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 这是近年来世界史学者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工矿区的流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时,因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而引起劳动力配置改变造成的人口大变迁”。这是王章辉、黄柯可等学者在其刚出版的专著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下的定义,指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值得肯定的进步潮流(注:王章辉、黄柯可、周以光、肖辉英:《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 300页。)。该书通过英、法、德、美等国农村人口流动的轨迹,总结出值得注意的经验教训:第一,英、法、德、美等国尽管人口的流动基本上是自发的,但政府的政策对此也不无影响。英国和德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对定居法的修改和停止执行、德国农奴制的废除都消除了人口流动的障碍。英国的圈地法,美国内战时解放南方奴隶的宣言和《宅地法》,以及各国行政的集权化等等政策措施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注:王章辉、黄柯可、周以光、肖辉英:《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第7页。)。即是说, 政府如果不取消限制农民流向城市的法律障碍是不能促进人口流动的;第二,通过对人口流向“个案”的分析,概括出农村人口流动的一般性规律:人口流动的方向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数量变化一般与城市经济的繁荣程度密切相关,当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兴旺发达时,就业机会增多,农村人口流入的数量也增多;人口流动总是由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同时当城市人口的比例达到顶峰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在80-90%),各国都出现城市人口向农村回流的趋势(注:王章辉、黄柯可、周以光、肖辉英:《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第9页。);第三,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社会条件不同,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的速度也是不同的。相对而言德国城市化速度快一些,法国慢一些,因此不能生搬硬套别国的模式;第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城市化中的问题政府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才能使人口流动健康有序进行。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城市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和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城市化不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反过来也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完成。这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赞同的观点。在城市化研究中学者们一般关注两个问题: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城市化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李庆余、周桂银等学者总结出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城市化扩散使市郊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郊区的崛起和蔓延产生了巨大的多中心的都市地区,都市地区间互相交错导致集合城市的出现”(注: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第130页。)。 王旭在《工业城市发展的周期极其阶段性特征》一文中指出:世界高度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经验证明,城市化要经历发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城市人口比重超过10%后逐渐加快;当人口比重超过20%时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加快的趋势,这种趋势一直要持续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能减缓;此后为第三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停滞或略有下降的趋势。作者认为这是一条适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普遍规律(注:王旭:《工业城市发展的周期极其阶段性特征》,《历史研究》1997年第6期。)。承认并掌握这一规律, “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本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以便采取符合该阶段的城市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总体趋势和不同阶段来制定符合实际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注: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74页。)。 在克服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时,“大都市区化”开始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即不是人为控制大中城市居多的局面,而是以这些城市为依托,在其周围发展小城镇,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功能和效益。与大都市区化并行的是郊区的长足发展。美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郊区迁移时,城市化比例在50%左右(注:王旭:《工业城市发展的周期极其阶段性特征》,《历史研究》1997年第6期。)。城市化发展的这种规律是值得注意的。 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流动人口在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及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还会引起城市什么样的变化,是学者们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城市化和解决城市问题方面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经验和教训呢?《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一书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通过英、法、德、美等国城市化的教训,指出中央和地方当局在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弊端的治理、改善城市环境和卫生条件、缓解居民住房拥挤、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及其他公用设施、整顿吸毒、卖淫、抢劫等社会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林广通过对美国纽约市哈莱姆贫民区人口流变的考察得出一些有意思的观点。他在《从人口流变看纽约市哈姆莱贫民区的成因》一文中提出:城市人口数量、质量、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都和城市命运密切相关。而人口的流变必将引起上述诸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发展。如果人口流变有利于改善人口诸因素,就能促进城市发展,反之,它将对城市发展起负面作用。比如,合理的劳动力技术构成有助于城市发展,而同一层次的劳动力过多势必造成某些社区、某些部门的就业危机;高质量人口流入城市能改变人口知识结构,使城市对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促进技术革新和产品换代,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反之将制约城市发展;人口年龄构成对城市也有重要影响。适量青少年流入城市,会使城市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经济发展有潜力,但倘若管理不善,青少年也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注:林广:《从人口流变看纽约市哈姆莱贫民区的成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