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以后,农奴制度在英国开始瓦解。农奴制的瓦解产生了两个直接的社会后果。首先,许多农奴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了人身的自由,但是,他们也失去了原先按照习俗所享有的人身保护和生活保障,他们之中除少数人能够上升为富有土地所有者之外,绝大多数人成为拥有少量劳动工具的雇农,他们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或打临工为生,陷入生活的不稳定之中。其次,地主为增加自己的产业,开始采取更加有效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或压低劳动工资,增加地租,加重对雇农的剥削;或肆意兼并土地,扩大地产,把公共牧地据为己有;或采用新的经营方式,把农田圈围起来放牧养羊,都直接对自由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产生威胁。这两方面的后果均直接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对抗。 15世纪末,人口增长的迅速攀升和农业的歉收,以及随后出现的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均引起了生活资料费用的大幅度提高。以1301-1310年主要肉食、谷物类食品的价格编成的“生活费用”的指数为100来计算,1491-1500年的指数为127,1531-1540年增加到210,而1541-1550则到上升到287,至1551-1560年间竟高达464。(注:约翰·克拉潘:《简明不列颠经济史:从最早时期到一七五○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259-260页。)16世纪30年代以后,亨利八世等国王推行宗教改革,大量教会地产被剥夺,许多富裕地主利用土地易主的机会,恃势侵夺自由农民的土地,或加重对雇农的剥削,许多小土地所有者纷纷破产。尤为严重的是,从15世纪末开始的零星的圈地运动,在16世纪初大规模展开,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贵族地主采取强制手段大规模地把农田和公地圈围起来放牧养羊,不仅使许多自由农民失去了可以利用的公地,小土地所有者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小块园田,而且由于圈地养羊使耕地变成牧场,使用的劳动力较少,造成大量雇农失业。而大量失业雇农的存在,则造成劳动力供大于求,使得雇主得以处于极为有利的买方市场,能够竭力压低在业雇农的工资,造成在业雇农收入的减少。有关学者根据1517、1549、1605年都铎王朝政府组织的几次圈地调查委员会的调查资料统计,从1455到1607年的150年间,24个郡共圈地516,673英亩,占其总面积的2.76%,被驱逐的家民约有30,000到50,000人。(注:陈曦文:《英国16世纪经济变革与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1500-1600年间,谷物的价格上涨了6倍,而工资仅上升了3倍。工人与雇农的处境异常艰难,法兰西斯·培根说,他们“只是有房子的乞丐”(注:C.利斯和H.索利:《欧洲前工业社会的贫困与资本主义》(C.Lis & H.Soly,Poverty and Capitalism in Preindustrial Europe),哈费斯特出版社1982年版,第72页。)。 16世纪以后,由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而形成的社会贫困化日益严重。根据16世纪初期的税收记录来估计,英国当时的贫困人口数目很大,约占到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注:A.L.贝耶尔:《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英国的贫困问题》(A.L.Beier,The Problem of the Poor in Tudor anld Early Stuarl England),伦敦1983年版,第4-5页。)据记载,16世纪30年代,萨福克南部的巴博夫百户区有居民2,277人,其中的1,375人不是没有土地,就是没有房子;在拥有纳税土地的902人中,620人只有一间农舍。16世纪后期,乡村中最贫困的居民占农民总数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他们一般都没有能力购买“正常”年份所必需的足够的食品。几乎任何地方,5%的社会上层总是控制着全部财富的40-50%。(注:C.利斯和H.索利:《欧洲前工业社会的贫困与资本主义》(C.Lis & H.Soly,Poverty and Capitalism in Preindust-rial Europe),哈费斯特出版社1982年版,第73页。) 三、贫民与贫民流浪及其社会问题 在16世纪初,对社区治安和社会稳定最具威胁的是贫困人口中的流浪者,即没有固定住所的流民,他们来源于失业者、退伍的军人、失依的家臣和仆人、失去土地的农民、游民等等。(注:G.M.特里维廉:《英国社会史》(G.M.Trevelyan ,English Social History),企鹅丛书1986年重印版,第128页。)他们大都为成年男性,常常露宿街头或住在慈善收养院,以乞讨、打临工、或偷窃、甚至抢劫为生。在宗教改革之前,教会的各类慈善机构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救济,因而大城市、宗教圣地常成为他们的聚集之地。宗教改革之后,大量的教会慈善机构被取消,他们的稳定的救济来源中断了,许多流浪者为生存所迫常常不得不挺而走险。有关学者根据资料估计,在17世纪30年代以前,实际的流浪者人数在整个贫困人口中仅仅只是少数。(注:P.斯莱克:《1598-1664年英国的流浪者与流浪犯罪》(P.Slack,Vagrants and Vagrancy in En-glish,1598-1664),《经济史评论》(Econlmic History Review),第27卷第11册,1974年。) 16世纪上半叶,在贫困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是有固定住所的贫民。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随着生活条件的恶化有可能沦为流浪者,但是在法律上他们和流浪者有着严格的区别。安分守己的贫民可以获得法定的救济,流浪者不仅没有如此权利,而且常常被当作罪犯而受到惩处。流浪者一无所有,而贫民则拥有少量财产,他们常常居住在房租较低的郊区、乡村荒地和树林中,既无能力雇佣仆人,也无能力抚养许多孩子。各地的贫民数目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从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等,其中妇女占多数。据统计,在都铎王朝后期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英国70%以上的贫民是身体健壮的失业者,即便是他们能找到工作,获得的收入也是非常的低。(注:A.L.贝耶尔:《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英国的贫困问题》(A.L.Beier,The Problem of the Poor in Tudor anld Early Stuarl England),伦敦1983年版,第5-6页。)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英国又一次进入了人口增长的高峰,与大鼠疫以后不同,此次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是由于人口的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引起的。它除了引起了生活费用的上涨之外,还给社会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压力。在人口增长的前期,社会面临着社会结构年轻化的问题,必需承担起抚养大量无生产能力的年轻人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在人口增长的后期,由于成年劳动力增多,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社会面临着普遍的就业问题。 16世纪中叶,农产品的价格是世纪初的两倍。从16世纪40年代起,手工业品价格随着需求的扩大也出现了急剧的上涨。由于宗教改革以后,中央政府的行政支出大幅度增加。亨利八世以后的几位国王为解决政府的财政问题,增加货币发行量,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的进一步上涨。16世纪90年代,农业的又一次歉收使原已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至16世纪末,农产品的价格涨至16世纪初的6倍。(注:罗杰·洛克耶:《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英国:1471-1714年》《Roger Lockyer,Tudor and Stuart Britain,1471-1714》,朗曼公司1985年版,第110页。)17世纪上半叶雇工的实际工资较16世纪初至少下降了50%以上。(注:A.L.贝耶尔:《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英国的贫困问题》(A.L.Beier,The Problem of the Poor in Tudor anld Early Stuarl Eng-land),伦敦1983年版,第7页。)许多身强体壮的贫民无以为生,成为游手好闲的流浪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