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人力动员政策(2)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动员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要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地,从而加剧了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按利益的不同分化成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这两大侵略性军事集团,双方均扩军备战,剑拔弩张,局部冲突不断,新的世界大战即将来临。但是美国的军事实力与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却极不相符。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军事力量动员方面的问题。 美国正规军人数过少,内战以来长期只保留3万人左右, 根本适应不了对外扩张的需要。美西战争期间,美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征集了20万人,而且这支军队因缺乏训练,仓促上阵,在战斗中暴露了许多问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军队的装备日益先进,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动员的军队人数越来越多。如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双方各动员了几十万军队,双方动用了各种先进武器,伤亡达到空前的程度。这场战争给美国军方以强烈震动,军方领导层认识到:美国现有军队不但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而且连日本都不如,根本无法参加争夺世界霸权的角逐。 为了解决在现代战争中如何动员和组织大规模的军队这一问题,陆军部长伊莱休·鲁特进行了改革。 他的改革原则是“为了战争”。 〔10〕他强调:为了迎接可能发生的战争,美国应该建立一支强大的、可以扩大的正规军作为有效率的军队编制的基石。1903年他努力促使国会通过了《迪克法》。该法案修订了1792年的《民兵法》,把民兵分成了两个等级:一是“组织起来的民兵”,即国民警卫队,作为军事预备队。二是“预备民兵”。国民警卫队每月由正规军组织进行两次训练,每年与正规军进行联合演习。国民警卫队只能应召作为志愿人员去国外作战,而民兵不能用于国外作战,只能在维护内政及击退外来入侵时才可征召,而且服役期只有9个月。 该法案的意义在于:把国民警卫队提高到军事预备役的地位,为以后的扩军和参战提供了受过训练的人力。 此外,鲁特还十分重视军事教育工作。创办了陆军作战学院、参谋与兵种学院及一些兵种院校,培养各种专业军官。他对在职军官也加强了培训,规定:部队驻地的学校,不论大小与否,均要有一个学校向军队军官讲授规定的文化课程。各驻地学校有义务把有培养前途的学生送到各兵种学校去学习和深造。通过对军官的教育和培训,来培养可扩大军队的骨干,为扩军作准备。 鲁特的改革还解决了部队的统一指挥问题,使美军的指挥体制提高了效率。在他任内,美军常备军人数有所扩大,1904-1908年间始终在7-8万人之间。但如何动员大规模军队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在他的后任罗纳德·伍德发起的扩军运动中得到解决。 伍德1910-1914年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他洞察到美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敏锐地判断美国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面临与欧洲列强的战争,为此他和一个预备役军官辛迪科波发起了一个扩军备战运动,要求美国迅速扩充军备,以便迎接任何战争。在运动中,伍德重新评价了公民武装的作用,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总体战争,需要大规模的军队,而美国又恰恰缺少大规模的正规军。他主张以公民武装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先批驳了厄普顿等职业军人对民兵的轻视。他承认使用民兵花费大,也常打败仗,但“民兵的失败不是公民武装所固有的缺点,而是被错误使用的结果。他们无可匹敌的勇气,怎么评价也不过分。”〔11〕美国民兵体制有两大弊端:一是各州拥有对民兵的控制权;二是缺乏军事训练。他认为只要把民兵置于联邦的统一指挥之下,避免州的影响,选拔优秀职业军官对其进行训练,就会成为优秀战士。因此,他建议1.扩大正规军的数量,并将其服役期延长到4年。2.把民兵组成联邦志愿军作为二线后备力量,对18至20岁或20至27岁的全部男性公民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3.培养后备军官队伍,其来源是军校毕业生和对平民的特别军训培养。4.实行征兵制,认为这是大规模战争保证人力来源的必要措施。〔12〕 在伍德等人的推动下,这期间美国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与人力动员有关的有:一是改组了国民警卫队。1908年国会立法,对迪克法作了修改,取消了原来规定的为联邦服役9个月的期限, 总统有权决定其服役期限。国民警卫队可去海外作战。二是扩大正规军的编制。把正规军编制由团变成师,每师3个旅。这就为日后扩军提供了组织基础。 三是制定扩军计划。1912年伍德提出的方案是:要建立一支能同各强国相抗衡的军队,战时至少要动员46万士兵,4.3 万海岸炮兵(国民警卫队),30万后备部队。为方便扩军,把全国分成16个民兵军区。国会对此方案当时因财政问题没有批准,但在1915-1916年扩军时,采用了该方案的基本原则。三是开展“普拉茨堡运动”。伍德认为:扩军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基层尤其是连级军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费尽了心机。于是他发动了“普拉茨堡”运动,即每年夏季组织对大学毕业生及商技人员实行军训。1916年夏天运动达到高潮,培训了一万人,这些人成为扩军的基层军官。四是颁布了1916年《国防法》和《扩军法》。第一次大战的爆发为扩军提供了借口。陆军开始落实伍德的计划,1916年促使国会通过了《国防法》,该法规定:5年内正规军达到20万人,国民警卫队 42.5万。在各大学设立预备军官训练团。国民警卫队和军官预备队只有在战时才可征用。《国防法》还规定了经济动员的措施。《扩军法》则规定将正规军从31个团增至65个团,建立32座军营以训练新军。每座军营容纳4.1万人,其中16座归正规军使用,16座归国民警卫队训练使用。 伍德等人推动下开展的扩军备战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人民的国防意识,为美国在一战中的大规模扩军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一开始保持中立,但已为参战作了准备。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对德宣战。政府立即从各方面进行了动员。在人力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扩军。主要做法是:1.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参战的第二个月,国会便通过了著名的《选择兵役法》,决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法令规定: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的美国男性公民,都要应征入伍,否则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对破坏征兵者,判处20年监禁并罚款1万美元。正规军扩至28.6万,国民警卫队增至45万, 国民军(志愿兵)增至50万人。该法律对1863年征兵法进行了修改,取消了替身及交代偿金免服兵役的作法。征兵由宪兵总署执行,各州及地方当局配合。为体现公民人人有应征义务及公平原则,在适征者中通过抽签来决定是否应征。应征者的服役期是整个战争时期。该法实行后,有20万官员配合实行征兵工作,在战时,共有2423万人登记〔13〕,从中选征了近400万人,在短期内组成了美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武装力量。2.其中, 陆军1918年11月为363.4万人,海军60万,海军陆战队10.4万人。 〔14〕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