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战后老牌殖民帝国国际构架的维持,极大地束缚了与整体世界发展大体相适应的新因素的发展,也削弱了这些新因素对于世界大战的制约能力。首先,作为一战的结果,新的世界生产力的代表苏俄的出现,既代表了人类整体发展的崇高目标,同时也是制约新的大战的积极因素。但是,由于十月革命动摇的是帝国主义的根基,因此,引起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仇视,英法更是首当其冲。因此,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殖民帝国的国际经济战略和政治战略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摧垮苏联,这是导致后来的祸水东引,祸水北引的绥靖战略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在战争来临之时英法美等国决策人物顽固拒绝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对付法西斯侵略的根源之一。反苏反共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观念模糊了他们对战争及其战争后果的认识。同时,由于十月革命而引发的殖民地或殖民地国家人民的觉醒,极大的动摇了殖民体系的根基,因此,反苏反共的意识又扩展到对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漠视。维护殖民统治的观念使得英法等国,特别是英国在对付法西斯战火蔓延问题上找不出除了牺牲他国之外更好的办法。英国所采取的这种政策模式,为法国所追随,同时也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所效法,结果是推动了法西斯挑动局部战争之后迅速扩展到全面战争的进程。其次,殖民体系的维持加深了英法等国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一战后美国成为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这种地位使美国想以经济实力取代英法成为世界霸主。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和英法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对于如何使资本国际化的途径上,两者是有所区别的。与德日以落后方式打破二战前现存结构不同,美国则是以经济竞争方式力图冲破殖民体系。这是因为,美国军事实力不如英法。第二,占据拉美的地域优势使美国不象德日意那样急于以武力打破现状。第三,某种程度上,由于美英之间的传统联系使美国(比较德日)在殖民体系中成为受益者。因此,“现状维持派”包括美国。但是,由于自身实力的增长,美国并不满意自己所处的地位,资本的膨胀使其更希望脱出殖民体系中追随英法的境况。同时,美国有远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也从一战以及战争导引的革命中查觉到殖民体系的构架无法延缓维持资本主义的生存,从而极力寻求出路。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到罗斯福“新政”以及罗斯福、邱吉尔的“大西洋宪章”,都表明美国的这种追求。当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是想以更高明的办法维持资本主义的寿命。美国一战以后的这种努力,与英法为代表的殖民体系产生极大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在欧洲对德问题上,矛盾演变的结果是德国的重新崛起。到30年代,当法西斯战火泛滥之时,英美之间无法协调,美国以孤立主义为借口“中立”于欧亚战火之外,听任德日意对英法殖民帝国的蚕食。同时暗中准备乘机坐收渔人之利,即达到战胜德意日和取代英法的双重目的。英美之间在法西斯兴起时相互间的矛盾,在欧洲反映为德国获取了建立日后战胜英法、横扫西欧的有利机会和地势。日本则在亚洲获取了从中国大陆步步南下,日后进一步发动太平洋战争,横扫东南亚的有利机会和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