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首先从西部农业衰落开始。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基础,农业衰落使城市粮食和手工业原料缺乏,工商业也随之衰落下去。工商业衰落又导致城市萧条、财政枯竭,引发了经济危机和内乱外患,从而使罗马帝国陷入政治危机,统一的帝国开始分裂,日趋解体。对此,学者曾有如下正确的分析:“皇亲国戚,高官大员们的人数越来越多,无不沉湎于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之中。他们对供养者的需求越来越大,支出不断增大而收入相对减少……百官贪污腐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政府为了弥合财政逆差,只好增加赋税,结果往往使百姓们不堪重负。由于国库空虚,导致水渠河堤年久失修,粮食歉收时节政府无力接济灾民,结果饥谨横行,于是各地盗匪蜂起并最终爆发农民起义。由于无力发放军饷,边境防守亦开始崩溃。各地军政大员纷纷拥兵自立,于是朝廷垮台了事。之后各方混战一场,吐旧纳新,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朝代循环。”[9](P84-85) 三、腐败导致罗马帝国政局动荡,行政乏力 费雷罗在《古代文明的衰落》一书中曾经写道:“罗马帝国的崩溃除了其它原因,千万不要低估日益堕落的帝国政府机构及管理人员这一重要原因”。[1](P446)我们知道,在罗马帝国建立之初,作为专制皇帝的奥古斯都,是备受人民推崇的。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奥古斯都结束了长期的内战、不停的劫掠,因此受到了罗马人民发自内心的崇敬。人们自觉自愿的把他看成一个‘神’,这种对皇帝的崇敬一直持续下去,成为一种维系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10](P137)。但实质上,人民对于帝国各级政府的爱戴源于罗马帝国强盛时期高效而廉洁的行政力量。奥古斯都,这位统治着如此大的疆土、如此多的臣民的君主,在他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整顿原有的官僚机构,力图让那些有才能有经验的人担任各级官职,并对各行省的官员实行严密的监管。他的工作被他的继承者们继续着。约翰·麦克说:“罗马政府自从奥古斯都以后在不断完善着。其中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就是在克狄奥斯统治下,帝国的官僚机构迅速壮大。而随后的皇帝哈德良则把这一套官僚体系建设得十分富有组织性……哈德良把文官系统和武官体系分开……上述皇帝的努力都提高了帝国运转的效率和皇帝的权威。”[11](P175)汤普逊在他的《中世纪社会史》中也谈到,在第二世纪,安敦族的开明皇帝时代,皇室国库财产的管理是又廉洁,又有效能,而且又可得盈余[6](P45)。在帝国盛世争相担任行政长官的富人,为官的动机也是为了荣誉而非贪污。“原在帝国的盛世,有势力的公民争先恐后地竞争市政官位。这批人通常是巨富,他们能以自己的资财来维持这种官位的开支,来供给游戏和竞技场那样的娱乐。法官虽然使他们对中央政府向城市所征税款如有不足应负责任,但他们并不因此裹足不前。他们觉得,即使遭受可能的损失,这职业的体面都已使自己够光荣了。当时,光荣和官位是同义的名词”[6](P55)。早期罗马帝国的繁荣与兴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于帝王的贤明、统治机制的完善和官员的廉洁:“罗马繁盛的原因之一是:它的国王都是伟大的人物。在历史上除此之外,我们再也看不到不间断的一连串这样杰出的政治家和统帅”[5](P2),而“罗马的政府也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是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员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5](P47)。这时,罗马的法律也能合理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使官吏之间既能相互协调,又能相互制约。 权力可以用来造福于民,但不受制约的权力则是腐败的根源。“凡是一种官僚体制,如果不受人民所掌握的充分权力的制裁,它都注定了会腐化无能”[7](P698-699)。专制滋生腐败,而腐败又会酿成政治混乱和分裂,腐蚀罗马帝国的政治支柱。在罗马帝国后期,实行绝对专制的君主制,形成了毫无制约力的皇帝独裁,致使最高统治集团荒淫奢侈,吏治更是腐败之极。如在君王坦丁统治的后期,“在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宫中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全部被他挥霍一空……而对人民的压榨却是能维持这位君王的挥霍的唯一的资金来源。