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伊凡四世(2)
二、沙皇专制统治的奠基人 1547年,17岁的伊凡开始亲政。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除领主阶级以外,中小封建主都希望加强王权,以结束长期以来领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伊凡颇具聪明才智,他自幼博览众多神学典籍和史书,并深受宫廷政治的影响。他深感权力对人的重要性,领悟到君主必须主宰一切的道理。他十分钦羡古罗马凯撒大帝的无限权力。为加强自己的地位,摆脱领主贵族的控制,伊凡乃于1547年1月16 日由莫斯科大主教马卡里加冕正式称沙皇。 伊凡四世改称沙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他成了“莫斯科即第三罗马”理论的实践者,确立了俄罗斯在东正教世界的领袖地位,从而也提高了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从15世纪末开始,随着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莫斯科的政治家们就著书立说,论证:俄罗斯中央国家的建立,不仅是罗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俄罗斯正在成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这样一些世界大国的继承者。普斯科夫的伊列阿扎罗夫修道院院长菲洛费伊则直接提出了“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老罗马和新罗马(君士坦丁堡)这两个王国衰落了,罗斯国家成了东正教信仰的唯一支柱。莫斯科就是这个保留下来的王国,即第三罗马。这是最后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根据这一理论,莫斯科大公如同拜占廷皇帝一样,成为教会的保护者,并且是所有基督教徒的首脑。他是“普天之下至尊东正教罗斯之皇。”(注:苏联科学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俄国文化史纲[M].商务印书馆,1994.113.) 沙皇这一名称,是伊凡四世的祖父伊凡三世和其父亲瓦西里三世垂涎已久而不敢贸然采用的。公元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统一东北罗斯的基础上,最终推翻了长达两百余年的蒙古贵族的统治,由“同等王公中的第一位”上升为整个东北罗斯国家唯一的君主。在许多文件中伊凡三世已被称为“全罗斯的沙皇”和“专制者”。他有时也自称“沙皇”,头戴皇冠,端坐在镶满宝石的王位上。瓦西里三世在位时,又兼并了普斯科夫、斯摩凌斯克、梁赞公国,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封建国家。这样,瓦西里三世又从东北罗斯唯一的君主一跃而为“统治全俄罗斯领土的君主之君主。”(注:A.M.潘克拉托娃。苏联通史[M].莫斯科,1978,(1):126.)瓦西里三世效法其父, 也常常自称“沙皇”。从拜占廷宫廷沿袭来的豪华、壮丽、繁文缛节和对君主的顶礼膜拜,在莫斯科宫廷蔚成风气。但是,自伊凡三世到瓦西里三世,都未能正式采用“沙皇”这一称号,也没有指望获得邻国对这一称号的承认。伊凡四世效法凯撒正式加冕称沙皇,这既是顺理成章的事,也表明他在俄国要建立起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如罗马帝国一样的俄罗斯大帝国。正如俄国历史学家斯克伦尼科夫所说,这种专制君主的思想,在以前“只是文人雅士议论的事情,而今,在雷帝的事业中却得到了具体的贯彻。”(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M].商务印书馆,1986.35.) 伊凡四世称沙皇后,便依靠出身并非显赫的“老实仆从”阿达舍夫以及虔诚的宗教徒牧师西尔维斯特组成了被称为“重臣拉达”的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沙皇权力的措施。1549年2月, 在莫斯科召开了所谓“调解会议”,实际上是俄国的第一次缙绅会议。参加者除领主杜马成员和教会领袖外,还有统领和小地主。沙皇一方面联合统治阶级的力量,另一方面对工商市民和农民进行“安抚”。此后缙绅会议陆续召开。缙绅会议的召集,人员的参加,都由伊凡四世决定。缙绅会议不是常设机构,也不具有司法、行政权力,它当时不过是伊凡四世借以实现其集权统治的工具。 1551年召开了有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通过了由西尔维斯特于1550年编纂的新法典。法典限制了领主和地方官吏的权力,使审判和治理权更加集中于中央。对中央机关也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过去的世袭领地机关,以管辖的部门为基础,分门别类建立了衙门。衙门的设立最早始于伊凡三世时期,但那时的衙门,多半以地域为基础,机构重迭,事务繁杂,办事效率低下。伊凡四世设立的衙门,使其成为一种国家制度,并且各衙门职责分明。它的出现打击了封建割据势力。 1556年,政府颁布军役法,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其做法是:推广伊凡三世时已实行的“领地制度”,即由沙皇授与领地作为报酬,广泛吸引中小贵族从军。这种获得领地的贵族即“服役贵族”,紧紧地依附于沙皇,成为沙皇对付领主世袭贵族的忠实有力的工具。伊凡四世对教会势力亦极力加以限制。俄国的僧侣不像脱离尘世的“活着的死人”。他们广占田地,并且从事商业和进行高利盘剥。伊凡主张没收教会土地,分配给服役贵族,但遭到以大主教马卡利为首的教会势力的坚决反对。结果,政府的计划只是部分地得以实现。1551年5月, 伊凡四世颁布一道诏令:没收自瓦西里三世逝世后由领主杜马分封给各主教和寺院的所有领地和土地。法令严禁教会不报经政府批准而获得新的土地。未经特许,王公不得将自己的领土出售或馈赠给教会。凡未经报批而转让给教会的土地,一律没收,充当军役领土予以重新分配。 上述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与此同时,伊凡四世的统治地位越来越巩固,他的专制主义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为了论证专制政权的合理性,伊凡列举了不少历史证据。他说,在俄罗斯“实行专制制度”是“神的意志”,“从弗拉基米尔大公为整个罗斯启蒙施洗以来……”,直到他本人的时代为止,一直就是“实行独裁”的。伊凡把专制政权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可以任意赐赏自己的奴隶,也可以任意惩处他们”。他认为,沙皇的权力应当是无限的,“主教”(神职人员)和“群僚”(世俗显贵)不应干预国事。(注:苏联科学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俄国文化史纲[M].商务印书馆,1994.130-131.)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阿达舍夫们的权力也日益加强,然而这是和伊凡加强君权的主张是不相容的。伊凡抱怨说,阿达舍夫和西尔维斯特“随心所欲地统治国家,夺走了我的国家,名义上我是国君,事实上什么也管不了。”(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M].商务印书馆,1986.69.)1560年4月, 伊凡四世终于以“反叛”的罪名解散了“重臣拉达”。在莫斯科召开的高级会议上,伊凡指责“重臣拉达”的领导者为“妖孽凶手”。西尔维斯特被押解到索洛维茨,囚禁终身。阿达舍夫临禁在尤里耶夫,不到两个月就因“热病”去世。 如果说在这以前伊凡主要是通过“重臣拉达”来领导国家事务,沙皇的意志还受到一些限制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沙皇就完全凭个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了。1562年,君士坦丁堡总主教的使节,将普世东正教代表大会批准莫斯科人使用沙皇称号权的决议送到了莫斯科。普世东正教会的领袖利用自己的权威把信奉东正教的莫斯科沙皇的权力神圣化,举行了隆重的礼拜仪式。伊凡不择手段地竭力提高自己的威望,从而确立了沙皇专制主义的统治。此后,历代沙皇不断地将其巩固、发展,历时三百余年。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