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交食推步法》 《交食推步法》[29]共分两卷,是以正统丁卯年(明正统十二年,李朝世宗30年,1447年)的日月食为例而编写的关于日食(上卷)和月食(下卷)的推步方法,书前另有《算学发蒙》一篇,介绍了历法计算中使用的筹算法则,其中包括开平方。书首有李纯之所写的序一篇,署名日期是“天顺二年正月”(李朝世祖4年,1458年)。其中指出,包括算学部分在内的这部著作“皆我世宗大王所作也”。由于书中取正统九年(李朝世宗27年)为历元,推算的又是正统十二年的交食,所以,其写作年代当居于两者之间。后来,李纯之奉世祖之命,对该书进行了注释,以正统十二年的交食计算为例,更加细致地阐述了交食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这部著作,目前尚无专门研究,笔者将重点揭示其在吸收中国历法知识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写这部著作的同一时期,先后有《七政算·内篇》和《七政算内篇丁卯年交食假令》两部著作问世,世宗大王在书中所使用的方法并非取自它们,在历元和应数方面也作了较大的改变。例如,在历元的取法上,《七政算·内篇》是按《授时历》,取至元辛巳(1281年)为元,而《交食推步法》则取了一个非常近的历元--正统甲子年(李朝世宗27年,1444年)。《交食推步法》最大的一个改变在于推算方法方面,鉴于《七政算·内篇》和《授时历立成》等著作中“立成诸数浩繁不便于观览”[30]的问题,该书在研究太阳盈缩差、月亮迟疾差和加减差等立成表以及《授时历》造术方法的基础上,推出了其中各项目的一般推求公式。这样,在计算迟疾、盈缩差等项目的过程中就不必取查立成表,而只需按照公式直接计算即可。从实质上来讲,这项工作就是总结出了《授时历立成》中各项内容的推求公式。 以太阳盈缩差的计算为例,《授时历》“又术”的推算方法为:“置入限分,以其日盈缩分乘之,万约之为分,一加其下盈缩积,万约为度,不满为分、秒。”其中盈缩分、盈缩积都要从《授时历立成》的“太阳冬至前后二象限盈初缩末限”和“太阳夏至前后二象限缩初盈末限”表中去查。《授时历》中只给出了表格,而没有说明表中的各项目的数据是如何推出的。《交食推步法》中则总结出了相应的公式: 盈缩加分=【[(0.0093×积日)+4.9293]×积日】-510.8569 (盈初缩末限) 盈缩加分=【[(0.0081×积日)+4.4281]×积日】-484.8473 (缩初盈末限) 盈缩积=【[(0.0031×积日)+2.4600]×积日】-513.3200 (盈初缩末限) 盈缩积=【[(0.0027×积日)+2.2100]×积日】-487.0600 (盈初缩末限) 式中的“积日”与《授时历》中“初末限”的意义和取法都相同,此外取整数入算,在末限者均反减半岁周入。按照“又术”,最后盈缩差的求法为: 盈缩差=[(入限分×盈缩加分)÷10000+盈缩积]÷10000 式中的“入限分”为“积日”的零余部分。 如果用三差法、“又术”法(查立成表)和上述方法(我们称之为“新推法”)对正统十二年八月朔望的盈缩差进行计算(积日=88日,入限分=5321.09分),则可看出,“新推法”与“又术”法所得的结果是完全相同,与三差法的结果却小有差别(表3)。 对于月亮迟疾差的推求,《授时历》“又术”的求法是: 迟疾差=【[(迟疾历全分-迟疾历日率)×损益分]÷820.08】±迟疾度 对此,《交食推步法》中也推出了上式中各项值的以下计算公式: 限数=迟疾历全分×12.1939(限数>84时以168减之) 迟疾历日率=限数×820.08 损益分=(限数×0.000975+0.057175)×限数-11.081575 迟疾度=[(0.0325×限数+0.0281)×限数-11.11]×限数 其中,每日的月行限数被取作12.1935,比《授时历》和《大统历》约取作12.20的值要精确。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对正统十二年八月朔和望的迟疾差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新推法”和三差法推出的结果比较接近,但与“又术”法求出的结果却有较大差别(表4)。这一点也许同该书对日限数的改变有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