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二战全面爆发初期的英苏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向冬梅 徐德荣 参加讨论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英国张伯伦政府下台,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为英苏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新的契机。 6月4日,丘吉尔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尽管我们失利, 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14〕英国终于走上了坚决抗击法西斯的道路。
    从丘吉尔上台到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英苏关系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年5月10日至7月下旬,两国关系呈缓和状态。
    丘吉尔政府首先从打破英苏贸易关系的僵局入手。5月20日, 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通知迈斯基,英国决定派克里普斯以“负有特殊使命的全权代表”身份去莫斯科,直接谈判贸易问题。然而,苏联对此反应十分谨慎,极力缩小克里普斯赴苏的政治影响。5月22日, 苏联发言声明,指责英国在苏芬冲突中采取敌视苏联的立场,缩减和限制对苏贸易,“这一切都无法使谈判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15〕。迈斯基表示,克里普斯只能以普通大使身份去莫斯科讨论贸易问题。英方只好让步,于6月5日任命克里普斯为驻苏大使。
    法国败降后,丘吉尔加快了改善对苏关系的步伐。6月25日, 他致信斯大林,指出:英苏应抛开社会制度的差异和过去的互不信任,就欧洲问题进行充分磋商。英国领导人如此积极主动地接近苏联是前所未有的。7月1日,克里普斯拜会并提醒斯大林:“德国正力图称霸欧洲……这对于英国和苏联都是危险的。因此两国应商定一个防御德国以自卫的共同政策及重建欧洲均势的办法。”〔16〕斯大林则表示,他“看不出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称霸欧洲的危险,更看不出德国可能鲸吞欧洲的危险”,他“并不认为德国的军事胜利威胁了苏联以及它和德国的友好关系”〔17〕。可见,斯大林还无意接受英国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和行动。丘吉尔政府欲改善对苏关系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第二阶段,从1940年7月23日至10月9日,因波罗的海三国问题,英苏关系又呈紧张状态。
    当德国在西线节节取胜之时,苏联完成了建立“东方战线”的行动,于8月初正式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并入苏联版图。 英国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认为“与德国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性质毫无二致”〔18〕。英国冻结了三国存放在英国的黄金,扣留了24艘爱、拉籍船舶。苏联则冻结了英国在三国的资产,并向英提出抗议,被英国拒绝。两国关系骤然紧张。直至10月9日英向苏建议, 推迟六个月研究有争议的波罗的海三国问题,重开贸易谈判〔19〕,双方的争吵才暂告终止。
    第三阶段,从1940年10月9日至1941年2月1日, 英苏关系有所缓和。
    就在英苏为波罗的海问题争吵不休时,希特勒开始执行“海狮计划”,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随后又在大西洋上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给英国造成严重损失。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结成军事同盟。 希特勒还在巴尔干展开政治和军事并用的攻势,不仅威胁到英国在近东的利益,也威胁到苏联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迫切希望与苏联改善关系,苏联也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9月30日,《真理报》就德意日三国条约发表社论指出, 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战争的加剧和战争范围的扩大”。10月5日, 《真理报》登载来自伦敦的一篇通讯,详细报道了塔斯社记者参观伦敦高射炮营的情况,对英国抗战作了赞赏性介绍〔20〕。英国抓住时机于10 月9日正式作出和解的表示,要求停止关于波罗的海三国问题的争执。
    10月22日,克里普斯向苏联正式递交了一份颇为全面的备忘录,内容包括发展双边贸易、英向苏提供防务物资、英事实上承认苏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吞并、签订英苏互不侵犯条约、战后安排等问题〔21〕。该建议使英国对苏接近政策达到顶峰,但遭到苏方的冷漠对待。
    11月11日,莫洛托夫访问柏林,克里普斯很是震惊,他立即要求苏方对英国建议予以明确答复。苏方对英国10月22日建议表示拒绝〔22〕。此事并非偶然,因为苏正与德、意在多瑙河地区进行合作,组建了多瑙河委员会〔23〕。对此,英向苏提出了抗议。
    在英国的一再要求下,莫洛托夫于1941年2月1日正式答复英方, 10月22日建议“不能作为调整英苏关系的基础”〔24〕。至此, 丘吉尔政府对苏接近的努力又一次受挫。
    第四阶段,从1941年2月至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英苏关系冷淡。
    莫洛托夫正式拒绝英国建议,使丘吉尔很失望,认为此时“追求苏联人没什么好处……唯有事实能说服他们”〔25〕。丘吉尔政府开始对苏联持明显的“严格保留”态度。
    但是,随着德国进攻苏联危险的日益迫近,英对苏态度又发生了某些积极的变化。丘吉尔于4月3日给斯大林写了一封短信,通报了德将攻苏的情报。丘吉尔要求克里普斯亲自将此信转交斯大林,以期引起斯大林的特别重视。新任外交大臣艾登还在给克里普斯的附信中加了一些说明,强调英苏“成立类似联合战线的组织是有利的”〔26〕。但该信迟至4月19日才被送到苏副外长维辛斯基手中。
    4月5日,德意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巴尔干形势危急。英向苏多次发出警告,均被苏方拒绝。
    进入6月份,形势更加险恶,德国进攻苏联的军事部署趋于完成。 英方多次警告苏方德军正在向苏联边界集结,并表示如果苏遭攻击,英愿派一个三军代表团去苏联,向苏提供战略物资〔27〕。然而,英国的多次善意警告,没有引起苏联的足够重视和积极反响。斯大林认为,这是“用德国吓唬我们,用苏联人吓唬德国人”的鬼把戏,意在“唆使我们互相敌对”〔28〕。6月14日塔斯社发表声明, 把英国的警告说成是“谎谬的谣言”,“是反苏反德力量的笨拙宣传伎俩”,旨在进一步扩大战争〔29〕。
    可见,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英、苏并没有因为世界战争即将扩大而走到一起,相反,两国关系处于一种十分冷淡的僵持状态。直至6 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后,苏才从迷雾中清醒过来,英苏关系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