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亚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与行为体系属于民族关系范畴,其本质是一种民族利己主义。不过,这种本质规定并不能代替对之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事实上,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的发展有时可以走沙文主义的极端,有时会成为民族分离运动的温床,有时则仅表现为旨在维护本民族基本生存与发展权益而不是危害其他民族的利己主义。中亚5 国的诸主要民族在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历过由自在民族向自觉民族,由沙皇俄国或其殖民地中的受压迫民族向前苏联社会主义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边疆少数民族,再向独联体主权国家中的主体民族的历史演变,受这种演变过程或性质的影响,该地区中与这些民族有关的民族主义也发生过一些变化。本文的任务便是试图对这一变化的内容和性质做出分析。 一 在沙皇俄国时期,影响中亚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当地民族的民族社会结构与发展状况;沙皇政府向该地区的军事扩张与殖民统治;超民族性质的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在该地区的传播与发展等。 中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到了近代,这里主要的民族有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及塔吉克等族,其中,前4 个民族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别操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和土库曼语;塔吉克族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操当代波斯语方言。另外,由于伊斯兰宗教教育的发展,当地还使用有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至少在宗教活动中的情况是如此。从各民族的内在结构上看,他们是由许多民族或部落构成的,而这些民族或部落又大都比他们所归属的民族有着更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沙皇军队入侵中亚以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些地方民族政权,如哈萨克草原的3个汗国、 西突厥斯坦的浩罕汗国、希瓦汗国、以及布哈拉艾米尔王国,伊斯兰宗教势力在这些政权中均发挥有某种程度的重要影响。总而言之,在中亚地区被开始纳入沙皇俄国版图之前,这个多民族地区不仅在政治上是分散的,它的建立在氏族或部落等亚民族结构基础上的各个民族也大体上未超出自在民族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氏族部落传统的自然发展状态的影响,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也还没有形成一种强烈自觉的民族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意识的条件。不过,由于民族起源和伊斯兰教在这些民族中广泛传播的原因,不仅在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等民族中保有大致相似的突厥文化传统,而且,在包括塔吉克族在内的所有这些民族中还都形成了虽各具特色但却基本一致的伊斯兰民族文化。 最初推动中亚各民族由自在民族向自觉民族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沙皇俄国政府对该地区的军事扩张与殖民统治。沙皇政府虽然很早就对广大中亚地区怀有领土野心,但对之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却始于19世纪初叶,并用了大约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直到80年代中期,才在先后征服哈萨克斯坦、西突厥斯坦等地区的基础上,将整个中亚置于其殖民统治之下的,其中,除原布哈拉艾米尔王国和希瓦汗国沦为其保护国外,其它中亚地区则被纳入了沙皇俄国的政治版图。沙皇政府对被征服的中亚地区的统治是殖民主义性质的。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该地区近代社会生产力与工业文明的发展,但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仍是不能忽视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沙皇政府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统治机构的设立,严重地破坏了当地民族的政治自主权;第二,沙皇政府推行的鼓励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欧洲移民移居中亚的政策,严重地侵犯了当地民族尤其是哈萨克民族对自己所属土地长期保有的所有权;第三,随着俄罗斯语言和欧洲基督教文化向中亚地区的发展而出现的俄罗斯化、西方化或近代化倾向,虽然在某些方面为该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内容,但其作为异质文化却激化了其与当地本土文化即突厥或伊斯兰民族文化间的紧张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族敌对心理或当地民族的排外心理;第四,以沙皇俄国政府为代表的大俄罗斯主义,还使处在其殖民统治之下的当地民族产生一种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和受歧视感。总之,沙皇政府的军事扩张与殖民统治不仅严重地伤害了中亚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利益,更主要地是给他们造成了深刻的文化与心理危机,从而加速了该地区各民族的觉醒,使他们由自在民族走上了自觉民族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也为该地区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沙皇政府在中亚推行与巩固其殖民主义统治的时候,另一种也是外来的但却不利于这种殖民统治的影响也进入了该地区,这就是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这两种思潮或运动在当时都具有反西方或沙俄殖民主义的性质,其中,泛突厥主义最早兴起于沙俄境内的塔塔尔人之中,泛伊斯兰主义则直接得到奥斯曼帝国的支持和推动,它们均曾对帝国后期的统治或改革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不过,将这两种思潮的影响直接扩展到中亚的,却主要是沙皇俄国伏尔加河流域和克里米亚半岛的塔塔尔人,以及散居在中亚地区的塔塔尔人。据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移居土耳其的14万塔塔尔人(其中多半是居住在克里米亚半岛者),在南俄泛伊斯兰主义的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纽带作用。〔1 〕至于在中亚本土接受这一外来影响并推动其发展者,除了这里的塔塔尔人外,还有哈萨克草原的启蒙主义者与西突厥斯坦的改良主义者(Jedidists),他们代表的是一些知识分子。在沙皇俄国时期,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之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应被视为是针对沙皇政府的殖民统治,强调突厥民族或穆斯林民族的共同点和一致性,以期在反沙俄殖民统治的斗争中统一力量,最终达到其争取民族平等或自主权甚至推翻殖民统治的目的。 19世纪后叶,沙皇俄国出现了一些出身于突厥民族血统的穆斯林知识分子,其中以塔塔尔人为主。他们的早期活动基本上是推动民族文化教育改革,如改革穆斯林教育〔2〕、创办报刊杂志、 著书立说以及宣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活动实际上直接推动了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在俄国包括中亚穆斯林中的传播。如由著名的克里米亚塔塔尔人嘎斯甫拉里创办的半月刊《Tercuman》,其口号便是“语言、思想与行为之统一”,据说,他还以土耳其语为基础为这个刊物发明了一种混合语言,目的是要让“从博斯普鲁斯的船民到喀什噶尔的拉驼人”都能看懂它。这个刊物还“支持带有明显的泛突厥主义色彩的--由于嗄斯甫拉里不想招致毛拉们的反对--并带有泛伊斯兰主义含义的民族主义。”〔3〕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