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一次有益的尝试(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高自省 参加讨论

9月12日,会议将达成的协议全文交给意大利,想在协定正式签订之前征得意大利同意。到9月14日,意大利方面仍没有任何表示,与会各国代表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当天,各国代表便在协定上签了字,会议到此结束。
    9月14日在尼翁最后签署的协定除前言外共分九款。主要内容如下:第一,谴责法西斯潜水艇在地中海上袭击商船,“构成违反最基本人道原则的行为,应恰当地以海盗行为来对待。”第二,缔约各国决定对这种海盗行径采取集体行动,给予严惩。但“协定”拒绝给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船只以保证。在尼翁会议期间,苏联代表坚持西班牙共和国的船只也应在保护之列,但遭到会议否决,理由是如果给西班牙的船只以保证,有可能被认为是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第三,对各国在地中海上的巡逻区域作了规定。但协议又规定“除第勒尼安海的监视须另作特殊规定”,给意大利保留了巡逻的区域,为以后将意大利拉入尼翁协定创造了条件。第四,缔约各国同意不派遣本国潜水艇在地中海上活动(除非有一只水面船只陪同)。这一规定是实施尼翁协定的一个重要保证,它使得意大利法西斯失去任何混水摸鱼的机会(25)。
    此外,当时水面舰艇和飞机袭击各国船只的事件也经常发生。尼翁会议筹备期间,英、法曾商定会议首先集中精力解决潜水艇袭击船只的问题;关于水面舰艇和飞机袭击船只的问题,则到以后国联大会开会时再研究。在1937年9月间的“国联”日内瓦会议上,参加尼翁会议的各国代表就水面舰艇和飞机袭击船只问题交换了意见,于9月17日签订了“尼翁”协定的补充协定。该补充协定作为尼翁协定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尼翁协定的原则规定了对袭击船只的水面舰艇和飞机的制裁措施(26)。
    
    参加尼翁会议各国的合作态度及会议采取的一系列集体安全措施,使尼翁会议曾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首先,尼翁会议暂时遏制了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尼翁会议以后,英、法在其他地中海、黑海国家的协助下,在地中海各主航道上进行巡逻。地中海上的所谓海盗潜水艇袭击船只的事件不再发生了。1937年10月15日,即《协定》签订一个月后,艾登在群众集会上曾宣布:“会议通过的措施证明是有效的,在公海的海盗行为停止了。”(27)
    尼翁会议召开之前,意大利认为没有它的参加,会议注定要失败。尼翁协定的签订使意大利法西斯“十分惊讶、怀疑和愤慨”(28)。墨索里尼“在最初24小时内不知说什么是好”(29)。“意国当局对于地中海协定(指尼翁协定--引者)的愤慨以及意国报纸的恶毒评论,正是墨索里尼遭受了打击后抑制不住愤怒的表示。”(30)起初,意大利提出修改“协定”,但遭到拒绝。德尔博斯坚持意大利方面“不能提出什么要求”(31)。到1937年9月底,根据尼翁协定的规定,意大利才分到了巡逻任务,参加了尼翁协定。尼翁协定打击了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凶焰,以至于在1937年9月间的国联会议上,没有一个国家赞成从法律上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吞并。
    这种局势使得意大利法西斯惶惶不安。尼翁协定生效仅两天后,意大利政府向法国作出保证:不再向西班牙派遣军队,接着又向英国作出同样的保证(32)。1937年10月,意大利驻英国大使格兰迪通知“不干涉”委员会说,他已授权接受英、法等国提出的关于从西班牙撤退外国军队的建议(33)。面对尼翁会议后的这种局势,德国也建议意大利:“凡同西班牙冲突有关的措施都要谨慎对待。”意大利表示接受,保证以后“将更加慎重”(34)。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发表评论指出:尼翁会议“是一年来英、法各国对于西班牙战事的处置中一个值得赞助的事件,因为它使德、意向西班牙公开运输军火与军队的行动更加困难了”(35)。尼翁会议“无疑地对于侵略狂的意大利是一个重大打击。消灭了墨索里尼在地中海上的凶焰”(36)。
    其次,尼翁会议在当时也增强了英、法之间的团结,促进了英、法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合作。
    自从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由于英国继续推行对欧洲大陆传统的“均衡”政策,法国也置英国利益于不顾来保全自己在欧洲的地位,两国始终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1933年2月,英国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抛出“麦克唐纳计划”,其目的是以裁减法国陆军来满足叫嚣“军备平等”的希特勒的要求。1935年3月,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和关于建立一支50万人军队的方案,这意味着德国将拥有比法国更为强大的武装部队。而英国实际上采取了默许的态度。1935年6月,英国背着法国与德国共同破坏凡尔赛协定,签定了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拥有与法国相等的舰队。如果说在怂恿德国方面英国一马当先的话,那么,在地中海上怂恿意大利方面法国则是走在前面的。1935年1月,赖伐尔与墨索里尼签订了关于合作和消除争端的协定,使意大利在地中海及红海沿岸的势力得到加强。意埃战争爆发后,法国则“不做任何损害现存法意关系或使法意关系疏远的事”(37)。只是迫于英国的压力法国才参加了对意大利法西斯的制裁活动。赖伐尔承认:“我把这个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指墨索里尼--引者)了。”并说:“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38)法国将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矛头引向地中海--红海这一大英帝国的“生命线”,“拯救了法国”,却损害了英国的切身利益。艾登在评论这一时期时认为:“自从30年前结为‘协约国’以来,英法关系没有比目前更糟了。”“我们已离心离德,互相攻击起来了。”(39)德、意法西斯正是利用这种局势在准备世界战争的过程中步步得手,使英、法在国际事务中的信誉日益低落,并对两国本身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1936年1月,继霍尔后艾登任外交大臣,英法关系开始有了某些改善。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开始能够采取基本一致的立场。例如,在英、法共同促使德、意法西斯“确实”履行“不干涉”协定,不从法律上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占领,特别是最后在对付地中海上的所谓“海盗”问题上,双方在尼翁会议期间采取了合作和对意大利的强硬态度,以至当时人们感到,好象“英国当局终于醒悟到对意妥协让步之失策了”(40)。尼翁会议闭幕后,英、法海军参谋部继续保持联系,双方商定在尼翁协定有效期内,两国军队能够访问对方的港口,在彼此的领土上飞行或着陆,而不需经事先通知和例行的外交许可(41)。至此,英、法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在反对德、意法西斯的合作方面达到了高峰。正像艾登所说:“它(指尼翁会议--引者)已经鼓励了法国人和我们自己,去同心协力处理我们非常艰巨的工作。”(4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