他的一些品德低下的亲信依靠他们的主子的无限的慷慨全都十分富有,更肆无忌惮地掠夺和贪污受贿。一种隐藏的但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在政府公开的行政机构各个部门中已完全可以觉察到了,而皇帝本人尽管仍然能够得到臣民的顺从,却已渐渐失去了他们的敬爱”[12](P410-411)。而当一位皇帝将自己的权利视为一种特权而非一种职责、生活由克勤克俭走向骄奢淫侈的时候,他所招致的不仅是广大平民百姓的反对和唾弃,而且是官僚集团内部的纷争与动荡以及整个国家行政效率的降低。 帝王的昏庸腐败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后期罗马形成“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的局面。帝国的“行省政府于是变成了元老院议员阶级一个发财致富的新源泉”[7](P34)。“公家官吏,无论地位高低,都靠贪污行贿发了财”[7](P721-722)。国民赋税负担越来越重,国家政治日益腐败,政局也日益动荡不稳,争夺帝位的激烈混战频繁发生。从238年至253年,罗马帝国如同走马灯式的一连更换了十位皇帝。后期罗马皇帝虽然名义上仍是国家最高元首,但实际上已经瘫痪无力,统一的帝国开始分裂。总之,腐败即是行政乏力的诱因,也是政府行政效能降低的必然结果。正是由于罗马帝国的“荒淫豪奢,腐化之极;官吏贪污成风、吏治败坏;大奴隶主挥金如土、醉生梦死,使整个罗马帝国患上了重度‘政治肌无力’症,致使近卫军可以随意杀旧帝、立新帝,军队将领频频篡位夺权,内战不断爆发,帝国政治经常处于瘫痪、动乱状态。”“政治腐败确实是罗马帝国灭亡、罗马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历代执政者足可引以为戒”[3](P203)。 四、腐败销蚀了罗马军队的斗志 纵观世界发展历史,朝代循环往复的原因主要是和赋税、管理效率及军事力量有关。对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凯茨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的争论》一书中曾经指出:“我不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源自野蛮人的入侵。罗马帝国在5世纪以前,成功地抵御了野蛮人的多次进攻。因此,关键是罗马帝国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罗马的国力和抵抗力的衰落。”[2](P101)而罗马军队抵抗力的下降,又和腐败有着内在的联系。 我们知道,罗马靠军事起家,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已经发展成为囊括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其军事力量的勃兴与强大是与早期罗马人的忠勇尚武精神和荣誉感分不开的。同时,以平民士兵为主要战斗力的公民兵是军队的支柱,而稳定的自耕农集团是公民兵的基石,它保障了公民兵的坚强的战斗力。因为公民内部的团结和军事力量的增强换来了更大的军事胜利,接连不断的征服战争的胜利所获得的土地、财富和奴隶使平民的土地和债务问题大部分获得解决,在战争以前,贵族妥协,向平民开放各种官职,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这样,在罗马帝国盛期,罗马人的爱国心、荣誉感、民族精神、尚武精神,加之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政治地位提高的诱惑,造就了罗马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但是,繁荣盛世成为腐败的温床,当没有敌人可以征服时,安逸的生活、崇尚奢华的世风磨灭了罗马人的进取心,也销蚀了罗马军人的斗志、爱国心和荣誉感。“在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中观察到暗藏着的衰败腐化因素……人的头脑都降到了同一水平,天才的火花渐次熄灭,甚至连尚武精神也烟消云散了……他们过去那些最勇敢的领导人的后代,全部安心于作一个普通子民和公民。最有抱负的人都往皇帝的宫廷或卫队里挤,被抛弃的一些省份,逐渐失去了政治力量或凝聚力,不知不觉中变得人人只顾自己过着懒散闲适的生活”[12](P55)。当没有敌人可以征服,罗马各地出现了安宁、繁荣的景象时,罗马强大的军事力量被用于个人目的。尤其是在罗马帝国后期,腐败导致帝王对军队的倚重和骄宠,对军队的过分骄宠又加剧了官兵的腐败,从而大大销蚀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
(责任编辑:admin) |