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苏方还表示愿意通过第三国为德国购买金属及原材料[⑨]。 1940年2月11日的《苏德贸易协约》成交额达6-7亿马克[⑩],它意味着德国打开了东方大门,从苏联及其周边进口的货物的增加决定性地削弱了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对于苏联,它的重要性在于,在这个时期由于与芬兰战争使苏联已处于与英国和法国进行军事冲突的边缘。 由于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双方的贸易进行得非常顺利。6月22日,什努列在给经济政策办官员的备忘录中写道:“自从新的经济协约签订以来,德苏贸易发展一直特别令人满意,尤其是在最近两个月,苏联在生产、运输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来满足我们特别急需的原材料的供应。谷物、汽油、棉花、木材及金属的供给对我们也相当的有利。铜(500吨)、镍(1500吨)、锡(450吨)的供应百分之百的完成了指标。此外,苏联还通过第三国为德国购买铜5800吨,锡535吨,浓缩钴75吨,碎屑镍75吨,橡胶1300吨。”[(11)] 1940年德国最重要的进口物石油有2/3以上来自苏联[(12)]。但是,由于政治空气的降温,1940年12月和1941年1、2月份,苏德贸易出现了一段低谷,斯大林曾抱怨两国贸易的不平衡[(13)]。到3月份,情况发生了变化,贸易值明显上升。4月,双方续签了经济协议。什努列在1941年5月15日给外交部的德苏贸易关系备忘录中写道:“目前苏联的原材料供给令人满意,整个四月份供给的最重要的原材料有:谷物20.8吨,汽油9万吨,棉花8300吨,非铁金属(铜、锡、镍)6340吨,西伯利亚铁路运输也很正常[(14)]。 但关于德苏即将发生冲突的传言为正常贸易制造了障碍。战争爆发前不久,德国几乎完全中断执行贸易协定。一些运送货物的德国船只甚至不等卸完货物就驶离苏联港口,而斯大林却严格地遵守贸易协定,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是苏联的最大债务国[(15)]。 在1939年8月23日苏德条约签订后的17个月里,苏联向德国出口316万吨裸麦,19.3万吨小麦,79.3万吨大麦,30.2万吨燕麦,和1.4万吨的谷物,这样,粮食总约146.2万吨,原棉10.1万吨,亚麻1.1万吨,木材94.2万吨,汽油86.5万吨,锰14万吨,石棉1.5万吨,铬2.6万吨,铜1.4万吨,镍3000吨,锌1吨,磷酸盐18.4万吨,以及铂2736公斤[(16)]。 就是在德军入侵前的十一个小时,从苏联开进德国的火车还在从事着1940年2月10日协议的苏德贸易。[(17)] 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往来令人费解,是斯大林对希特勒的东进一无所知吗?并非如此。前苏联拥有世界上组织最严密的特务机构,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从不同的渠道传入苏联,但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贯穿着一个愿望,即避免战争或延迟战争的爆发,并且相信他会成功。”[(18)]斯大林自信希特勒要到1942年才可能发动进攻,所以根本不想重视他自己的谍报机构发来的报告以及丘吉尔和罗斯福发来的接二连三的警告。他认为这无非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诱使他尽早投入反希特勒战争而施展的阴谋。而德国的那些行动不过是希特勒为在德苏交易上获更大的好处而向苏联施加的压力而已。而且,斯大林充分地意识到苏联对战争准备的不足,特别是1937年的大清洗,几乎消灭了红军中的全部骨干力量,使红军元气大伤[(19)]。所以斯大林努力采取他认为可以推迟冲突发生的时间的一切措施,竭力使局势不让希特勒有借口发动进攻,挑起战争[(20)]。 的确,斯大林利用了这22个月的喘息时间,集中地发展了苏联的战争工业,并根据新军事经验重新训练了军队。但是希特勒也利用了这22个月的时间摆脱了两线作战的梦魇,征服了差不多整个欧洲,把十多个国家的经济资源和人才使用到德国的战争机器上去。特别是在与苏友好的这两年的时间里,他获得了苏联的原料,并且通过苏联与第三国的贸易打破了英国对德的大陆封锁。而苏联,大量的战略物资运往德国,不但削弱了自身的战争力量,而且由于两个经贸协议的执行,麻痹了斯大林对大战即将爆发的警惕性,从而使苏联在战争前期遭受了本可以避免的重大损失。苏联在1939年到1941年之间战争储备的积累和军事工厂的扩张尽管很大和很重要,却不能和希特勒在同期中自然增加的力量相匹敌。有三年之久,红军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在陆地上同希特勒的部队博斗,丢掉了广袤而富饶的领土,流的血比任何军队流过的都要多,而且焦急和沮丧地挂虑着西方开辟第二战场。 认识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所说:“历史不是别的,只是认识现实的一种努力”[(21)]。如果战争只是人类历史中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如果它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作为反复出现的事实,是产生于我们政治制度的组织方式和政治习惯的形成方式,那么结论就是既然历史产生了战争,历史也就能够废除战争;既然战争在原则上是一种能够消除的东西,那么认为战争是一种罪恶的人们的任务就是去重新组织我们的政治生活,以便找到消除战争的途径。199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世界各国人民都以不同形式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本人愿以此文慰祭那千千万万为反法西斯战争而牺牲的无名英雄们。愿和平永驻人间! 注释: ①张继平,胡德坤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140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 ③ ⑥《Nazi-Soviet Relation,1939-1941》,《纳粹-苏联关系文件集》,第27、119、108页。 ④ ⑤ ⑦ ⑧ ⑨ ⑩ (11)《Documents on Germen Foreign Policy》。London《德国外交政策文件集》,1954年伦敦,第十卷,第207页,第八卷,第233、516页,第十卷,第588、598、815页,第九卷,第13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