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政治的“低姿态”和经济的“高姿态”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方论丛》 左学德 杨晓平 参加讨论

本文所说的政治“低姿态”和经济“高姿态”,是指日本战后五十年发展历程的基本特征,也是指日本由战败国地位所决定的、有意无意采取的一种发展战略。所谓“低姿态”或“高姿态”,既是客观历史条件和形势所使然的一种状态,又是出自主观的一种指导行动的方针。例如,战后日本一直委身于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无疑,这是“政治低姿态”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既是战后日本历届政府所奉行的一种方针,又为战后日本被迫接受的“不战宪法”,在东西方冷战中的日美结盟关系这样一些客观存在的机制所使然。
    日本长期保持“政治低姿态”,并不意味日本不想或不能充当政治大国。事实上,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中曾根首相在1983年就首次公开提出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政治大国”无疑是政治的“高姿态”,但“政治大国”与“政治高姿态”又并不完全等同。须知,日本主要是以“经济大国”作为“政治大国”的基础的,也就是说“经济高姿态”才奠定了日本充当“政治大国”的基础。更要看到,日本毕竟是一个前战败国家,负有发动过侵略战争的道义包袱,而且仍在不少方面受着一定的约束,这决定了“政治低姿态”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日本的政治现实。
    
    1945-1955年间是日本战后的第一个十年。这十年是在美军占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彻底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确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并重新回到国际社会的时期,也是借助美国政策的优惠使经济得以复兴的时期。
    战败的日本跟德国的情况不同,“盟总”并没有对日本实行直接的军管统治,而是保留了以天皇为首的日本全套统治机构,实行间接统治。日本的最高领导层审时度势确定了利用美苏矛盾、依从美国,以图再起的方针。为此,日本政府起用了一批“美国方面无反感的、无战罪嫌疑的和通晓外交的人”去同美方打交道。于是吉田茂等原亲英美派政治家出任首相。并策划由天皇亲自出马,向美方演出了“政治低姿态”的重要一幕。1945年9月26日,天皇裕仁晋见麦克阿瑟,赢得麦克阿瑟好感。麦克阿瑟作出如下评判:“他的真诚合作和影响对占领的成功是大有关系的。”[①]天皇裕仁的“政治低姿态”为争取美国的“善意”,实现日美合作,克服战后初期的困难,复兴日本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战后初期,日本满目疮痍,生产瘫痪,粮食和物资极度匮乏,物价飞涨。因战败和丧失殖民地,骤然有700多万军人及平民涌回国内,大批人员就业和吃饭问题无着落,困难局面更趋严重。加之1945年是欠收年,城市人口主食定量下降到每天297克,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②]。
    为了克服困难和复兴经济,日本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其中重要的是1946年8月建立了权力极大的“经济安定总部”(简称“安总”),“安总”的设立得到了“盟总”的首肯。在克服战后经济困难中,采取对煤炭业和钢铁业实行“倾斜”的政策,即优先为这两个产业部门提供资金,材料设备和人员,以它们的先行启动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的回升。这一政策使日本经济复兴走上了轨道。同时,在“盟总”指令下自1945年至1947年进行了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的民主改革。包括:解散原有军队,解除军国主义分子的公职,取缔右翼法西斯团体,废除专制,保证妇女和工人的权利,实行经济民主化和教育自由化,解散旧财阀,进行农地改革,制订新宪法等等。这些民主改革成果的取得,从根本上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战后世界革命大潮以及日本人民斗争的结果,是日本政府被迫采取的“政治低姿态”的结果。新宪法的制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1945年10月麦克阿瑟首次指示日本政府修改旧宪法,拟订新宪法。1946年2月币原内阁提出的宪法草案仅把旧宪法中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改为“最高不可侵犯”,把“天皇统帅陆海军”改为“天皇统帅军队”,其余皆原封未动。对此,“盟总”非常不满,很快提出了由美国按英国议会政治体制的模式制订的《日本国宪法草案》,并让币原内阁“参照”。2月21日麦克阿瑟又对币原讲:“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美国方面提出的草案是绝对必要的修改方案,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天皇的地位。”[③]币原内阁不得不采取“低姿态”以美国草案为蓝本迅速制订出新宪法,并经议会通过。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政府复兴经济的努力并不热心。只是到1948年远东形势剧变,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政策时,才转而急于想恢复日本经济以便使日本变成“远东工厂”、“反共堡垒”。为此,美国在1948年指令日本内阁中止“解散财阀”等措施,执行美国制订的“稳定经济九原则”。美国总统杜鲁门强调“日本的经济复兴已成为最高政治议题”[④]。之后,美国对日本的援助于1949年增至4.68亿美元[⑤]。而且援助由原来的救济性援助转变为建设性援助。
    按照《波茨坦公告》精神,盟军完成对日占领目的后应订立和约,结束军事占领,恢复日本的独立。可美国从其反共冷战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心长期使用在日本的军事基地,把日本变成远东最重要的反共堡垒。但媾和在即,美国大伤脑筋。对此,日本政府再次采取“政治低姿态”。第一,美国提出的排除中苏等国进行片面媾和的主张,吉田茂首相表示赞同。第二,吉田首相派藏相池田勇人去美国表示“如果美国政府不便提出美军继续留驻问题,我们可以研究从日本方面提出这个问题的办法。”[⑥]从而演出日本表示希望美军继续驻扎而美国同意的把戏。第三,日本放弃收回冲绳等领土的主权,屈从美国所坚持的实行“托管”的要求。但吉田首相却拒绝了美方提出的日本应建立35万陆上部队的要求。吉田的算盘是:与其在经济力量尚属虚弱之时重整军备,莫如借用美国的军事力量来保证日本的安全,腾出手来“专心致志把经济搞上去”[⑦]。可见屈从美国的“政治低姿态”是服务于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经济高姿态”的大目标的。1951年9月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9月8日签订《对日和约》。同一天美日签订《安全保障条约》。之后又签订《美日行政协定》。通过上述条约,美国达到了无限期驻军日本的目的;日本达到了重新回到国际社会的目标。1954年双方又签订《日美共同防御条约》,依附美国的安全保障体制告成。之后,日本政府又对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给予支持和协助。同时,日本从朝鲜战争特需中捞到24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这推动日本经济出现投资景气和消费景气,使日本结束了靠美援度日的局面,进入“无援助自立”的经济阶段。吉田说朝鲜战争是“上天保佑”[⑧]。
    总之,战后第一个十年,日本的政治“低姿态”主要是当时客观历史条件和形势所决定的,它既有配合美国冷战政策的反动的一面,又有稳定日本政局、复兴日本经济的积极的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