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苏日关系的一般状态与实质:苏日关系的两条线索 从与日本迅速签订中立条约,到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中立状态,不与日本发生正面军事冲突,是大战期间苏联与日本关系呈现出的一般状态。同时,从两个敌人的意识,到与美英结成同盟,再到考虑开辟远东第二战场的可能性以及最后废除苏日中立条约和对日作战,则是苏日关系的另一种真实存在。一般状态与真实存在的交织,反映出战时苏日关系的微妙。 尽管苏日之间有一纸条约规定了在集团对抗的大战中保持“中立”,但正如前文所述,双方都仅仅把这个条约作为某一时间为规避更大风险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大战中,苏联与日本的盟国在苏联领土上血拼,日本与苏联的盟友在亚太战场上激战,这种状态使敌与友的鸿沟模糊不得,也不容模糊。苏日不仅把对方视为敌人,而且做出了明确部署并且不乏相互冲突、彼此相犯的事实。尽管这不是大规模的战争形式,但两国之间掩盖在“中立”面纱下面的谋划与行动,同样充满火药味道。 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后,伴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日本军、政两界数次提出和讨论进攻苏联的计划。1942年2月18日,日本“总体战研究所”向日本政府提交了对苏战争战略纲领,其中提出:“在对苏战争情况下,利用敌人战争的主战场的战略形势,在远离主要作战基地的地方,实施最强有力的第一次打击,迅速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部队,力图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军事交锋,然后占领重要地区,进行持久战。”(33)根据陆军总参谋部制定的进攻苏联作战计划,第一阶段在满洲里集中使用30个步兵师,4个航空师和近1000辆坦克。主要打击计划放在伏罗希洛夫(乌苏里斯克)方向,并最终占领全部沿海地区(34)。1942年3月7日,帝国大本营和内阁联合会议形成的《对国际形势和所能达到的军事后果的评价》指出:“美国和英国……将希望苏联以其行动牵制日本,或者直至参加对日作战;当前,美国和英国可能希望在苏联东部秘密建立进攻日本的基地。”“考虑到世界大战的严重性,苏联将力图巩固与美国和英国的合作;其基本注意力将放在对德战争上;当前,苏联将力求保持已有的对日态度,它没有按美国和英国的要求加入对日作战;如果苏德战场的局势在春季攻势时变得有利于苏联,而日本的军事实力由于美国和英国的军事行动受到削弱,那么就不排除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可能性;如果苏联认为使用军事力量对日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将出现不小的危险性,即苏联在自己的领土上提供给美国若干军事基地以对日本实施突然打击。”(35) 前文提及,日本武装力量多次直接对苏联舰艇和运输船采取行动。这些行动虽然不是大规模的,但无疑起到了某种警示作用,提示苏联存在着日本与德国勾结进攻苏联的可能性。苏联虽然对此没有做出激烈的公开反应,并不代表敌视日本的程度没有增加。 日本准备进攻苏联的计划很快传到了莫斯科。美国军方在大量情报基础上判断,日本迟早会进攻苏联,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初期它暂时避免与苏联发生冲突,但随着德国1942年新攻势的开始,日本加入纳粹德国对苏作战的可能陡然增加。1942年3月12日,在与罗斯福总统会谈之后,李维诺夫大使向莫斯科报告:“美国政府得到消息,希特勒对日本寄予厚望,能把日本对我们的进攻同德国的春季攻势联系在一起。”(36)斯大林对日本的看法非常明确,他在4月23日对美国新任驻苏大使斯坦德利说:“我们的情报显示,日本人正向北方调动补充力量。我们不相信日本人没有做什么反对我们的事情的保证,并且我们也在采取相应措施巩固我们的东部国防。”(37)10月6日,他又对来访的布莱德雷将军表示:“日本人多次向我们保证,他们不想破坏这个条约。但我们这里甚至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个保证。日本人将有可能破坏这个条约并随时进攻苏联。现在日本和苏联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称之为武装的和平。”(38) 斯大林所说的“武装的和平”,放到当时的环境下理解,实际上就是一种临战状态,或者是“高度戒备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正像斯大林所说,苏联不会削弱反而会加强远东的国防力量。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在远东保持着32~59个步兵师,10~29个航空兵师,约6个师又4个旅的国土防空军,总兵力100万~150万人,8000~16000门火炮,2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000~4000架飞机以及100余艘舰艇。换句话说,苏联把自己15%~30%的武装力量配置在了远东(39)。这也是对日本进攻企图的一种震慑。难怪日本人很快发现,他们期待中的远东和西伯利亚苏军人员的大幅度缩减并没有发生(40)。 苏联既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落笔签字,它实际上已经参加了对包括日本在内的法西斯集团的全面战争,只是没有公开宣示而已。面对日本对苏进攻的秘密准备,苏联既要正视,更要有所应对,这其中包括与盟国就对日战争的相互合作问题进行磋商。1942年5月30日,罗斯福在与到访的莫洛托夫会谈中提出美国飞机经过阿拉斯加运送物资到西伯利亚的问题。莫洛托夫当时表示“这条线路对苏联东部地区来说很好,但对西部地区它太远了”(41)。这个建议最初是由美国大使斯坦德利一个多月前向斯大林提出的,斯大林当即表示“研究这个问题”。6月4日,斯大林电告莫洛托夫,可以开通阿拉斯加至远东通道,但“只可以同意部分轰炸机经过阿拉斯加和远东飞来苏联。”同时一贯严谨的斯大林也想好了对付日本人的理由:“这件事不涉及日本,因为不是用于和它们作战,而是和德国作战。”