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 [20] [21]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Diether Raff,Deutsche Geschichte,Vom Alten Reich zur Zweiten Republik),慕尼黑1985年版,第239、345、345页。 ② 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中译版,第443页。 ③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5卷,商务印书馆1975年中译版,第613页。 ④ 丘吉尔语,引自埃尔德曼《德意志史》第4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中译版,第116页。 ⑤ 卡尔·勒梅尔编:《德国概况,联邦德国》,Lexikothek出版社1980年版,第43页。 ⑥ 萨纳柯耶夫等编:《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三联书店1978年中译版,第244页。 ⑦ 引自沃尔特·拉弗贝:《美国、俄国与冷战(1945-1990)》,纽约1991年版,第13页。 ⑧ 引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53页。 ⑨ M.贝科威茨等著:《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背景》,商务印书馆1979年中译版,第41页。 ⑩ 小查尔斯·米:《在波茨坦的会晤》,三联书店1978年中译版,第19页。 [11] 卢修斯·克莱:《对德决策》,格林沃德出版社1970年版,第122页。 [12] 冯·奥彭:《有关占领德国的文件(1945-1954)》,伦敦1955年版,第211-212页。 [13] 莫洛托夫:《对外政策问题》,中译版,第348页。 [14] [16] 约恩·H.巴克尔:《克莱将军的德意志岁月-联邦德国之路,1945-1949》(John H.Backer,Diedeutschen Jahre des Generals Clay,Der Weg zur Bundesrepublik,1945-1949),慕尼黑1983年版,第255、274页。 [15] 费尔迪南德·马代:《柏林问题的演变》,柏林1972年版,第35页。 [17] 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3年版,第156页。 [18] J.K.索丹:《德国问题(1945-1973)》,伦敦1975年版,第126页。 [19] 科佩尔·S.平森:《德国现代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中译版,第74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