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泰国华人对泰国社会的贡献(2)
14世纪中叶,阿瑜他耶皇朝时期,阿瑜他耶城是中南半岛上的大都城,人口约二十万左右。此时虽已有欧洲人到此,但华人在阿瑜他耶城有显著的地位:一、居住在阿瑜他耶城的华人数量相当多,他们在城中经营商贸,城内大马路两旁销售布匹绸缎、碗碟、猪肉、鱼类、禽类、糖果以及饮食业。二、城中建筑工匠、造船工匠、出海贸易的大帆船船员中、华人所占数量相当大,且系技术水平较高者。阿瑜他耶城的宫殿、佛庙等建筑、雕刻、绘画、漆金等技术,不少是华人工匠所操作。明朝航海家郑和(三保太监)自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开始,在二十八年间七下西洋,其中他的船队曾两次访问暹罗;公元1408年访问阿瑜他耶城;公元1413年年访问泰南洛坤府(这一次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在阿瑜他耶城访问时,受到阿瑜他耶皇朝的优待和城内华人的热烈欢迎。当地华侨尊称郑和为“三保太公”,并建“三保公寺”纪念,数百年香火不断。阿瑜他耶城中的外侨各有聚居处,而华侨则住于三蒲一带当日的市区地,以及后来所建的三保公寺一带。在这里,还创立了泰国历史上第一所华文学堂,足见当时城中的华侨在经济活动中处于的重要地位。 大城皇朝是泰国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的皇朝,共416年。从素可泰皇朝至大城皇朝六百多年问,华人的足迹几乎已遍布现在泰国版图内七十二府。公元1767年,阿瑜他耶城被入侵的缅甸军队攻陷,阿瑜他耶皇朝灭亡,当时任哒府侯王的华裔郑信(其父郑镛,从广东澄海来到泰国)在泰国东部起义,招集中泰民众五千余人,令华侨造船并征用民船共三百艘,奋勇进攻被缅甸人占领的京城,收复京城之后,又把缅甸侵略军驱逐出泰境。因京城已被战争彻底破坏,皇宫只剩下一片废墟,郑信乃下令迁都到湄南河西岸离出海处不远的吞武里府,于公元1767年建立吞武里王朝。此后,郑信统一了泰国,泰国现今版图,是在吞武里王朝时基本奠定的。 吞武里王朝建立时,以吞武里府为中心的湄南河东西两岸已聚居数量众多的华人。吞武里王朝历时十五年(公元1767-1782年),接着是节基皇朝。当节基皇朝决定建都曼谷时,建造皇宫所选中的地址,当时是一大片华人聚居区,乃由皇家划出一片种植果树的园林令华人迁移。这新划出的地方,后来发展成现在长达三公里的曼谷著名的唐人街--三聘街。当时曼谷的柴珍,也是华人密集的聚居区。节基皇朝因建都曼谷,故又称曼谷王朝。节基皇朝自公元1782年至今,已有三百一十多年。这三百多年中,华侨移居泰国有过几次高潮: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志士和老百姓流亡海外;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混战,东南沿海地区百姓因生活所逼纷纷背井离乡,飘泊海外寻求活路;1927年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对革命志士的大规模迫害和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又迫使大批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流落海外;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又挑起内战,中国社会又一次大动荡,东南沿海更多百姓到海外谋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以及这十多年来的“出国热”,以上各个不同时期,都有数量相当的华人移居泰国。 1928年以前,华侨到泰国定居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入境。一九二八年泰国节基皇朝七世皇访问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巴城,了解到荷兰人在荷属东印度设立移民局,对入境的华侨新客征收入口税,并对居留在荷属东印度的华侨每年征收人头税(所得税)。七世皇回到泰国后,就仿照此办法,设移民局,并对华侨新客征收入口税。据泰国有关部门及华文报界的估计,认为在泰华人(华侨及泰籍华人)共占泰国总人口约百分之十四。泰国现有总人口五千五百万,即有华人七百七十万。这个数字是绝对不会夸大的。据已故泰华资深老报人吴继岳(1905-1992)对于泰国华人的人数估计:“据最低估计,即从一七八二到一九三二这一百五十年间,以每年平均一万人算,一百五十年就有一百五十万人,加上华人来泰后在本地娶妻生子传孙,所以,第二次大战前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泰国华侨已号称三百万人,那时泰国人口只有一千五百万左右,平均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华人。”(《六十年海外见闻录》第205页,一九八三年香港南奥出版社出版)吴继岳还说泰国华商人数“起码五百万人以上”,“说一千万也不会夸张。” 在这些华人中,绝大部分已成为泰籍公民。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公元1913年(佛历2456年)泰国六世皇颁布泰国第一份国籍法,规定凡在泰国出生者均被认为泰人,属于泰籍。二是銮披汶两度执政期间,对华侨实行“保留职业”等一系列限制,广大华人为了谋生纷纷改入泰籍。根据一九八八年泰国内务部公布:在泰国取得永久住权的中国籍侨民(即已发给持有随身证的华侨)为数仅有二十五万(见泰国一九九三年五月八日《星暹日报》) 据1985年统计数字,在泰国总人口中,泰族占40%,老挝族(寮族或佬族)占35%,马来族占3.5%,高棉族占2%,还有克伦、苗、瑶、掸、僳僳等族与华人。这就是说,克伦、苗、瑶、掸、僳僳等族与华人共占总人口19.9%。 二、 泰国华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们在整个泰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与泰国境内的所有民族一道,为泰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在泰国的城镇和大部分农村中,都有华人的存在。他们和泰国各民族的人民有着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在泰国各府的开发和经济建设中,华人和泰国各族人民一起洒下了自己的血汗。清末维新派、外交家、诗人黄遵宪(1848-1905,黄东梅县人)曾任清朝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他在诗中记述老一辈华侨在东南亚各地披荆折棘、开辟荒山野林的艰辛历程:“华人渡海初,无异凿空凿(比喻前途茫茫,此去凶吉未卜,犹如凿子没有途径目标地凿下去)。团焦始娲庐(团焦:圆形草屋。意为;才开始在象蜗牛的壳子一样的圆形草屋住下来),周防渐虎落(在草屋的周围都是荒山野林,要防备虎豹等猛兽的袭击),蓝缕启山林,丘墟变城郭。”这是对华人在当地艰辛开拓的真实写照。在泰华人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华人”。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