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更 工业革命既包含广泛地使用新的生产技术、改变工业资本的配置,又包含生产组织形式的变更。工业革命初期,英国经济增长中的一部分(也许是大部分)可直接归因于生产组织管理的变革,有人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创新也许要算是基本生产组织方面的变革了”(注:小乔治:《管理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0页。),而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并不需要大量增加投入。 一个部门的革新对相关的部门造成压力,产生了“瓶颈效应”,解决矛盾的办法有及时改变劳动力和资本在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迅速实现技术革新、进一步改变生产组织形式。改变劳动力和资本配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革新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通过改变生产组织形式解决问题才是切实可行的。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工厂制的产生和应用。在纺纱和织布中率先出现了技术革新和工厂制,与之相匹配的梳棉、净棉、整染等辅助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随之在其他行业出现。工厂制实现了对生产的集中管理,减少了生产管理费用;工厂制又可以保证对机器、厂房的充分使用,节约固定资本投资。此外,工厂制在减少原料储备和产品积压方面的作用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工厂制下,科学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阿克赖特是早期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他“在经济史上享有他的位置。他不是发明家:他至多不过是整理、组合和利用他人的发明物而已……他从工程师和商人那里取得了他们的主要特点,但为的是把自己特有的面貌加上他们的特点,即:企业的发起人、生产的组织者、人的领导人。他代表一个社会阶级和一种经济制度”(注:芒图:《18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84页。)。阿克赖特因而成为时代的象征。市场调查和预测、 有计划的厂址选择、按工作流程的需要进行机器布置研究、制定生产标准、编制生产计划、部件标准化、职工训练等科学管理的内容逐步被采用。 陶瓷工业清楚地说明工业革命是怎样通过改变生产组织形式来实现的。陶瓷制造是英国最古老的工业之一,陶瓷的大小、形状、装饰图案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设计出来的,各个生产步骤都安排在同一家作坊里进行,进行分工以便把生产过程分为若干具有连续性的步骤,使工厂只要有一名全能工人就可实现统一管理,减少生产管理费用。到1787年,在斯塔福德郡已经出现了小型陶瓷工厂,陶瓷生产从小作坊生产过渡到工厂生产。 在陶瓷工业中,最早使用专业化原则进行生产的是约瑟夫·韦奇伍德,他根据产品的类型划分成实用器皿、装饰用品、墨绿瓷器、黑色瓷器等不同的车间,在每个车间里,他又根据工人各自的技能划分工程,1790年约有160 名在“实用器皿”车间的工人被安排从事以下工程:泥釉工、粘土搅拌工、陶坯旋制工、盘子制作工、碟子制作工、凹形器皿冲压工、搬运工、素坯炉司炉、浸制工、釉干炉的装炉工和司炉、女彩磨工、彩绘匠、上釉工和镀金匠,另外还有运煤工、造型工、制模工、烧箱工和桶匠。通过分工能合理配置劳动力,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斯密是第一个将实践中早已出现的通过分工改变生产组织形式的做法升华成理论的人,他用扣针生产为例进行了说明:一个劳动者如果没有受过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20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在将扣针的制造分为18种操作步骤之后,一个雇佣10个工人的小厂一日也能成针12磅。他得出来的结论是:“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页。)斯密进一步指出,有了分工, 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注:这种现象在一些学者那里被描述成“学习曲线”,即从事一种产品生产的人不仅能够生产出这种产品,而且可以在生产这种产品的同时获得学习收益,即增加生产这种产品的技能,提高生产效率。);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因此,通过改变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在英国工业革命初期是节约资本的有效途径。英国工业革命并不完全是靠增加投资来实现的。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需求的迅速增加是在19世纪30年代之后才出现的。马森指出,“直到19世纪中期,在很多工业领域,工业化主要意味着小规模企业的扩大。”(注:马森:《英国工业增长》( A.E.Musson,The Growth of British Industry),纽约1978年版,第63页。)在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实现了全面的技术革新,真正的机械化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从棉纺织工业开始的。棉花的年均消费量可以证明这一点:1800-1809年间为5,940万磅、1810-1819年间9,340万磅、1820-1829年间15,240万磅、1830-1839年间32,080万磅、1840-1849年间为52,630万磅、1850-1859年间79,630万磅(注:根据米切尔和迪恩编的《英国历史统计摘要》(B.R.Mitchell and Phyllis Deane,eds.,Abstract of British Historical Statistics )剑桥1962年版的有关数据计算。)。所以,“到法国战争末期, 工业革命并没有经历投资率的迅速上升”(注:克拉夫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增长》(N.F.R.Crafts,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牛津1985年版,第77页。),19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需求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因为固定资本扩大引起的。但在这一时期的英国已经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经济大国,拥有足够的资本可以满足工业部门对资本的需求。 由此可见,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工业部门对资本的需求并不大,它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增加的,它主要是靠自身的积累来实现的。这个结论不仅有助于认识工业革命在英国的情况,对认识现今第三世界国家资本市场运行的特征也有参考意义。从资本的角度进行研究,我们可以赋予工业革命这一老课题新的涵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