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强大历史潮流。三、由于以英法为代表的殖民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而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还未发展到尽头,因此,殖民体系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严重桎梏,面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崛起,资产阶级开始寻求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途径,出现美国牌的改良主义。开端为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其后由罗斯福利用战争形势加以发展和实施),这个计划既是美国欲取代英法霸权的宣言,同时也代表了资本主义世界为挽救自身推出的新途径。
    以上几点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结果,同时也是一战前所没有的新气象。它的意义是:标志着殖民体系开始走到了尽头,这种体系严重地阻碍了整体世界发展的进程,人类开始寻求以新的方式进行发展,以适应生产力的继续向前推进。而这几种新现象的出现,又是制止、避免或延缓新的世界性战争惨祸的积极开端。
    应该说明的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扩张是整体世界发展的启端,而这个启端又是以世界殖民化过程为标志的,而世界大战则是和殖民体系紧密相随,因为,殖民体系,又曰帝国主义将世界瓜分完毕,造成了整体世界的分割状态。从世界整体发展来讲,列宁所列举的帝国主义五大特征,占主导地位的则是这一特征,恰恰又是这一特征,制约着其它特征(诸如世界金融资本的“势力范围”等等),这种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世界化的进程,导致了以重新瓜分世界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的结束,动摇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但是,未能摧垮这一体系。英国和法国等老牌殖民地宗主国仍然维持着殖民帝国的状况,主导着世界经济政治体系构架。这种主导,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英国海军,法国陆军)这种体系维护的后果是:第一,英法等国以传统的方式,剥夺了战败国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同时又极为残酷地将战争恶果转嫁到德国人民身上,(诸如战争赔款,割让领土等)使德国沦为殖民地状态,这种将一工业大国加以毁灭(并非以消除战争根源的积极意义上的毁灭),对这一民族的无情盘剥,同时又不彻底摧毁负有战争罪责的国家机器的做法,后果只有一个,就是为新的世界战争重新植下祸根,埋下仇恨的种子。因为被一战严重削弱的英法在战后重建上不可能脱出殖民体系的旧套路,不可能以相对和平手段,即以强大经济实力进行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尽力维持住殖民帝国,以势力范围限制它国经济冲击,以及以军事力量确保该体系的生存,就成为一战后英法等国处理国际事务的两个杀手锏。而这两种方式的运用,集中反映在20年代德国重新崛起的整个过程。换言之,德国的重新崛起的目标由于英法的做法极为单一,即,必须摧垮英法帝国,寻求“生存空间”建立德意志大帝国,而摧垮手段则为重振军备,向战后以武力作为唯一手段支撑殖民体系的英法复仇。远东的日本也是在殖民体系的限制下,以德国的同样目标,寻机建立自己的所谓“共荣圈”。而德意日向英法冲击的目标和手段,基本都属于殖民体系内部的恶性循环,如果它们的冲击成功,不可避免的是建立起类似于英法的殖民体系,即殖民体系的易主而已,而且更为落后和野蛮,因为这是由德日意本国落后的政体所决定的。这种冲击,就目标和手段看,与整体世界的发展背道而驰,但是,历史却戏剧性的使这种冲击成为了埋葬殖民体系的重要起因。从二战起源看,法西斯国家的武力侵略尽管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英法为首的殖民体系的维持,以及维持这种体系的全部手段引起了法西斯战火蔓延的恶果。第二,人们习惯于将30年代经济大危机作为二战起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出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而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所以二战爆发究其原因,仍然在于主导二战前国际经济政治构架的殖民体系,和对付这场危机的历史背景和方式。资本主义世界经过20年代虚假繁荣和稳定之后,马上走上束缚世界整体发展的狭途,资本主义的根本弊端显露出来,也就是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出现。而大危机的解决,必须依赖于资本扩展空间的真正开阔(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化还有余地),而这种空间还必须有较殖民体系相对良性的机制。但是,在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的则是穷途末路的一片恐慌。罗斯福“新政”的出现显示了资本主义暂时还可以以改良措施延缓死亡的途径,但是,美国在当时的国际构架下不可能改变世界资本主义的困境(而“新政”得以相对成功,一是因为国内机制的某种转换,二是因为相对前任的较为缓和的拉美政策:睦邻政策),而拉美又远离欧亚相对独立,美国实际控制这一区域,三是还得益于利用已经开始的欧亚局部战争发战争财,利用纷繁的国际形势实施商品和资本输出(这里涉及到复苏建交后的经济交往,与德、意、日的经济交往,美国和英法等国的传统经济政治交往等),可以说,美国相对于英法,无论从地域、传统关系以及国际处境上活动空间自由得多)。因为对付危机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来说自觉不自觉的是在殖民结构中循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经济危机出现之后,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战、贸易战、关税战、货币战等等。这种经济大战是在分割的世界中进行的。各资本主义大国依据着自己控制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设立排他性的贸易区,关税区,货币集团等等,这种状况严重阻碍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无法摆脱危机局面的前景,其结果是经济大战愈演愈烈,使危机达到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而只能以武力解决的程度。而早有战争准备的德日意等国正是利用了这种国际环境大力发展军备,通过局部战争的步骤,最终挑起大战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