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吉伦特派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2)
另一方面,瓦伦事件也使原来统一的资产阶级开始了分裂,一部分资产阶级革命者,首先是吉伦特派,从立宪君主派中分化出来,转而倾向共和,成为共和派,并倡导了第一次共和运动。 瓦伦事件发生后,布里索就在其主编的《法兰西爱国者》报上连篇累牍刊载指责路易十六叛国行径的文章。6月22 日的《法兰西爱国者》报激烈地抨击国王:“路易十六已经亲手破坏了自己的王位。”6 月23日,这家报纸继续刊登攻击国王的文章,明确断言:“在背弃了誓言之后,国王与宪法是不相容的了。”(注:刘宗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980年版,第21页。)吉伦特派的理论家孔多塞,作为当时最先进、最积极的思想家之一,在国王叛逃事件发生以后不久,发表一篇题为“共和国”或“国王有必要做自由的保护者吗?”的文章,在此文中,他认为自由无须国王保护,公开提议共和国的可能性。(注:伯林盖姆《孔多塞传》英文版,波士顿,1930年版,第102、107页。)后来又在另一篇文章中公开宣布:“我不反对一个伟大共和国的存在。”(注:伯林盖姆《孔多塞传》英文版,波士顿,1930年版,第102、107页。)孔多塞还在新创办的《共和主义者》报上连续撰文, 宣传共和。不仅如此,他还到社会俱乐部发表宣传共和的演说,鼓动民众反对王权。布里索还为群众的马斯校场集会签名起草了一份请愿书“……鉴于把政权委托给虚伪的叛徒和逃亡者与国民的威严和利益是相悖的,要求国民议会以人民的名义接受路易十六六月二十一日的退位诏……”。(注:汤普森《法国革命》英文版,纽约,1985年版,第209、219、256页。)在吉伦特派的带动下,第一次共和运动蓬勃兴起,席卷了巴黎,震动了整个法国,人民以各种形式抨击路易十六和君主制,提议共和制,巴黎各资产阶级主要报刊竞相刊登反对国王、要求共和的文章,巴黎的民众集会、请愿,要求废黜国王,外省也纷纷向制宪议会递交请愿书,要求路易十六退位。这次运动后因立宪君主派镇压马斯校场群众集会而告失败,但它打击了国王和君主制,也削弱了立宪派,使共和思想开始在人民心中生根,共和派也在人民中树立了威望,为以后第二次共和运动和8月10日人民起义打下了基础,为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铺平了道路。这里应该提一下的是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并未参与这次运动。 三 1791年10月,路易十六批准了《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在法国正式确立,路易十六成了合法的资产阶级立宪君主。但是,吉伦特派并未放弃共和制,并仍为之作不懈努力。 首先,吉伦特派采取迂回方式,通过打击流亡贵族和反抗派僧侣这两个专制君主的羽翼,从而打击王权,动摇其封建统治基础。这也是当时资产阶级所面临的两个最凶恶的敌人,流亡贵族聚集在法国边境,进行反革命宣传,并策动国内贵族、军官叛乱;同时,他们还依靠德意志诸侯们的支持和帮助,组织反革命军队,准备反攻回国镇压革命。反抗派僧侣也在国内利用宗教,制造混乱,进行反革命宣传。于是,吉伦特派便首先在立法议会发言中指出:“从今以后,任何调解的办法都没有用处。请问,以前一再宽宥,结果怎样?你们越宽大,敌人越猖狂,只有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才会停止破坏活动。不是他们胜利,就是我们胜利,事情只能这样,谁看不到这个明显的事实,我认为他一定是政治上的盲人。”(注:米涅《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131、112、131页。)正是在吉伦特派的努力下,立法议会于11月9日和11月29日通过了关于严厉惩治流亡贵族和反抗派僧侣的法令。 11月9日法令:所有在1792年1月1 日前仍不回国的流亡贵族将被宣布是阴谋家,他们将被判处死刑,其财产要被没收。 11月29日法令:一周内不宣誓的僧侣将要被剥夺权力,被各自所在郡的行政机关驱逐出境。 这两个法令先后被议会通过。它一方面是为了打击资产阶级所面临的凶恶敌人,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借此打击国王。因为贵族和僧侣是封建统治的两个支柱,如果路易十六批准法令,则打击王权的羽翼,动摇君主制;如果否决法令,则会增加人民对路易十六的不信任。结果,路易十六利用否决权否决了这两项法令,国王和君主制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更加降低了。 其次,在打击流亡贵族与反抗派僧侣的同时,吉伦特派又开始进行战争宣传,这也是打击王权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借用战争来“检验国王的忠诚”即通过一场对欧洲封建君主国的战争,暴露路易十六反对革命的真实面目,从而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这也是吉伦特派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动因。《法国革命领袖》的作者汤普森曾剖析道:“如果他们领导战争,那么,胜利了他们将成为形势的主人,可以控制宫廷的行为。他们相信结果会是这样。如果他们失败了,也能够把人民的怨恨转向反对宫廷并且在君主制的废墟上建立共和国。”(注:汤普森《法国革命领袖》英文版,纽约,1988年版,第84、75、80页。)当时反对进行战争的罗伯斯庇尔也说:“布里索希望借助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注:汤普森《法国革命》英文版,纽约,1985年版,第209、219、256页。)吉伦特派的领袖布里索也曾明确地表示过这一意图:他曾说服让索内和加代“在法国建立共和国、消灭君主制的最好途径是进行一场伟大的战争。”“宣布一场战争将会促使国王的下台。”(注:莫尔斯·斯蒂芬斯《法国革命史》英文版, 纽约,1901年,第38、49、101页。)当然,吉伦特派并不是为了建立共和国而要贸然发动一场对外战争。实际上,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君主国便蓄意干涉,1791年8月27日奥皇利奥波德与普王威廉二世在皮尔尼兹会晤,发表对法国人民和革命者的战争宣言《皮尔尼兹宣言》。另外,流亡贵族也聚集在法国边境的科布伦茨,进行反革命宣传,策动国内贵族反叛,并集资购买军火、武装军队,随时准备反攻倒算。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吉伦特派才开始在议会内外呼吁战争,并想借此而推翻君主制。在布里索和他的朋友们的宣传、鼓动下,不久整个巴黎、整个法国都行动起来了。一致要求对外战争,只有罗伯斯庇尔的雅各宾派反对战争。路易十六也愿意发动战争,他希望法国在战争中失败,他可以在欧洲封建君主国的支持下重新恢复专制君主制。于是1792年3月,路易十六任命吉伦特派组阁, 主持对外战争事务。4月20日法国对奥宣战。 后来历史的发展也确乎如吉伦特派所预料,路易十六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他消极抵抗外敌,却把法国的军事情报出卖给奥地利,致使法国一再败北。于是法国人民愤怒了,路易十六和君主制在法国同时遭到覆灭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