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吉伦特派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 宋严萍 参加讨论


    路易十六为了达到发动战争的目的,任命主战的吉伦特派内阁。战争爆发后,王室对吉伦特派的激进行为已不能容忍,于是6 月份解散了吉伦特派内阁,重新起用斐扬派。国王的这一行径,激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6月20日在桑泰尔领导下, 巴黎人民冲进立法议会和杜伊勒里宫,抗议爱国的部长们之被撤职,抗议军队之按兵不动,抗议国王之不批准法令。接着吉伦特派领导的第二次共和运动便蓬勃兴起。7月3日,韦尼奥在议会发表了那篇著名演说:“正是以国王的名义,法国公爵试图煽动整个欧洲宫廷反对法国;正是为了维护国王尊严,皮尔尼兹条约被签署,维也纳和柏林之间的可怕联盟被建立;……正是为援救国王,流亡贵族哀求且被用于奥地利军队,并且准备损害祖国……正是在国王名义下,自由才被攻击……”(注:莫尔斯·斯蒂芬斯《法国革命史》英文版, 纽约,1901年,第38、49、101页。)韦尼奥还说“……现在让我们来看宪法第二章第一节第六条:‘如国王率领军队并指挥武力来反对国家,或对于用其名义实行这一企图者,不正式表示反对时,即视为已放弃王位。’”(注:马迪厄《法国革命》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294、314、319页。)在历数了国王对法国的安全造成的危害后,韦尼奥以疑问口气向议会提出:路易十六是否应受这项宪法条文的制裁?7月9日,布里索更明确地说:“我们所面临的是过去几个世纪从未有过的最大危机,祖国已陷于危急,不是因为缺乏军队,不是因为我军不勇敢,国防不巩固,资源不充足……不是的,祖国陷于危急,是因为有人使祖国的力量瘫痪了。是谁呢?只有一个人,就是宪法规定的国家元首,就是卑鄙无耻的谋臣们使他变成祖国敌人的那个人!……国民成了这个宫廷的玩具。这是我们当前局势的奥秘所在,是罪恶的根源,应该首先从这里下药。”(注:米涅《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31、112、131页。)在吉伦特派的大力宣传下,共和运动再次席卷整个法国。巴黎各区和外省如马赛、安热、第戎及蒙俾利埃等地都送来了请求国王退位的请愿书。国王的威望消失殆尽,在7月14日结盟节上,人们高呼“国民万岁”而不再是“国王万岁”。到7月下旬, 群众运动进一步高涨,巴黎各区广泛开展了要求废除国王和实行普选权的运动。此时已转变为共和主义者的罗伯斯庇尔也在雅各宾俱乐部呼吁要废除王政,建立共和国,制订一部新宪法,并且在巴黎准备一次武装起义。
    1792年8月10日凌晨,巴黎警钟长鸣,起义开始了。 起义群众攻下了王宫,并迫使立法议会宣布国王停职,召开普选的国民公会,起义胜利了。
    由于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其政治观点只是要打倒专制,建立共和,让革命限制在资产阶级革命范围内,反对“无政府状态”,所以基本上没有参与8月10日起义的领导工作。但是,当起义发生后,他们也并未予以反对,而且起义结束后,又与雅各宾派一起继续为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尽自己的力量。吉伦特派的康邦在8月22 日说:“人民不愿再有王政,让我们使王政恢复成为不可能吧!”(注:马迪厄《法国革命》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294、314、319页。)9月21日,普选的国民公会开幕,在“废除王政”议案表决时,吉伦特派议员无一例外,全部投赞成票,确保了废除君主制议案的顺利通过。罗兰在当天发给各郡行政机关的通令说:“先生们,请宣布共和国,同时也请宣布博爱,因为二者原是一件东西。”(注:马迪厄《法国革命》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294、314、319页。)9月22日, 国民公会通过建立共和国的决议,并从即日起改称共和元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综上所述,作为工商业资产阶级代表的吉伦特派通过领导第一次共和运动、第二次共和运动、打击流亡贵族和反抗派教士、鼓动对外战争等,从而打击了君主制、打击了王权,并且宣传了共和思想。虽然8 月10日武装起义是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领导的,吉伦特派基本没有介入,但是8月10日起义是在吉伦特派长期打击王权, 宣传共和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基础上发动的,而且在起义结束后,吉伦特派又继续为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而努力。可以说,吉伦特派先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又与雅各宾派一起共同建筑了这座大厦,所以吉伦特派应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缔造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