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战后美苏“冷战”与德国的分裂(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吴友法 参加讨论


    当然,分区占领德国也不一定意味着德国就会被分裂。如果三大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继续保持战时的合作政策,德国的分裂局面也许就不会出现。然而,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大国的战时合作逐渐走向分裂,以致最后发生冲突,爆发了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冷战”的爆发,使德国的分区占领格局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局面。探讨德国为何被分裂,首先要分析美苏是怎样从合作走向对抗,最终走上“冷战”的道路。
    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是由于随着反法西斯战争逐渐接近胜利,三大国赖以结盟的基础--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消灭了,战时突出的军事问题日益让位于政治问题。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只是由于在二战中双方面临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威胁而结成了联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美苏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对立问题就突现出来了。在如何处置战败国、安排战后世界和平等问题上,它们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提出各自的要求和主张,这样必然导致摩擦和对抗的发生。而且,这种对抗也推行到各自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斯大林曾于1945年4月对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说:“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⑦]
    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除了社会制度不一样,也是由于美苏在战后的不同战略构想所致。美国依仗在二战中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制定了称霸世界、充当世界领导者角色的战略目标。早在1941年初,美国《时代》、《生活》杂志的老板亨利·卢斯抛出了《美国世纪》一文,宣称“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他要美国人认清“领导的全部机会都属于我们”,“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美国在世界的统治地位[⑧]。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二战使美国有可能像拿破仑战争之后的英国,成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超过其他国家的头号强国,这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实现美国领导世界宏图的又一次大好机会。苏联因遭受战争创伤,经济军事力量远远不及美国,其战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增强军事力量,确保国家的安全。苏联在东欧扶持建立亲苏的共产党政权,一方面固然也是为了壮大社会主义力量,同时另一方面更多地是为了考虑苏联自身的安全,如建立亲苏的波兰政权,目的是将波兰作为防止西方国家入侵苏联的一个屏障。苏联希望控制东德,也是出于这一目的。美苏各自的战略构想在付诸实施时,必然要发生碰撞。美国的统治者及其谋士们、尤其是杜鲁门及其幕僚们认为,苏联是在乘机大肆扩张共产主义,是对美国世界霸权战略的威胁,要求对苏联采取不合作的强硬立场。
    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也与罗斯福的逝世和杜鲁门上台有关。按照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和平安排的构想,实施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还是应通过“大国合作”政策来实现。苏联斯大林也多次表示了继续合作的愿望。在罗斯福看来,只有维持战时的盟国合作,通过合作来控制苏联和英国,使美国充当合作的盟主,才能实现美国称霸的目的。为此,罗斯福及其谋士们以“大国合作”政策为基础,设计了战后世界蓝图,如建立联合国,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关贸总协定,都是这一世界蓝图的组成部分。他企图通过美国控制这些组织,通过和平方式,在政治和经济上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然而,罗斯福在其“世界蓝图”还没有实现之时,于雅尔塔会议结束之后不久便撒手人寰。杜鲁门继任总统后就开始大幅度调整对苏联的方针,迅速地改变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美苏之间矛盾日趋恶化。例如,在罗马尼亚政府和波兰临时政府的组成问题上,双方态度各执一端,尖锐对立;在波茨坦会议上,三巨头围绕如何处置德国、德国的赔偿、波兰疆界、对意大利及法西斯附庸国的政策等问题上,争吵十分激烈,远没有前两次三国首脑会议那种商讨的和谐气氛。为了实现美国全球霸权战略需要,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并将美苏关系推向“冷战”的轨道。
    美国迅速改变与苏联的合作政策,这一方面也不能否认是杜鲁门与罗斯福在个人性格和气质上存在差异所致。杜鲁门傲气十足,加之他上台后德日法西斯先后投降,西欧各国及苏联均遭受严重削弱,而美国又握有原子弹,因而更加不可一世。同时另一方面,苏联也没有按照美国的愿望俯首帖耳,听从美国的摆布。美国用贷款诱使苏联上钩的阴谋也没有得逞。在组建联合国过程中,苏联和美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就有过激烈的冲突,并经常发生争吵。苏联虽然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拒绝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机构。显然,苏联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利益,不愿受美国的控制,并向美国的霸权提出了挑战,在欧洲及其他地区形成了对峙局面。杜鲁门及其幕僚们认为,苏联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和安全的外交战略,是苏联在扩张共产主义,因而视苏联为美国争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为实现争霸世界的目的,美国应把苏联看作是对手而不是伙伴,必须运用各种对抗力量,包括通过援助手段来调整与西欧盟国及德日的关系,培植反苏力量,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对苏联扩张势力加以遏制。基于这一考虑,杜鲁门政府制定了遏制苏联、通过援助盟友及建立各种政治军事集团、重点控制欧洲、进而称霸世界的进攻型战略。实行“冷战”是其遏制苏联采取的一种主要方式。美国借助于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敦发表的攻击苏联进行扩张威胁的“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信号。在此之后,杜鲁门排斥反对与苏联对抗和孤立主义两股势力,于1947年3月向美国国会发表了一篇演说,大肆渲染美苏对抗,施放反苏烟幕。这篇演说咨文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美国又抛出了“马歇尔计划”,也称“欧洲复兴方案”。该计划通过有条件援助西欧,把西欧变为倾销美国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场所,借“复兴欧洲”为名,乘西欧之危,给困顿不堪的西欧经济“输血”,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构成了美国对外扩张政策、遏制苏联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