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日本古代女天皇的产生及其原因(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 范闽仙 参加讨论

壬申之乱后,大海人皇子即位为天武天皇,他的皇后就是后来的持统天皇。持统所以即位为第四代女天皇,原因与齐明天皇相似,都是因为天皇去世时皇太子过于年幼,不符合即位条件。因此她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保住皇位,等接班人到年龄后让位与他,以使世人无话可说。不料其子草壁皇太子短命,年仅28岁便夭折了。这对持统天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草壁之死不仅使她失去了爱子,而且将使她的努力付诸东流。为了能将皇位保持在自己一族手中,持统吸取了草壁久居皇太子位未当天皇便夭折的教训,一改历来传统,立草壁之子、自己之孙、年仅14岁的珂瑠皇子为皇太子,并于一年后就将皇位让给了年仅15岁的珂瑠皇太子,是为文武天皇。自己则退位为太上皇,采取共治的方式,与孙子共掌国政。
    15即位当天皇,这在日本古代是极罕见的。根据日本古代史学家村井康彦教授所撰《王权的继承》一文统计,奈良时代(710~784)以前天皇的即位年龄几乎都在30岁以上,平均年龄则高达47岁。如前文提到的中大兄皇子,便一直挨到48岁才即天皇位。因此不到30岁不宜当天皇,这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惯例。但这一惯例却被持统天皇打破了。不仅如此,她还打破了先兄弟后子孙的皇位横向相传惯例,儿子死后即立孙子为天皇,使日本皇位的相传方式改成了与我国相同的,即由父而子、由子而孙的纵向继承方式。
    持统的反传统作法,后来成为一种惯例,被基本沿习了下来。如文武天皇之后是第5代女帝元明天皇,她也为孙子保住了皇位,而第6代女帝元正天皇则更完全是被指定为替圣武天皇保守皇位的“看守天皇”。
    综上所述,女帝的产生原是为了避免因皇位之争而几乎是必然要导致的流血冲突,后来则转变成为保住皇位在自己一族人中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手段。那为什么女天皇能够避免流血冲突,为什么女天皇能够和平地改变传统,使皇位在自己的直属亲属中纵向相传,而男天皇却不能呢?须知与此同时的天智天皇也曾作过相同的努力,要将皇位传给儿子而不是弟弟,结果不但没有成功,而且引发了波及全国的壬申之乱,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要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等方面找到答案。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日本天皇的历史及当时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关。
    
    日本古代天皇也和中国皇帝一样,都亲自掌权,且都“死而后己”。但自从出现了女帝后,情况就和中国不同了,不同首先表现在皇位和皇权的分离上:当天皇的人不执政,执政的不是天皇,如推古与圣德太子即是一例。其次是天皇让位制的形成。日本天皇的让位制始于持统女天皇,而让位制的形成大大降低了天皇的即位年龄,频频出现了许多幼小的天皇。幼小天皇无法亲政,只好由母亲或祖母代劳,使皇权逐渐落入了外戚手中。这进一步加剧了皇权和皇位的分离,使日本天皇基本上形成了双轨制,即皇位仍一如既往地在皇族中传继,则皇权则在外戚、上皇和武士中交替,因而产生了后来的摄关政治、院政和幕府政治。这种情况持续了近千年。如果上溯到文字史之前的古代,则我们又可发现女天皇的这种作用与机制,其实只是日本古代国家机制的一个重复与再现。
    据中国史书《三国志》中的《魏志·倭人传》载,3世纪时日本还未统一,分作许多个小国家,其中由女王卑弥呼统治的邪马台国是个较大的部落国家。“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神,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卑弥呼死后,“更立男王,国中不服,更相诛杀,当时杀千余人,复立卑弥呼宗女壹舆,年十三为王,国中遂定。”这段记载说明,第一,当时在邪马台国实行的是权威与权力分离的国王双轨制,即当女王的是卑弥呼,而“佐治国”则是其男弟。第二,国人只服女王,男王立,则“国中不服,更相诛杀”,只有立了女王后,才“国中遂定”。卑弥呼生前如此,她死后依然如此。
    女王究竟何能,竟有如此大的权威?《魏志·倭人传》中说她“事鬼神,能惑众”,显然她是一个女巫。在尚未开化的当时日本,由于她有“事鬼神”,能将神的旨意下达给凡人,因此她也就成了天上神灵在地上人间的代言人,是神。所以后来的日本天皇都是神,不是人,此情况直至二战结束,日本战败时迫于美国方面压力,天皇才不得不专门发布了一个所谓“人间宜言”,宣布自己是人,而不是神。
    国家由家庭组成,家庭是国家的缩影。当时日本的国家如此,一般的家庭也如此。据日本考古发现,古坟文化时代(公元3世纪中叶到6世纪中叶)的民居特点是洞穴大小不等的竖穴群,而据《日本婚姻史》作者高群逸枝介绍,当时正是日本访妻婚(一种对偶婚)盛行的时代,大穴又称“母屋”(这显然是母权制在语言上的一种表现,至今日语中仍把正屋、家长居住的房屋称为“母屋”),它既是家长们居住的地方,又是共同祭祀和进餐等家族活动的场所,其周围的小穴群,则是年轻人的住宅以及仓库、产房等。而居住在“母屋”中的家长不是对父母,而是一对姐弟。换言之,日本古代家庭实行的是祭、治分离的复式家长制,一如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与其佐治国的男弟一般。这说明古代日本天皇的双轨制原来有着十分广泛而牢固的社会基础与悠久的历史传统。或许正因此,卑弥呼女王的“事鬼神”、神的旨意传达者这一性格,后来才被几乎完全地承袭到了日本天皇的身上。因为天皇是神、是神在人间的唯一代表,所以就用不着姓,因为姓是用来区别这一家族与那一家族的;因为天皇是神,不宜亲自办理人间俗务,所以政权就得由“男弟”、由太子、由外戚等来执掌;因为天皇是神,是凡人所不可代替的,所以贵族、武士可以夺天皇的权,却不能夺天皇的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