(42)但事情的进展很快突破斯大林划定的框框。6月17日,罗斯福致电斯大林,告知“在太平洋北部地区和阿拉斯加地区正在发展的局势提供了确实证据,表明日本政府可能采取步骤对苏联滨海各州进行军事活动”;同时提出了美国的应对方案:“美国准备用美国空军帮助苏联,只要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为它提供合适的降落机场。”一周后,罗斯福再次致电斯大林,就开通阿拉斯加——西伯利亚航线和在西伯利亚地区修建机场阐明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除了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增加武器装备数量和种类外,美国总统还特别强调:“万一日本攻击苏联滨海各州,这样一条西伯利亚航空线可以使美国迅速把美国空军部队调到后一地区(海参崴地区),以便前来援助苏联。”经过了十多天思考之后,斯大林7月1日回电罗斯福:“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见,即最好把飞机从美国取道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运往西部前线。有鉴于此,苏联政府已经发出必要指示,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现在正在西伯利亚进行的接收飞机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整修现有的机场并给它们补充相应的设备。”(43)斯大林的回复很策略地没有提及海参崴和滨海地区,只是说“西部战线”,显然他在避免涉及日本。然而谁都明白,阿拉斯加——西伯利亚航线的开通和西伯利亚机场的建成,在对日作战上所发挥的作用,丝毫不比西部战线小。 7月11日,苏美两国签署了《反侵略战争中相互帮助的原则协议》,明确了美国继续向苏联提供国防物资、国防服务和国防信息;苏联继续促进和加强美国国防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供物资、服务、优惠和信息(44)。这个协议更为明确地把两国联结在反对共同敌人的同盟当中了。协议中所指的侵略,应该包括威胁到两国国防的所有侵略国家,尽管协议中没有提及德国和日本,但正是这种泛化的处理,把一国的敌人变成了两国的共同敌人。 此后,不管是8月份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哈里曼,还是10月份美国将军布莱德雷访问莫斯科时,都与斯大林谈及在苏联远东地区建设美国空军可以利用的机场问题。斯大林仍然没有表示反对。他同意布莱德雷将军对远东空军设施进行视察(45),还与哈里曼为将来美苏共同轰炸日本而干杯。 不过这种“和谐”的气氛在1942年年底至1943年年初出现了一次明显的波动。当时正值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罗斯福根据他得到的情报和对日军动态的分析(46),认为在德国的要求下,日本很有可能乘机在远东发动对苏进攻。他在1942年12月30日给斯大林的电文中以“万一日本在远东进攻俄国”为前提,表示“准备在实际可行的最早时间内用一支约有100架四引擎轰炸机的美国空军在那个战场帮助您”,条件是“只要苏联当局提供某些供应品和装备,并事先准备好适当的作战设施”。同时罗斯福还建议两国军事人员立即开始讨论相关的具体问题,并授权布莱德雷将军“代表美国探讨在远东战场上苏美联合作战的每一个方面”。斯大林在1943年1月5日的回信中,对罗斯福主动提出给予苏联的飞机援助表示感谢,但对美国只愿意把这些飞机用于远东战场表示了异议:“我必须说,目前我们需要飞机的帮助,但不是在远东,因为目前苏联在那里没有战事,而是在对德国人进行最残酷的战争的战场上,就是在苏德战场上。”如果这些飞机能用于苏德战场,“那将在我们对希特勒斗争的最重要部分起到显著作用”。罗斯福不得不又进行了解释:“我们关于100架飞机的建议指的是万一日本和俄国真正爆发战争时会产生的一种局面”,相应的其他建议,也是“为应付一种可能性而预先做出的防范性的计划”。罗斯福再次急切地表示,应当“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有关视察以及由布莱德雷将军同苏联军官们进行讨论”,其理由是“只有通过这种初步的视察和预先计划,才有可能在西伯利亚万一爆发战争时给予相当迅速的援助”。最后他再次提议苏美两国军事人员“毫不迟疑地前往远东进行视察和参与讨论”。斯大林也再次强调了苏联需要美国飞机的地方不是远东而是苏德战场,同时对罗斯福急于让布莱德雷开始视察,很不客气地表示“困惑莫解”:“十分清楚,只有俄国人能够视察俄国的军事目标,正如美国的军事目标不能由别人,而只能由美国人视察一样。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容许丝毫含糊。”(47) 显然,斯大林已经把问题提到了怀疑美国试图侵犯苏联军事安全的高度,罗斯福也就不好再坚持了。置身当时战局当中的斯大林,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决定着整个苏德战场态势发展的斯大林格勒会战,调动一切手段确保会战胜利,应当说是正确的选择。罗斯福缺少对苏德战场紧张、残酷交战的亲身体验,从美国的战略角度出发,希图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做一些预防性准备和安排,所提出的建议虽然合理,但未必切合苏联当时的实际。此后,随着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变化,苏美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进一步交涉。在同年11月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当着罗斯福和丘吉尔的面,对“还不能把苏联的力量和美英的力量联合起来对付日本”感到遗憾。他透露说,“苏联在西伯利亚的军队用于防御目的是够用的,但是如果发动进攻,还必须把兵力再增加三倍。”斯大林第一次当面向美英领导人明确表示,一旦击溃德国,“那时就是一条反对日本的共同战线”(4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