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与土耳其社会(4)
四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总有一种社会要求为其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土耳其国内的伊斯兰宗教迅速复兴崛起,其发展势头之快令人刮目,成为土耳其社会首屈一指的政治力量。战后土耳其国内伊斯兰宗教势力的复兴崛起并非偶然,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是土耳其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社会矛盾不断发展的某些客观必然性的一种反映,此外,也有一定的国际与地区形势变化的背景。 首先,土耳其是一个具有数百年伊斯兰历史的国家,在99%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中,思想、生活方式和文化艺术全部都深而又深地渗透着古老的伊斯兰传统,尽管这些传统已经转变成为一些显然和过去有所不同的新东西,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们依然毫不动摇地保持着伊斯兰特色。虽然从奥斯曼帝国的社会改革开始到凯末尔的世俗化改革,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西化运动之后,土耳其的社会有了极大的变化,其程度也是任何外界观察家所想象不到的。但是其宗教观念和传统根深蒂固,特别是土耳其生活和文化的最深远的伊斯兰的老根仍然活着,作为在土耳其穆斯林的这项标记,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为战后土耳其国内伊斯兰宗教再度复兴并得到弘扬,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其次,战后随着土耳其从一党制向多党制政体的演变,宗教复兴在土耳其所起到的政治作用是不容易估计的,伊斯兰教必然地又变成为了一项社会政治争端的工具。土耳其历届政府由于维护执政的需要,不断放宽对宗教的限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宗教发展的政策与法规,从而为伊斯兰教的复兴,扩大其影响大开方便之门。此外,土耳其的一些主要党派由于害怕让对方得到宗教的支持之利,特别是出于竞选的需要,也极力地迎合社会上的宗教情绪,把赌注押在选民的宗教感情上。与此同时,伊斯兰宗教势力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扩大宗教组织、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宗教骨干和中坚力量,同世俗主义争夺阵地,以致土耳其的各个党派,谁也不敢对它加以忽视,更不要说去表示反对。 另外,战后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的转型,导致土耳其的政局多变,社会动荡,加上经济又不景气,物价高昂,失业增加,腐败蔓延,贫富分化,社会矛盾特别突出,而历届政府又治国乏术,建树不大,导致人民的失望情绪和离心倾向与日俱增。土耳其的伊斯兰宗教势力抓住群众对现实的不满和求变心理,大力宣传其有关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说教,在社会中下层群众中引起共鸣,促成了他们宗教意识的增长,加大了伊斯兰宗教的社会吸引力。 最后,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也为土耳其伊斯兰宗教的复兴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战后冷战政治格局中,土耳其落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中。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为了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压制社会进步势力,在政治宣传中开始利用伊斯兰教的思想,借助宗教势力进行斗争。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抬头,推动和影响了伊斯兰宗教思潮在土耳其的加速发展。土耳其同中东地区的一些伊斯兰国家和组织往来频繁,关系密切,甚至做出了许多有悖于土耳其世俗主义原则的事情。这一非法的客观效果,是有利于土耳其伊斯兰宗教趋向的发展与加强。反过来,它的崛起也呼应了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势力的膨胀势头。 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必须伴随着宗教的解放,即宗教组织同政权力量的逐步脱离,以及宗教意识形态和教条礼仪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禁锢的日趋松驰。因此,凡是有过宗教传统和严酷宗教压迫的社会,如果没有这种解放,那么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蓬勃发展以及一定限度的政治民主为特征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建成就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凯末尔要在土耳其坚持世俗化改革原则的根本原因。然而,伊斯兰世界则因近代时期陷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地位,使宗教问题呈现更为复杂多样的面貌。宗教斗争离不开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经济条件,后者决定着宗教斗争的性质、内容、方式和阶段性。这也就是战后土耳其伊斯兰宗教为什么复兴的根本原因。 目前,诸如土耳其应当怎样实现现代化,尤其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伊斯兰宗教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政治因素,还是一种消极因素,是会推动土耳其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还是会严重阻碍现代化的发展,是与凯末尔世俗主义的原则势不两立,还是在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获得新的社会政治内容,去进一步完善与补充凯末尔世俗主义的原则,是土耳其整个社会普遍关注和反思,并且急需要予以回答的现实问题。土耳其的社会毕竟已经有了70多年世俗主义居主导地位的历史,尤其是经历过相当时期西方类型式的民主制发展之后,再回到过去政教合一的旧体制,是完全不大可能的。但是,按照现代思想和生活水平推行的一种真正的宗教复兴,还是可以在伊斯兰教与现代化之间,在寻求发展与传统之间,在新现实与旧信仰之间,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折衷办法与平衡点来的,从而使土耳其整个社会能够在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一方面沿着他们父辈指出的通向自由与进步的道路,同时也沿着他们祖辈指出的通向真主的道路前进。 注释: 〔1〕〔9〕〔10〕〔11〕德·耶列梅也夫:《伊斯兰教与土耳其的政治斗争》,《今日亚非》1981年第10期。 〔2〕彭树智:《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第95页。 〔3〕〔4〕〔5〕〔6〕〔7〕〔8〕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36、440、441、442、444、443页。 〔12〕李国福:《土耳其总统苏莱曼·德米雷尔》,《现代国际关系》,1995年第5期。 〔13〕〔14〕陈德成:《土耳其繁荣党的伊斯兰民族主义初探》,《西亚非洲》,1996年第4期。 〔15〕邝生炎:《土耳其组阁柳暗花明》,《世界知识》,1996年2期。 〔16〕邝生炎:《冲击世俗制度》,《世界知识》,1996年第15期。 〔17〕新华社,安卡拉1997年6月30日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