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苏“冷战”与德国的分裂(3)
三 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重点是在欧洲,而“复兴欧洲”的重点是在西德。美国国会在审议“欧洲复兴计划”的议案时,一位众议员一针见血地指出,议案完全是一种复活德国的愿望引起的;密执安州众议员乔治·萨道斯基说:“要是没有德国,也就谈不到有什么欧洲复兴计划”[⑨]。复兴德国,是美国在改变了其控制德国政策、使德国成为一个农业国的“摩根索计划”之后,在对外政策上一项重要内容和转折点,也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实施。杜鲁门指出:“我们打算使德国能够成长为一个体面的国家,并在文明世界中占有它的位置。”[⑩] 美国为了从经济上复兴德国,首先破坏了三国首脑会议确定的德国赔偿原则,停止了苏联在美占区应得的赔偿。1946年5月3日,盟国管制委员会的美国代表克莱将军宣布:“除了先前已经预支作为赔偿的工厂外,将不再从美占区提供赔偿。”[11]这一规定使苏联从西占区获得赔偿的要求不能完全得到实现,从而在赔偿问题上导致美苏在对德政策问题上的第一次冲突,也是美苏在德国问题上“冷战”的开始。其次是致力于统一西占区的经济。1946年7月20日,美英决定合并两个占领区,美国代表在盟国管制委员会正式提出合并占领区的建议。1947年1月1日,美英正式合并两国占领区,并签署了《德国美占区和英占区经济合并协定》,根据协定成立了双占区行政管制机构。5月29日,美英签订了《改组双占区经济机构的协定》,并根据协定成立“联合经济区”,以及经济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机构。经济委员会起着议会作用,并有某些立法权。1948年2月,法国同意将其占领区合并,共同成立“三占区”。停止在美占领区支付苏联的赔偿和合并西方三个占领区,是标志美国改变了美苏的合作关系政策、实行“冷战”和导致德国分裂的重要步骤。 针对美国复兴西德的计划,苏联莫洛托夫在1946年7月10日巴黎外长会议上也提出了“复兴德国”的口号,强调要把德国改造成为一个民主与爱好和平的国家。与美国“经济统一”相反,苏联提出首先实行“政治统一”,建立一个全德中央政府。针对西方合并占领区,苏占区军事代表于1947年2月25日发表声明,指出美英占领区的合并,“并不只是经济性质,也是政治性质”,“双占区的协定可能对德国的未来政治产生严重的后果”[12]。 从1947年开始,美苏之间的“冷战”日益激烈。3月10日至24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美英法苏四国外长会议,全面讨论德国问题,中心议题是德国的政治统一和政治制度。苏联莫洛托夫认为,“德国应成为一个统一的爱好和平的国家--设有两院组成德国国会和全德政府的民主共和国”[13],建议在柏林成立德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实现德国的政治统一。美国的乔治·马歇尔坚持地方分权的原则,建议实行联邦制,并强调德国的“经济统一”是成立德国政府的基础。莫洛托夫指责双占区违背了德国“经济统一”的原则,实际上造成了德国的分裂。由于双方在政治、经济上处置德国的观点尖锐对立,在德国统一问题上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由于美英法和苏联在各自占领区内的军事管制机构是该占领区的最高权力机构,只对本国政府负责,因而以执行本国政策为主。而美英法和苏联的社会制度不同,它们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不同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虽然盟国管制委员会规定涉及到整个德国问题要由四国共同研究处理,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各自为政。对三国首脑会议一致通过的处置德国的政策和盟国管制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它们都各自从本国政策和利益出发,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并在各自占领区内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实体,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后导致德国的分裂。 从1948年2月开始,美英法等西方六国在伦敦召开外长会议,史称“伦敦六国外长会议”。会议筹划成立西德国家,并着手探讨西德国家的政治结构[14],并希望三国占领当局尽早召开西占区各州总理会议,授权他们召开制宪会议和制定宪法。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攻势,苏联也采取了反击措施。1948年2月,苏联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苏管区出席德国人的政治集会。为抗议美英改组的双占区经济委员会,苏联驻军于2月23日发布命令,宣布改组苏占区经济委员会。新改组的经济委员会由德国统一社会党重要成员担任,是苏占区最高立法、行政和执行机关。3月20日,苏联代表在盟国管制委员会上要求了解六国伦敦会议全部协议遭到拒绝后,当即遣责西方国家阻挠四国管制工作,并宣布退出管制委员会,四国管制机构从此宣告结束。随后,西占区和东占区各自实行币制改革,并在币制改革问题上引发冲突。 西占区从实行币制改革时起,就断绝了与苏占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苏联认为,西占区实行的经济政策违背了波茨坦协议,是分裂德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为表示抗议,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大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区经济利益,防止对苏占区货币流通的破坏”,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道路实施“交通管制”[15]。苏联切断了西柏林和西德之间的陆上、水上交通,并停止向柏林供应煤和电。苏联封锁的目的是企图将西方三国赶出柏林,克莱将军发布命令道:“我们不离开柏林,我们将坚守柏林。虽然我们不知道怎样解决目前的问题,但我相信,美国人民将不会让德国人民挨饿。”[16]面对苏联的封锁,美英在贸易上也对苏占区采取了反封锁措施。“柏林封锁事件”导致“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发生,双方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冷战”骤然升级。从此,“冷战”在德国无休止的进行,柏林成为德国、欧洲和世界矛盾斗争的焦点,成为战后美苏“冷战”对峙、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以及战后雅尔塔格局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一次柏林危机”虽然最后通过外交谈判得以解决,但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局面却无法挽回。在“柏林危机”期间,西占区、东占区各自加紧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成立西、东德国家。 1948年7月1日,西方三国军事长官召集西占区11个州的总理在法兰克福开会,讨论成立西德国家事宜,向与会者散发了“关于宪法决定的声明”、“宪法生效后军事长官权限的声明”、“关于改组州议会的声明”等三个文件。这些文件就西占区将来的发展“阐明了基本思想,并为将来西德的国家机构及其职权范围定下了基本方针”[17]。人们称这三个“法兰克福文件”为“联邦共和国的出生证”[18]。会议就成立西德国家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各州总理对在西部建立一个德意志国家抱着极其谨慎小心的态度,害怕这一行动将导致德国永久分裂。然而,他们又不能违背占领者的意愿。他们认为,要“尽力避免将国家性质赋予即将建立的组织机构”[19],不同意召开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国民议会,不同意将通过的宪法交全民投票批准。经过与占领当局磋商,最后达成了妥协,即将成立的西德国家定为临时性质,改宪法为《基本法》,不召开国民会议,同意成立一个议会委员会,代表由州议会选举产生,通过的决议不交全民表决,但必须提交州议会批准。随后,在西方占领当局的筹划下,成立了议会机构--西德议会委员会,并制定通过了宪法--《基本法》。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在西占区筹建西德国家的同时,苏占区也积极筹建东德国家。1948年3月,苏占区成立了“德国人民委员会”,作为临时常设代表机构。1949年5月,新成立的“德国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和西德《基本法》前言一样,明确要求成为全德的模式,不希望德国永久分裂。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德国是一个不可分裂的国家”。10月7日,临时人民议院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从此,在德国的土地上分裂成两个国家。“两个德国的成立并不是德国人民的意愿,它首先是占领国的意志。”[20]西方盟国和苏联都想在“不能把整个德国并入他们的势力范围,起码也要确保他们已占领的那部分,以加强各自的国防力量、经济制度和潜在的实力,来削弱对方”[21]。德国的分裂,是大国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完全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 国家“九五”社科规划基金资助前期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