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免费分配的宅地有相当部分是次等、贫瘠、偏远的土地。由于土地位于偏远地区,在投入资金、信息、运输、技术等方面都处于不利,所以他们一方面借款很多,另方面又无法扩大经营,根本无力与其他小农竞争,最终难免破产的命运。 最后,《宅地法》本身还带有不少弊端:一是政府分配适合农耕的土地较少,使宅地农很难靠农业维持生计。二是《宅地法》实施时还附有一个折偿条款,为土地投机大开了方便之门。该条款规定:允许移民在宅地上住满六个月后,只要每英亩付现金1.25至2.25美元折偿费,就可提前获得土地所有权。“折偿条款成了国有土地以惊人的速度转到大公司掌握中的手段”,〔8〕造成土地集中和宅地农破产。 许多银行家、土地投机家成为土地拥有者。他们把土地高价出售或出租给富裕农民,从而又诞生出一批大农场主。 以上表明,《宅地法》本身就带有促进土地兼并,加速农民两极分化的因素。因此,它的实施结果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农场的建立和雇佣劳动者的形成。 总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农场大量涌现,形成了一个人数颇多的农业资本家阶层和庞大的农业雇佣劳动大军。 据统计:1860-1900年,美国的耕地面积增加到二倍,农场数目也增加了二倍, 其中500英亩以上的农场已有十几个。到1909年, 落基山区各州雇佣工人的农户占总农户的46.8%,太平洋各州雇佣工人的农户占58%。〔9 〕通过列宁在《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中对各种类型的农户数目和生产数量在整个国民生产中所占份额的分析可以看出, 1900年美国农产品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出自占全国农户总数1/6的100万资本主义性质的农户;全国雇佣农业工人总开支的69%就是由这类农户支付的。〔10〕可以确定,经过美国历届政府长期制定和实施《宅地法》等一系列土地法案,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终于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注释: 〔1〕Emest·L·Bogart:《Economic History of The AmericanPeople》,New York 1959,第205页。 〔2〕莫里森、康马杰等主编:《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卷,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94-295页。 〔3〕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3页。 〔4〕希巴德:《公共土地政策史》,纽约1924年版,第100 -106页。 〔5〕Bartlett:《The New Country:a social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frontier》,New York,1974,第212页。 〔6〕希巴德:《公共土地政策史》,第398页。 〔7〕菲特和里斯:《美国经济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40页。 〔8〕转引自杨生茂、林静芬:《美国史论文选》,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8页。 〔9〕转引自赵小平:《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条道路刍议》, 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8期,第25页。 〔10〕《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67-9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